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盛善专利>正文

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26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内套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顶端与第一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位于第二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压板的左侧面与支撑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该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卡板、齿板、第一滑块、第一弹簧、第一滑杆和第一压板,医疗人员缓缓松开卡板,第一弹簧收缩,使得卡板有效的卡入齿板内,使得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有效的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不需要医疗人员通过拧动螺纹的方式带动第二压板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十分方便,减轻了医疗人员的工作强度。

Double pinhole neurosurgical fix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现有的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器不方便调节开口大小,大多通过拧动螺纹的方式带动压板对相关组织进行夹持固定,操作较为不便,在需要将针穿刺组织时,需要医疗人员手持针并且将其透过组织,费时费力,而且针还容易出现移位现象,给医疗人员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器不方便调节开口大小,大多通过拧动螺纹的方式带动压板对相关组织进行夹持固定,操作较为不便,在需要将针穿刺组织时,需要医疗人员手持针并且将其透过组织,费时费力,而且针还容易出现移位现象,给医疗人员工作带来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内套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顶端与第一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位于第二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压板的左侧面与支撑板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底端与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装置。所述第一滑动装置的右端与第一滑槽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装置的上表面与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板与齿板相啮合,所述齿板的右侧面与支撑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装置。所述第二滑动装置的正面与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装置的顶端与第二滑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左侧面卡接有储针盒,所述储针盒内壁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内套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设置在储针盒内,所述推块的左侧面通过两个第三弹簧与储针盒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面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滑槽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与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包括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块的上表面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滑槽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的正面与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通孔内壁的下表面与储针盒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直径相等的插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第二滑杆的左端设置有拉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卡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拉环,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卡板、齿板、第一滑块、第一弹簧、第一滑杆和第一压板,当需要对相关组织进行夹持固定时,组织置于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后,医疗人员向左拉动卡板,当卡板与齿板分离后,再向上提起卡板,使得卡板通过连接板和第一滑杆带动第一压板向上移动,当第一压板与组织紧密接触后,医疗人员缓缓松开卡板,第一弹簧收缩,使得卡板有效的卡入齿板内,使得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有效的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不需要医疗人员通过拧动螺纹的方式带动第二压板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十分方便,减轻了医疗人员的工作强度。2、该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通过设置支撑板、第二滑块、第二弹簧、推板和储针盒,当组织夹持在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后,医疗人员向下拉动把手,使得把手带动推板向下移动,使得推板将储针盒内针通过储针盒穿刺在组织上,医疗人员缓缓松开把手后,使得两个第二弹簧收缩并且分别通过两个第二滑块带动同一个推板向上移动,使得推板位于储针盒上方,方便医疗人员下次进行压针,不需要医疗人员手持针并且将其穿刺在组织上,十分方便,且针还不容易出现移位现象。3、该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第二滑杆、推块、储针盒和第三弹簧,当推板将针穿刺在组织上并且回到初始位置后,使得两个第三弹簧的弹力挤压储针盒内的针,使得针在消耗的过程中始终位于推板正下方,便于医疗人员操作推板并且将针穿刺在组织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板右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滑槽左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2第一滑杆、3第一滑套、4第一压板、5第二压板、6连接板、7第一滑动装置、71第一弹簧、72第一滑块、8第一滑槽、9卡板、10齿板、11通孔、12第二滑槽、13第二滑动装置、131第二滑块、132第二弹簧、14推板、15储针盒、16推块、17第三弹簧、18第二滑套、19第二滑杆、20放置孔、21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如图1-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滑套3,第一滑套3内套接有第一滑杆2,通过设置第一滑杆2和第一滑套3,因第一滑杆2和第一滑套3的形状均设置为矩形,使得第一压板4上下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第一滑杆2的顶端与第一压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压板4位于第二压板5的下方,卡板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拉环,第一滑块72和第一滑槽8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因第一滑块72和第一滑槽8均设置为T形,使得卡板9移动时更加稳定,且第一滑块72不会脱离第一滑槽8,第二压板5的左侧面与支撑板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滑杆2的底端与连接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8,第一滑动装置7包括第一滑块72,第一滑块72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8内,第一滑块72的右侧面通过第一弹簧71与第一滑槽8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滑块72的上表面与卡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弹簧71,第一弹簧71收缩,使得卡板9有效的卡入齿板10内,使得第一压板4和第二压板5有效的对组织进行夹持固定,第一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装置7。第一滑动装置7的右端与第一滑槽8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滑动装置7的上表面与卡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因卡板9的左侧面设置有弧形拉环,方便医疗人员拉动卡板9,通孔11内壁的下表面与储针盒15内壁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直径相等的插孔,卡板9与齿板10相啮合,齿板10的右侧面与支撑板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齿板10,因齿板10上开设有多个齿槽,方便医疗人员微调第二压板5与第一压板4之间的距离,支撑板1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11,通孔11内壁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2,第二滑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滑套(3),所述第一滑套(3)内套接有第一滑杆(2),所述第一滑杆(2)的顶端与第一压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4)位于第二压板(5)的下方,所述第二压板(5)的左侧面与支撑板(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2)的底端与连接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装置(7);/n所述第一滑动装置(7)的右端与第一滑槽(8)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装置(7)的上表面与卡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板(9)与齿板(10)相啮合,所述齿板(10)的右侧面与支撑板(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壁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装置(13);/n所述第二滑动装置(13)的正面与推板(14)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装置(13)的顶端与第二滑槽(1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左侧面卡接有储针盒(15),所述储针盒(15)内壁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二滑套(18),所述第二滑套(18)内套接有第二滑杆(19),所述第二滑杆(1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推块(16),所述推块(16)设置在储针盒(15)内,所述推块(16)的左侧面通过两个第三弹簧(17)与储针盒(15)内壁的左侧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针孔神经外科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下表面卡接有第一滑套(3),所述第一滑套(3)内套接有第一滑杆(2),所述第一滑杆(2)的顶端与第一压板(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4)位于第二压板(5)的下方,所述第二压板(5)的左侧面与支撑板(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2)的底端与连接板(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8),所述第一滑槽(8)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装置(7);
所述第一滑动装置(7)的右端与第一滑槽(8)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装置(7)的上表面与卡板(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板(9)与齿板(10)相啮合,所述齿板(10)的右侧面与支撑板(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右侧面开设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壁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12),所述第二滑槽(1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装置(13);
所述第二滑动装置(13)的正面与推板(14)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装置(13)的顶端与第二滑槽(1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的左侧面卡接有储针盒(15),所述储针盒(15)内壁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二滑套(18),所述第二滑套(18)内套接有第二滑杆(19),所述第二滑杆(1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推块(16),所述推块(16)设置在储针盒(15)内,所述推块(16)的左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盛善肖瑞霞
申请(专利权)人:李盛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