一种无汞干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871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汞干电池,其原料浆液按重量百分数如下: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通过对氯化汞化学材料的替换,减少干电池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生产操作人员带来的人身安全影响;利用铋盐等化学材料均匀粘附在锌筒内壁,减少对锌的不均匀腐蚀,有效地阻止了锌筒的腐蚀快速化学反应,延长了锌筒的使用时效和穿孔、漏液问题的出现,对用电器具的安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保障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汞干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干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无汞干电池。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无汞干电池的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日常使用的干电池大部分是锌锰电池,主要应用在手电筒照明、收录机、热水器等家电和电子设备方面。干电池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干电池的构造主要是以氯化铵、氯化锌为电解质并添加氯化汞为缓蚀剂进行混合和包括锌筒、炭棒、二氧化锰、乙炔黑等组成,其中炭棒插在正极粉中装于锌筒内,电解质填充于锌筒与正极粉之间。还装配有绝缘胶盖,并在绝缘胶盖上开设一个孔供炭棒伸出端通过,在炭棒的伸出端和锌筒底部分别设置有金属盖和金属底板,分别形成干电池的正、负极,该金属盖和金属底板需通过绝缘胶盖与锌筒外壳固定。干电池的锌筒通过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氯化汞与锌化学反应生成锌汞合金,目的是减慢锌筒的腐蚀速度和不被穿孔发生漏液的情况,更好地保护家电和电子设备等干电池用电器具的正常使用。由于氯化汞是一种带有腐蚀性和含有毒性的化学物质,在生产过程中,稍有操作不当,极易对生产工作人员造成人体伤害。在实际使用中,干电池使用至电性能不达标时就要废弃,而电解质内的氯化汞也会对地表、土地、水等造成污染。有鉴于此,通过其它材料的替代减少对氯化汞的使用,达到生产人员工作安全,干电池废弃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汞干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汞干电池,其原料浆液按重量百分数如下: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优选的,所述无汞干电池的原料浆液中还包括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汞干电池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电芯制作:将锰粉、乙炔黑、氯化锌、氯化铵和水充分混合搅拌,采用成型机进行电芯成型加工,再在表面粘贴方纸;S2、浆液制作:将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并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制成浆液,并将浆液装入锌壳内,然后在电芯的上端面上倒上一层蜡液;S3、封口:上述蜡液凝固后在蜡液上端面放置一道纸圈,并倒上封口剂,封口剂倒入并平整后加上二道纸圈;S4、成型加工:加上正极帽,并进行磨底,加上孔帽和胶圈,然后加上彩管和铁底并套上一层热塑套,热塑成型后入盒装箱即可。优选的,S1中首先在锌壳的底部放置一层绝缘垫,并将电芯固定在锌壳的中部。优选的,S2中蜡液加完后对碳棒的一端进行清洗,且清洗时避免污渍掉落至锌壳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氯化汞化学材料的替换,减少干电池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生产操作人员带来的人身安全影响;利用铋盐等化学材料均匀粘附在锌筒内壁,减少对锌的不均匀腐蚀,有效地阻止了锌筒的腐蚀快速化学反应,延长了锌筒的使用时效和穿孔、漏液问题的出现,对用电器具的安全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保障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无汞干电池,其原料浆液按重量百分数如下: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具体的,所述无汞干电池的原料浆液中还包括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汞干电池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电芯制作:将锰粉、乙炔黑、氯化锌、氯化铵和水充分混合搅拌,采用成型机进行电芯成型加工,再在表面粘贴方纸;S1中首先在锌壳的底部放置一层绝缘垫,并将电芯固定在锌壳的中部;S2、浆液制作:将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并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制成浆液,并将浆液装入锌壳内,然后在电芯的上端面上倒上一层蜡液;蜡液加完后对碳棒的一端进行清洗,且清洗时避免污渍掉落至锌壳内;S3、封口:上述蜡液凝固后在蜡液上端面放置一道纸圈,并倒上封口剂,封口剂倒入并平整后加上二道纸圈;S4、成型加工:加上正极帽,并进行磨底,加上孔帽和胶圈,然后加上彩管和铁底并套上一层热塑套,热塑成型后入盒装箱即可。实施例2一种无汞干电池,其原料浆液按重量百分数如下: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具体的,所述无汞干电池的原料浆液中还包括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汞干电池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电芯制作:将锰粉、乙炔黑、氯化锌、氯化铵和水充分混合搅拌,采用成型机进行电芯成型加工,再在表面粘贴方纸;S1中首先在锌壳的底部放置一层绝缘垫,并将电芯固定在锌壳的中部;S2、浆液制作:将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并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制成浆液,并将浆液装入锌壳内,然后在电芯的上端面上倒上一层蜡液;蜡液加完后对碳棒的一端进行清洗,且清洗时避免污渍掉落至锌壳内;S3、封口:上述蜡液凝固后在蜡液上端面放置一道纸圈,并倒上封口剂,封口剂倒入并平整后加上二道纸圈,加上正极帽;S4、成型加工:在锌壳的表面贴上商标纸,并在锌壳的上端加上胶盖,在锌壳的底部放置铁底,然后套上热塑套,热塑后固定胶盖和铁底,再入盒装箱。实施例3一种无汞干电池,其原料浆液按重量百分数如下: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具体的,所述无汞干电池的原料浆液中还包括去离子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汞干电池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电芯制作:将锰粉、乙炔黑、氯化锌、氯化铵和水充分混合搅拌,采用成型机进行电芯成型加工,再在表面粘贴方纸;S1中首先在锌壳的底部放置一层绝缘垫,并将电芯固定在锌壳的中部;S2、浆液制作:将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按重量百分比配比,并加入去离子水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汞干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浆液按重量百分数如下: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汞干电池,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浆液按重量百分数如下: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03%,三氯化铋0.03~0.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汞干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汞干电池的原料浆液中还包括去离子水。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汞干电池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电芯制作:将锰粉、乙炔黑、氯化锌、氯化铵和水充分混合搅拌,采用成型机进行电芯成型加工,再在表面粘贴方纸;
S2、浆液制作:将氯化锌7.2~7.6%,氯化铵15~17%,面、淀粉25~28%,聚丙烯酰胺0.04~0.07%,盐酸0.0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铭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三七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