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4477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包括水区,在所述水区的边部设置有驳岸生态净化系统,沿水区水岸至中央水区的方向,所述驳岸生态净化系统依次包括置石消能区、石笼过滤区、网膜沉降区和挺水植物拦截区,所述置石消能区设置在水岸边上,其由沙石堆砌形成,所述石笼过滤区由钢筋石笼构筑形成,所述网膜沉降区包括多个拦截网膜,拦截网膜为微过滤膜,所述挺水植物拦截区是通过栽种挺水植物形成。通过采用置石消能+石笼过滤+膜网过滤+挺水植物稳定水质的方式来控制雨水口流速和水质,营造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强了雨水口前置库的生态净化能力,解决了湖库地区外源污染水质治理的问题。

A natural revetment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its purif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湖库水质生态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湖库地区外源污染问题,通常是通过驳岸处理技术来控制雨水流速和过滤水质,防止污染源向湖区扩散,传统驳岸处理技术多用于打造景观湖景,不太注重驳岸本身对湖库水质的改善以及生态改善,因此,常常在水岸带边上堆砌景观置石或者钢筋石笼后就不再做其他处理,这样的方式仅能对水岸带边上的雨水进行预消能和过滤大件垃圾的作用,然而雨水常常是含有大量泥沙并具有一定流速的,这导致驳岸附近的水生植物不易扎根生长,成活率较低,驳岸附近的植物分布较少,在雨水作用下,水底泥沙连同雨水携带的大量泥沙卷入中央湖区,使得湖库水质变差,因此,传统驳岸处理技术并不能有效地对已经受污染的湖库地区进行水质生态治理。为此,在一些其他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置石+挺水植物+滤膜的方式来治理受污染的湖库地区的水质,该方式虽然对水质治理存在一定成效,但是其后期维护成本高,挺水植物发达的根系常因水底沙泥损失而裸露,抓牢力不强,成活率相对较低,需要不断对种植水域进行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水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区的边部设置有驳岸生态净化系统,沿水区水岸至中央水区的方向,所述驳岸生态净化系统依次包括置石消能区、石笼过滤区、网膜沉降区和挺水植物拦截区,所述置石消能区设置在水岸边上,其由沙石堆砌形成,所述石笼过滤区由钢筋石笼构筑形成,所述网膜沉降区包括多个拦截网膜,拦截网膜为微过滤膜,所述挺水植物拦截区是通过栽种挺水植物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包括水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区的边部设置有驳岸生态净化系统,沿水区水岸至中央水区的方向,所述驳岸生态净化系统依次包括置石消能区、石笼过滤区、网膜沉降区和挺水植物拦截区,所述置石消能区设置在水岸边上,其由沙石堆砌形成,所述石笼过滤区由钢筋石笼构筑形成,所述网膜沉降区包括多个拦截网膜,拦截网膜为微过滤膜,所述挺水植物拦截区是通过栽种挺水植物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区的水岸带边上砌筑一道矮挡墙,在矮挡墙与水岸之间填满沙石,沙石高度超过水面,由此形成置石消能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石笼内的软石和砾石的粒径为2-6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然式驳岸生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膜沉降区设置在水深2.0-2.5m的水域中。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鹏吴俊余海洪朱长城邹海星鲜志斌赵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川生态城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