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艾朝君专利>正文

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757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其特征在于该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是由通过由杂志同步电子书系统、电子阅读笔、阅读记忆系统、随身听书系统、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组合而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杂志阅读方式单一、环境条件要求高,杂志阅读和语音听书不能及时同步,相互自由转换的难题,从而实现了杂志阅读不受环境限制,和语音听书同步,并相互及时记忆互换。通过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将实体杂志同步生成电子书,阅读者通过电子阅读笔对实体杂志的阅读进度进行记忆,并与电子书的随身听书系统互通,实现不受环境限制的实体杂志的同步语音听书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1.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设计领域,提出了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的方法。2.
技术介绍
自有印刷业以来,人们与印刷型文献相伴,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和阅读习惯。资料表明,人们进行浏览阅读和消遣性阅读时,还是印刷型文献更为方便,更容易得到人们的接受。即使自动化程序相当高的美国,印刷型文献仍然受到青睐,短时间内人们还难以完全适应和接受网络期刊。人们对纸质期刊的阅读有一个长期养成的凝神静气的习惯,可伏案而读,或躺而仰读,纸质期刊可以捧着品味,可在上面做笔记,使人感觉到另一种情怀,还有励志、陶冶情操、增加知识等功能。而在网络上看书必须依靠计算机网络,特别是看长文章,大多数人会感到眼睛疲劳,腰部、颈椎等也会产生相应的不舒服感觉。图书管理人员发现,纸质期刊仍然深受图书馆读者的普遍欢迎,并得到他们的认可。印刷型期刊适用于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轻,便于携带,人们在休息、出行、坐车、乘船,甚至于课间十分钟都可以随时拿出一本印刷型期刊阅读、学习。而电子期刊则需要电脑、网络等作为支持,而且在图书馆的电子期刊阅览室,只能是一台电脑对应一位读者。纸质期刊不是即看即扔的瞬间型信息承载物,它对新闻事实的全面报道和为受众提供的理论性的观点评论,将成为人们认识事物的工具,这种工具无疑具有收藏价值。政策性的文件选登和相关内容链接也使得储藏变得更加必要。纸质杂志一般具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的编辑队伍,加上版面数量的硬性制约,杂志的内容经过严格筛选,质量比较高,容易取得读者的信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纸质印刷型期刊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体地位。然而现有的杂志阅读存在如下缺陷:1、携带不方便,且占用空间多。2、不利于查找,在书架上要寻找很久。3、太单调,只有静态的一种阅读体验。4、每次阅读是总是要花时间去翻找上次阅读的地方5、外出、旅游等户外场合无法随时阅读。3.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现提出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方法,能够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将实体杂志同步生成电子书,通过阅读记忆系统和随身听书系统,将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减少了杂志阅读对环境的要求,大大增加了杂志读者的阅读时间,并可把杂志阅读变换成随身听书,且能通过阅读记忆系统实现在实体杂志阅读、电子书阅读,随身语音听书等阅读方式间随意切换,让杂志阅读不再受环境的限制。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其特征在于此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是由是由杂志同步电子书系统、电子阅读笔、阅读记忆系统、随身听书系统、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组合而成。本专利技术的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首先采用特有同步电子书系统将印刷杂志的文字内容自动生成电子书,并记录读者的专用阅读后台,杂志的阅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阅读笔对杂志进行阅读记忆,通过阅读记忆系统可在下次读书时接着阅读,也可以通过随身听书系统接着听书,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可以读者提供杂志阅读,语音听书,记忆阅读等多方式相互衔接互通自由转换的阅读表现形式。本专利技术的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以电子书同步杂志,实现阅读记忆且具备语音听书功能,极大地降低了杂志阅读的制约因素,极大的增加了杂志阅读者的阅读时间,且在车站、机场及外出旅途中随时和出版杂志阅读同步记忆语音听书,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4.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方面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易于清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的原理示意图;5.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现在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示出了各种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且不应该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全的,并将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结合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是由杂志同步电子书系统系统1、电子阅读笔2、阅读记忆系统3、随身听书系统4、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5组合而成。具体原理如图1所示:杂志同步电子书系统1将实体杂志的文字内容生成电子书,阅读者通过电子阅读笔2进行实体图书的阅读后再由阅读记忆系统3输入后台阅读记忆库,与随身听书系统4信息互通,最后通过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5实现实体杂志阅读、电子书阅读、随身语音听书等多种阅读方式的同步切换。通过由杂志同步电子书系统、电子阅读笔、阅读记忆系统、随身听书系统、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组合而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杂志阅读方式单一、环境条件要求高,杂志阅读和语音听书不能及时同步,相互自由转换的难题,从而实现了杂志阅读不受环境限制,和语音听书同步,并相互及时记忆互换。本专利技术的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以电子书同步杂志,实现阅读记忆且具备语音听书功能。所述杂志同步电子书系统,为多种可将出版杂志的内容文字转化成电子文字内容的实体杂志同步电子书技术。所述电子阅读笔,可以识别印刷杂志的一种或多种文字:汉字、英文,法文,俄文、等其他多种文字,并具备阅读记忆功能。所述阅读记忆系统,通过杂志读者阅读进度,实施储存于后台,再次阅读是即从上次阅读的记忆点开始的方法。通过独特技术的随身听书系统,将读者的杂志直接以语音播放,实现了杂志阅读转换成语音听书形式,进而读者可以在任何场合进行听书阅读。通过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将实体杂志同步生成电子书,阅读者通过电子阅读笔对实体杂志的阅读进度进行记忆,并与电子书的随身听书系统互通,实现不受环境限制的实体杂志的同步语音听书功能,极大地降低了杂志阅读的制约因素,极大的增加了杂志阅读者的阅读时间,且在车站、机场、户外及外出旅途中随时和出版杂志阅读同步记忆语音听书,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合适的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n其特征在于:/n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该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是由杂志同步电子书系统、电子阅读笔、阅读记忆系统、随身听书系统、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组合而成。本技术采用将印刷杂志的文字内容,通过特有同步电子书系统,自动生成电子书,杂志的阅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阅读笔对杂志进行阅读记忆,通过阅读记忆系统可在下次读书时接着阅读,也可以通过随身听书系统接着听书,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可以读者提供杂志阅读,语音听书,记忆阅读等多方式相互衔接互通自由转换的阅读表现形式;/n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杂志阅读方式单一、环境条件要求高,杂志阅读和语音听书不能及时同步,相互自由转换的难题,从而实现了杂志阅读不受环境限制,和语音听书同步,并相互及时记忆互换。/n本专利技术的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以电子书同步杂志,实现阅读记忆且具备语音听书功能,极大地降低了杂志阅读的制约因素,极大的增加了杂志阅读者的阅读时间,且在车站、机场及外出旅途中随时和出版杂志阅读同步记忆语音听书,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
其特征在于:
本发明涉及一种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该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是由杂志同步电子书系统、电子阅读笔、阅读记忆系统、随身听书系统、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组合而成。本技术采用将印刷杂志的文字内容,通过特有同步电子书系统,自动生成电子书,杂志的阅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阅读笔对杂志进行阅读记忆,通过阅读记忆系统可在下次读书时接着阅读,也可以通过随身听书系统接着听书,杂志同步语音听书系统可以读者提供杂志阅读,语音听书,记忆阅读等多方式相互衔接互通自由转换的阅读表现形式;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杂志阅读方式单一、环境条件要求高,杂志阅读和语音听书不能及时同步,相互自由转换的难题,从而实现了杂志阅读不受环境限制,和语音听书同步,并相互及时记忆互换。
本发明的出版杂志采用与电子版同步的语音听书技术以电子书同步杂志,实现阅读记忆且具备语音听书功能,极大地降低了杂志阅读的制约因素,极大的增加了杂志阅读者的阅读时间,且在车站、机场及外出旅途中随时和出版杂志阅读同步记忆语音听书,有极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朝君
申请(专利权)人:艾朝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