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561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包括炉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走丝通道和回风风道;走丝通道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回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出风装置远离第一回风装置的一侧还安装第二回风装置;第一回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第一回风箱;出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分配器;第二回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第二回风箱;回风风道内安装有加热器和风机,风机将回风风道内经加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经过分配器吹入走丝通道,走丝通道内的热空气沿第一回风方向和第二回风方向分别进入第一回风箱和第二回风箱,并汇流至回风风道的上游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由于纤维的丝垂度较大而引起分配器安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
本专利技术属于氧化炉
,具体涉及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
技术介绍
在碳纤维生产过程中,原丝预氧化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原丝预氧化工序直接影响到碳纤维的收率及性能。预氧化过程的目的是使热塑性的PAN线形大分子链转化为非塑性耐热梯形结构,使其在碳化高温下不熔不燃,保持纤维形态,热力学处于稳定状态,最后转化为具有乱层石墨结构的碳纤维。根据预氧化工艺的要求,预氧化炉应运而生。现有的预氧化炉,一般包括:炉体,其两端的端壁具有沿高度方向分布的多组相对设置的穿通孔,穿通孔用于纤维穿通;其中,炉体除了穿通孔之外均是气体密封的;炉体内具有走丝通道,沿炉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作为纤维预氧化处理的空间;炉体内具有风道,风道内安装有加热器和风机,加热器位于风机的上游,风机将风道内经加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吹入走丝通道;回风装置,安装在走丝通道的端部,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回风箱;回风箱的入风口、出风口分别与走丝通道、风道的上游端连通;出风装置,安装在走丝通道内,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分配器,以使热空气均匀吹入走丝通道内;相邻分配器之间的间距空间构成丝束通道;风机使热空气通过出风装置、走丝通道及回风装置进行循环;导向辊,导向纤维蛇形分布地通过穿通孔、相邻回风箱之间的垂直间距、相邻分配器之间的丝束通道。现有的出风装置大多布设在走丝通道的中部,以便向走丝通道的两端出风;由于纤维在蛇形分布时,其丝垂度较大,不利于出风装置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包括:炉体,其两端的端壁具有以垂直间距分布的多组相对设置的穿通孔;炉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走丝通道和回风风道;走丝通道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回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出风装置远离第一回风装置的一侧还安装第二回风装置;第一回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第一回风箱,各第一回风箱与回风风道的上游端连通;出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分配器,各分配器与回风风道的下游端连通;第二回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第二回风箱,各第二回风箱与回风风道的上游端连通;第一回风箱、第二回风箱、分配器一一对应,且分配器具有分别朝向第一回风箱、第二回风箱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回风风道内安装有加热器和风机,加热器位于风机的上游,风机将回风风道内经加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经过分配器吹入走丝通道,走丝通道内的热空气沿第一回风方向和第二回风方向分别进入第一回风箱和第二回风箱,并汇流至回风风道的上游端;导向辊,位于炉体的两端,用于导向纤维蛇形分布地通过穿通孔、相邻第一回风箱之间的垂直间距、相邻分配器之间的垂直间距、相邻第二回风箱之间的垂直间距。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分配器包括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与回风风道的下游端连通;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一腔体,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二腔体。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回风箱包括沿第一回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以预设间距分布;第一箱体朝向第一回风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一回风口;第二箱体包括沿第一回风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一回风腔体和第一新风腔体,第一回风腔体朝向第一回风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二回风口,第一新风腔体具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一新风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炉体内安装有一一对应于第一回风口的第一网孔板和一一对应于第二回风口的第二网孔板。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炉体具有分别一一对应于第一网孔板、第二网孔板的抽插口,抽插口安装有保温密封塞。作为优选方案,对应于抽插口设有吸风通道;当保温密封塞分离于抽插口,吸风通道将溢出于抽插口的气流回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新风口的出风方向垂直于第一回风方向。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回风箱包括沿第二回风方向依次分布的第二回风腔体和第二新风腔体,第二回风腔体朝向第二回风方向的一侧具有第三回风口,第二新风腔体具有用于引入新风的第二新风口。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新风口的出风方向垂直于第二回风方向。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预氧化炉用于制造碳纤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将出风装置移位至走丝通道的端部,解决了由于纤维的丝垂度较大而引起出风装置的分配器安装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的竖直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I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的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Ⅱ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的第一回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的第二回风箱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处于在线清理过程中的水平截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的抽插口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的抽插口处的局部放大图(未示出保温密封塞);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预氧化炉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包括炉体1和安装在炉体内的出风装置2、第一回风装置3和第二回风装置4,还包括对应于炉体1的左右两端安装的导向辊5。如图1和2所示,炉体1由两个沿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竖直的侧壁1a、两个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竖直的端壁以及一个顶壁1b、一个底壁1c围设而成的中空长方体结构;炉体左右两端的端壁具有以竖直间距分布的七组相对设置的穿通孔(穿通孔的组数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七组,可根据实际需求自由设计)。如图2所示,炉体1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走丝通道10和回风风道11,走丝通道10作为纤维预氧化处理的走丝空间;回风风道11内安装有加热器6和风机7,加热器6位于风机7的上游(即空气流动的上游),风机7将回风风道内经加热器6加热后的热空气吹入走丝通道10,风机7使热空气通过出风装置2、走丝通道10及第一回风装置3进行循环。另外,回风风道11内还安装有过滤网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体,其两端的端壁具有以垂直间距分布的多组相对设置的穿通孔;炉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走丝通道和回风风道;/n走丝通道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回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出风装置远离第一回风装置的一侧还安装第二回风装置;/n第一回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第一回风箱,各第一回风箱与回风风道的上游端连通;/n出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分配器,各分配器与回风风道的下游端连通;/n第二回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第二回风箱,各第二回风箱与回风风道的上游端连通;/n第一回风箱、第二回风箱、分配器一一对应,且分配器具有分别朝向第一回风箱、第二回风箱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n回风风道内安装有加热器和风机,加热器位于风机的上游,风机将回风风道内经加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经过分配器吹入走丝通道,走丝通道内的热空气沿第一回风方向和第二回风方向分别进入第一回风箱和第二回风箱,并汇流至回风风道的上游端;/n导向辊,位于炉体的两端,用于导向纤维蛇形分布地通过穿通孔、相邻第一回风箱之间的垂直间距、相邻分配器之间的垂直间距、相邻第二回风箱之间的垂直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其两端的端壁具有以垂直间距分布的多组相对设置的穿通孔;炉体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走丝通道和回风风道;
走丝通道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回风装置和出风装置,出风装置远离第一回风装置的一侧还安装第二回风装置;
第一回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第一回风箱,各第一回风箱与回风风道的上游端连通;
出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分配器,各分配器与回风风道的下游端连通;
第二回风装置包括多个相互间以垂直间距布设的第二回风箱,各第二回风箱与回风风道的上游端连通;
第一回风箱、第二回风箱、分配器一一对应,且分配器具有分别朝向第一回风箱、第二回风箱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回风风道内安装有加热器和风机,加热器位于风机的上游,风机将回风风道内经加热器加热后的热空气经过分配器吹入走丝通道,走丝通道内的热空气沿第一回风方向和第二回风方向分别进入第一回风箱和第二回风箱,并汇流至回风风道的上游端;
导向辊,位于炉体的两端,用于导向纤维蛇形分布地通过穿通孔、相邻第一回风箱之间的垂直间距、相邻分配器之间的垂直间距、相邻第二回风箱之间的垂直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器包括互不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与回风风道的下游端连通;第一出风口位于第一腔体,第二出风口位于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对端吹风结构的预氧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风箱包括沿第一回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振峰傅建根张瑜王永法韩剑飞韩宝灯傅春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