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095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2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包括有串补控制器、电光转换电路和电源模块;其中,所述电光转换电路包括有转换器、接收器和脉冲板,所述转换器的电信号输入端与串补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且转换器与接收器之间采用光纤连接通讯,所述接收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脉冲板连接,所述脉冲板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串补控制器和电光转换电路电连接、供给工作电源。这样通过本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即可解决了传统串联补偿装置造成电子开关两端电压较大而容易发生人体误碰造成生命危险的问题,安全性极强,使用寿命也明显延长。

Internal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series compens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
本技术属于配电网
,特别涉及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中部、西南等广大具有丘陵、山地特征等地区,由于负荷分散、线路过长、用电的季节性波动以及感性负荷的日益增加等原因,导致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络存在相当普遍的低电压及高损耗等现象。在负荷波动大且重载的情况下,会造成10千伏线路受电端电压降低和线损加大。申请人发现,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一般仅采用单一的技术措施,治理效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难以兼顾,尤其对于线路较长、有大容量的电动机或变化迅速的高能耗冲击负荷,往往存在末端电压跌落严重、电压波动频繁、损耗高、谐波污染严重的现象。而市场上现有的10KV线路可变串联补偿装置,通过在线路上串联电容器,对线路上的电压进行补偿,减少线路电压的降落,对电力负荷变动大和重载时电压过低、线损大、供电距离长的配电线路实现串联补偿,提高用户受电端电压和降低线损。但现有的串联补偿装置是通过电缆连接实现控制器对电子开关的控制和动作,申请人发现:由于电子开关两端电压较大,人体容易发生误碰而产生生命危险,同时采用电缆传输信号的方式使用寿命有限,电缆出现问题后的更换也存在技术上的难度。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包括有串补控制器、电光转换电路和电源模块;其中,所述电光转换电路包括有转换器、接收器和脉冲板,所述转换器的电信号输入端与串补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且转换器与接收器之间采用光纤连接通讯,所述接收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脉冲板连接,所述脉冲板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控制器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与串补控制器和电光转换电路电连接、供给工作电源。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器的输出侧设有第一光纤接口G1和第二光纤接口G2,所述接收器的接收侧设有第三光纤接口G1和第四光纤接口G2,所述第一光纤接口G1和第二光纤接口G2通过光纤分别与第三光纤接口G1和第四光纤接口G2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串补控制器的电信号输出端包括IM引脚和IN2引脚,所述IM引脚和IN2引脚分别与转换器输入侧的第4引脚和第6引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器中集成有发光二极管和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述二极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转换器输入侧的第4引脚和第6引脚,二极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转换器输出侧的第一光纤接口G1和第二光纤接口G2处;所述接收器中集成有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端位于第三光纤接口G1和第四光纤接口G2处,光电探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脉冲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脉冲板中集成有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控制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可解决了传统串联补偿装置造成电子开关两端电压较大而容易发生人体误碰造成生命危险的问题,安全性极强,使用寿命也明显延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2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包括有串补控制器1、电光转换电路2和电源模块3。其中,所述电光转换电路2包括有转换器21、接收器22和脉冲板23,所述转换器21的电信号输入端与串补控制器1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且转换器21与接收器22之间采用光纤连接通讯,所述接收器22的电信号输出端与脉冲板23连接,所述脉冲板23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控制器4连接;具体结构可以为:所述串补控制器1的电信号输出端包括IM引脚和IN2引脚,所述IM引脚和IN2引脚分别与转换器21输入侧的第4引脚和第6引脚连接;所述转换器21的输出侧设有第一光纤接口G1和第二光纤接口G2,所述接收器22的接收侧设有第三光纤接口G1和第四光纤接口G2,所述第一光纤接口G1和第二光纤接口G2通过光纤分别与第三光纤接口G1和第四光纤接口G2连接;而且所述转换器21中集成有发光二极管和二极管驱动电路,所述二极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转换器21输入侧的第4引脚和第6引脚,二极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转换器21输出侧的第一光纤接口G1和第二光纤接口G2处;所述接收器22中集成有光电探测器,所述光电探测器的探测端位于第三光纤接口G1和第四光纤接口G2处,光电探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脉冲板23连接,所述脉冲板23中集成有放大电路,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控制器4连接。所述电源模块3与串补控制器1和电光转换电路2电连接、供给工作电源。本技术所述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首先串补控制器1向转换器21发出电信号,接着转换器21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具体为:转换器21根据电信号控制二极管驱动电路驱使二极管发光),并通过光纤传送至接收器22,然后接收器22将光信号转换成光电流并输送到脉冲板23(具体为:接收器22通过光电探测器接收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换为光电流后输送到脉冲板23),最后脉冲板23将信号放大后传递给电子开关控制器4。这样,通过本技术所述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即可解决了传统串联补偿装置造成电子开关两端电压较大而容易发生人体误碰造成生命危险的问题,安全性极强,使用寿命也明显延长。另外,所述转换器21和接收器22内均设有光耦合器(图中未表示出来),通过该光耦合器即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同时光耦合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增强了通讯距离和线路的抗干扰能力。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串补控制器(1)、电光转换电路(2)和电源模块(3);其中,所述电光转换电路(2)包括有转换器(21)、接收器(22)和脉冲板(23),所述转换器(21)的电信号输入端与串补控制器(1)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且转换器(21)与接收器(22)之间采用光纤连接通讯,所述接收器(22)的电信号输出端与脉冲板(23)连接,所述脉冲板(23)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控制器(4)连接;所述电源模块(3)与串补控制器(1)和电光转换电路(2)电连接、供给工作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串补控制器(1)、电光转换电路(2)和电源模块(3);其中,所述电光转换电路(2)包括有转换器(21)、接收器(22)和脉冲板(23),所述转换器(21)的电信号输入端与串补控制器(1)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且转换器(21)与接收器(22)之间采用光纤连接通讯,所述接收器(22)的电信号输出端与脉冲板(23)连接,所述脉冲板(23)的输出端与电子开关控制器(4)连接;所述电源模块(3)与串补控制器(1)和电光转换电路(2)电连接、供给工作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串补装置内部传输信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21)的输出侧设有第一光纤接口G1和第二光纤接口G2,所述接收器(22)的接收侧设有第三光纤接口G1和第四光纤接口G2,所述第一光纤接口G1和第二光纤接口G2通过光纤分别与第三光纤接口G1和第四光纤接口G2连接。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嘉纯张光明刘洋李卫军杨兴举王佑民王建军杨建宇王体辉徐洲王红军魏绘敏唐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英泰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驻马店市华宇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