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577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下层环形荷载箱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上层环形荷载箱和下层环形荷载箱之间的圆周侧壁连接有可折叠扇形连接杆,上层环形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和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阶梯式荷载箱主体的外壁包裹有自平衡试桩,自平衡试桩通过阶梯式荷载箱主体分隔有自平衡上段桩和自平衡下段桩,阶梯式荷载箱主体的内腔呈圆台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开创性地将荷载箱分为上下两层布置,在提供的荷载不变的前提下,每一层的荷载箱占有此层截面的面积减小近两倍,意味着混凝土在此层有更大的面积进行翻浆,浆液可顺利的通过,保证了自平衡试桩施工的可靠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能测试桩极限承载的试桩方法,自平衡试桩法以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无需堆载或锚桩,可适应水上环境、狭窄施工空间等优点,受到工程界的欢迎,近些年自平衡试桩法在国内外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因自平衡试桩法需要将荷载箱放置在桩身中部或者底部,再对荷载箱充油加载,使荷载箱顶开上下桩段或是荷载箱直接压桩底土及上桩,对于荷载箱放置在底部的试桩,不存在将桩身钢筋断开的问题,而对于荷载箱放置在桩身中间的试桩,为了是荷载箱能够顶开上下桩,其桩身主筋必须事先切除,在加载结束后,荷载箱闭合,但桩身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断裂,因断裂面近似水平面,即使事后进行压力注浆,将缝隙填补,这个断裂面仍然是一个薄弱点,在受到水平力作用时,其安全度较低。基于上述自平衡试桩法后桩身不可避免的出现断裂,使得其安全度较低的问题,本申请文件提出了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针对现有的荷载箱加载时,荷载均为同一平面,导致断裂面也为水平方向,受水平向作用力时,此平面成为主要薄弱处的情况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使破裂面不再为水平面。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下层环形荷载箱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且上层环形荷载箱、下层环形荷载箱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组合而成阶梯式荷载箱主体,所述上层环形荷载箱和下层环形荷载箱之间的圆周侧壁连接有可折叠扇形连接杆,所述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的顶部与上层环形荷载箱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轨道,所述上层环形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和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且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位于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的上方,所述下层环形荷载箱包括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和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且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位于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的上方,所述阶梯式荷载箱主体的外壁包裹有自平衡试桩,所述自平衡试桩通过阶梯式荷载箱主体分隔有自平衡上段桩和自平衡下段桩,且自平衡上段桩位于自平衡下段桩的上方,所述阶梯式荷载箱主体的内腔呈圆台体。优选地,上述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中,所述上层环形荷载箱和下层环形荷载箱均为普通环形荷载箱,且上层环形荷载箱的内径大于注浆管的外径,所述上层环形荷载箱的外径小于自平衡试桩的直径,其内径略大于注浆管,保证注浆管能穿过上层环形荷载箱,保持注浆管对中。优选地,上述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中,所述下层环形荷载箱的外径与自平衡试桩的直径大小相同。优选地,上述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中,所述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由多片扇形薄片连接组合而成。优选地,上述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中,所述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的扇面之间有滚轴连接,扇面与扇面之间可沿着滚轴滑动。优选地,上述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中,所述可折叠扇形连接杆上涂有减摩剂,阶梯式荷载箱主体圆台体内腔的表面与桩身混凝土并未黏结,荷载箱在加载后,将自平衡上段桩自与自平衡下段桩相连处顶开,从而起到分离自平衡上段桩与自平衡下段桩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本专利技术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将荷载箱的空间位置布置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均为环形荷载箱,荷载箱分为两层,控制自平衡试桩断裂面为凹凸面,上层环形荷载箱其内径略大于注浆管,保证注浆管能穿过上层环形荷载箱,保持注浆管对中,两层荷载箱之间用可折叠扇形连接杆进行连接,可折叠扇形连接杆在混凝土翻浆时闭合,使混凝土能顺利翻浆,在翻浆位置超过荷载箱位置后,将可折叠扇形连接杆展开形成圆台筒,可以起到分离自平衡试桩上下桩段,并人为控制破裂面为凹凸形的作用,在荷载箱回位后,自平衡上段桩会嵌入到自平衡下段桩中,使破裂面成为不连续的平面,大大提高自平衡试桩受到水平力时的截面抵抗力。混凝土翻浆一直是自平衡试桩施工中的难点,本专利技术开创性地将荷载箱分为上下两层布置,在提供的荷载不变的前提下,每一层的荷载箱占有此层截面的面积减小近两倍,意味着混凝土在此层有更大的面积进行翻浆,浆液可顺利的通过,保证了自平衡试桩施工的可靠度。本专利技术将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的扇形薄片运行轨道设计为缓慢向上的弧形,主要是考虑到在桩顶对扇形薄片施加拉力时,拉力与荷载箱垂直,若轨道水平,拉力无法拉动扇形薄片,而将运行轨道设计成向上的弧形可使扇形薄片顺利被拉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扇形连接杆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可折叠扇形连接杆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位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上层环形荷载箱;2-可折叠扇形连接杆;3-下层环形荷载箱;5-弧形轨道;6-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7-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8-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9-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10-自平衡上段桩;11-自平衡下段桩;12-内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1、下层环形荷载箱3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2,且上层环形荷载箱1、下层环形荷载箱3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2组合而成阶梯式荷载箱主体,上层环形荷载箱1和下层环形荷载箱3均为普通环形荷载箱,且上层环形荷载箱1的内径大于注浆管的外径,上层环形荷载箱1的外径小于自平衡试桩的直径,其内径略大于注浆管,保证注浆管能穿过上层环形荷载箱1,保持注浆管对中,下层环形荷载箱3的外径与自平衡试桩的直径大小相同,上层环形荷载箱1和下层环形荷载箱3之间的圆周侧壁连接有可折叠扇形连接杆2,可折叠扇形连接杆2上涂有减摩剂,圆台体表面与桩身混凝土并未黏结,荷载箱在加载后,将自平衡上段桩10自与自平衡下段桩11相连的圆台体处顶开,从而起到分离自平衡上段桩10与自平衡下段桩11的效果,可折叠扇形连接杆2的扇面之间有滚轴连接,扇面与扇面之间可沿着滚轴滑动,可折叠扇形连接杆2的顶部与上层环形荷载箱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轨道5,上层环形荷载箱1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6和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7,且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6位于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7的上方,下层环形荷载箱3包括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8和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9,且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8位于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下层环形荷载箱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且上层环形荷载箱、下层环形荷载箱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组合而成阶梯式荷载箱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环形荷载箱和下层环形荷载箱之间的圆周侧壁连接有可折叠扇形连接杆,所述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的顶部与上层环形荷载箱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轨道,所述上层环形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和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且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位于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的上方,所述下层环形荷载箱包括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和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且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位于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的上方,所述阶梯式荷载箱主体的外壁包裹有自平衡试桩,所述自平衡试桩通过阶梯式荷载箱主体分隔有自平衡上段桩和自平衡下段桩,且自平衡上段桩位于自平衡下段桩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下层环形荷载箱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且上层环形荷载箱、下层环形荷载箱和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组合而成阶梯式荷载箱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环形荷载箱和下层环形荷载箱之间的圆周侧壁连接有可折叠扇形连接杆,所述可折叠扇形连接杆的顶部与上层环形荷载箱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轨道,所述上层环形荷载箱包括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和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且上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位于上层环形荷载箱主体的上方,所述下层环形荷载箱包括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和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且下层环形荷载箱上顶板位于下层环形荷载箱主体的上方,所述阶梯式荷载箱主体的外壁包裹有自平衡试桩,所述自平衡试桩通过阶梯式荷载箱主体分隔有自平衡上段桩和自平衡下段桩,且自平衡上段桩位于自平衡下段桩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法用阶梯式荷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荷载箱主体的内腔呈圆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龙雷珊珊周学强包彦冉杨碧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南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