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169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去掉了高频磁环,并以N型MOS管和P型MOS管两者内部振荡的方式实现振荡,避免了高频磁环在制作过程中绕线加工困难且因此产生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并且将原先的N型MOS管替换为P型MOS管使得振荡频率点更为稳定,且无需额外调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整流电路单元中增加一对共模电感,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而产生的共模干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在输出电路单元中增加第二电感,第二电感绕在第一电感上且第二电感的一端留空不接,从而以此消除屏蔽第一电感内的电流效应。

A circuit applied to low power electrodeless fluorescent 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
本技术属于无极荧光灯
,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
技术介绍
无极灯作为一种新型气体放电新光源,由于其光效高、寿命长以及显色性高等优点,正逐渐成为照明光源的主流产品之一,被广泛应用在道路、工矿以及隧道等需大功率照明的场合。高频磁环是抑制高次谐波的磁环,主要是镍锌磁环,一般是针对1MHZ以上,到300MHZ之间,效果最佳,现在使用越来越广泛。在选择时,如安装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长度长,外径大,内径贴合连接线,这样抗干扰的性能会更强。但同时也存在一个问题,即是高频磁环绕线加工困难,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为此,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所述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包括EMC滤波电路单元、整流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单元和输出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包括N型MOS管和P型MOS管,N型MOS管的D极与P型MOS管的S极相连接,N型MOS管的S极、P型MOS管的D极分别与整流单元相连接,两个MOS管的G极相连接;所述N型MOS管的G极和P型MOS管的D极之间并联两个反接二极管,所述N型MOS管的G极和D极之间并联串联布置的第一电容和第一输出电感,所述第一输出电感与N型MOS管的D极相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电感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电路单元,所述P型MOS管的D极也连接至输出电路单元。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N型MOS管或者P型MOS管的G极和D极之间并联第二电容。优选地,两个反接二极管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P型MOS管的D极相连接。优选地,所述N型MOS管和P型MOS管的两端还并联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连接处与N型MOS管的G极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单元包括整流电桥和分别并联在整流电桥两端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四电容的两端分别与N型MOS管的S极、P型MOS管的D极相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前端设有一对共模电感。优选地,所述输出电路单元包括串联布置的第五电容、第六电容和第一电感,所述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的连接处与第二输出电感相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与P型MOS管的D极相连接且该端还与第二电感相连接,且第二电感的另一端留空不接,所述第二电感绕在第一电感上。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去掉了高频磁环,并以N型MOS管和P型MOS管两者内部振荡的方式实现振荡,避免了高频磁环在制作过程中绕线加工困难且因此产生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并且将原先的N型MOS管替换为P型MOS管使得振荡频率点更为稳定,且无需额外调整;本技术在整流电路单元中增加一对共模电感,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而产生的共模干扰;本技术还在输出电路单元中增加第二电感,第二电感绕在第一电感上且第二电感的一端留空不接,从而以此消除屏蔽第一电感内的电流效应。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与以往应用高频磁环的电路相比,所使用的电路元件更少,也减小了电路板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的图示。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全文上下,“第一”、“第二”或者“第五”、“第六”等仅是用于说明电路结构的连接关系,与电路的实际布置先后顺序没有必然的关联,而电路图上的附图标记大部分是按照电路的实际布置先后顺序进行标记的。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包括EMC滤波电路单元、整流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单元和输出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单元包括N型MOS管Q1和P型MOS管Q2,N型MOS管Q1的D极与P型MOS管Q2的S极相连接,N型MOS管Q1的S极、P型MOS管Q2的D极分别与整流单元相连接,两个MOS管的G极相连接;N型MOS管Q1的G极和P型MOS管Q2的D极之间并联两个反接二极管,N型MOS管Q1的G极和D极之间并联串联布置的第一电容C6和第一输出电感L4a,第一输出电感L4a与N型MOS管Q1的D极相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电感L4b相连接,第二输出电感L4b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电路单元,P型MOS管Q2的D极也连接至输出电路单元。N型MOS管Q1或者P型MOS管Q2的G极和D极之间并联第二电容C5。两个反接二极管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2,第一电阻R2的另一端与P型MOS管Q2的D极相连接。N型MOS管Q1和P型MOS管Q2的两端还并联第二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第二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连接处与N型MOS管Q1的G极相连接。整流电路单元包括整流电桥和分别并联在整流电桥两端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第四电容C4的两端分别与N型MOS管Q1的S极、P型MOS管Q2的D极相连接,第四电容C4的前端设有一对共模电感L3。输出电路单元包括串联布置的第五电容C7、第六电容C8和第一电感L5,第五电容C7和第六电容C8的连接处与第二输出电感L4b相连接,第六电容C8的另一端与P型MOS管Q2的D极相连接且该端还与第二电感L6相连接,且第二电感L6的另一端留空不接,第二电感L6绕在第一电感L5上。图1中,EMC滤波电路单元中L1、L2以及C1、C2为常规布置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去掉了高频磁环,并以N型MOS管和P型MOS管两者内部振荡的方式实现振荡,避免了高频磁环在制作过程中绕线加工困难且因此产生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并且将原先的N型MOS管替换为P型MOS管使得振荡频率点更为稳定,且无需额外调整;本技术在整流电路单元中增加一对共模电感,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而产生的共模干扰;本技术还在输出电路单元中增加第二电感,第二电感绕在第一电感上且第二电感的一端留空不接,从而以此消除屏蔽第一电感内的电流效应。此外,本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与以往应用高频磁环的电路相比,所使用的电路元件更少,也减小了电路板空间。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技术,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在本技术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作出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所述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包括EMC滤波电路单元、整流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单元和输出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包括N型MOS管和P型MOS管,所述N型MOS管的D极与P型MOS管的S极相连接,N型MOS管的S极、P型MOS管的D极分别与整流单元相连接,两MOS管的G极相连接;所述N型MOS管的G极和P型MOS管的D极之间并联两个反接二极管,所述N型MOS管的G极和D极之间并联串联布置的第一电容和第一输出电感,所述第一输出电感与N型MOS管的D极相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电感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电路单元,所述P型MOS管的D极也连接至输出电路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所述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包括EMC滤波电路单元、整流电路单元、驱动电路单元和输出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单元包括N型MOS管和P型MOS管,所述N型MOS管的D极与P型MOS管的S极相连接,N型MOS管的S极、P型MOS管的D极分别与整流单元相连接,两MOS管的G极相连接;所述N型MOS管的G极和P型MOS管的D极之间并联两个反接二极管,所述N型MOS管的G极和D极之间并联串联布置的第一电容和第一输出电感,所述第一输出电感与N型MOS管的D极相连接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电感相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电路单元,所述P型MOS管的D极也连接至输出电路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MOS管或者P型MOS管的G极和D极之间并联第二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小功率无极荧光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两个反接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红叶关荣程红影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开元光电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