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式防脱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089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包括:线夹主体,所述线夹主体上设有若干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向下凹陷以形成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的槽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转轴;若干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第一扣合部和与所述第一扣合部配合的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二者的下部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扣接时,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二者的中部形成用于夹紧线缆的夹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能快速完成线缆的紧固工作,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

Snap on type anti disconnection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卡扣式防脱线夹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
技术介绍
耐张线夹(tensionclamp,strainclamp,dead-endclamp)是指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图1为传统的耐张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耐张线夹1包括线夹主体1,线夹主体1上设有用于容纳线缆的线槽101,线槽101中设置有若干紧固装置2,紧固装置2包括锁紧螺栓201和锁紧螺母202,使用时,将线缆放入线槽101中,然后拧紧锁紧螺母202,就可以使锁紧螺栓201与线槽101配合,将线缆固定稳固。上述耐张线夹存在以下问题:采用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配合的方式过于缓慢,经常要拧很久才能锁紧线缆,导致作业人员容易疲劳,作业效率大大下降,由于作业人员经常是在高空作业,作业时间过长,操作过程过于繁复,也会增加高空坠落的作业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能快速完成线缆的紧固工作,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为达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包括:线夹主体,所述线夹主体上设有若干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向下凹陷以形成避让凹槽,所述避让凹槽的槽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转轴;若干卡扣机构,所述卡扣机构包括第一扣合部和与所述第一扣合部配合的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二者的下部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扣合部的上部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扣合部靠近所述第一扣合部的一侧设有可从所述第一扣合部靠近所述第二扣合部的一侧经过所述贯穿孔到达所述第一扣合部远离所述第二扣合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扣接的弹性卡勾;当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弹性卡勾扣接时,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第二扣合部二者的中部形成用于夹紧线缆的夹线孔。具体地,卡扣主体主要采用弹性卡勾与第一扣合部扣接的方式进行线缆夹紧操作,简单方便,省去拧螺丝的繁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风险。优选地,所述第一扣合部的下部为第一半圆环,所述第二扣合部的下部为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二者的直径相等,当二者对齐时形成所述夹线孔。优选地,还包括:防滑垫片,所述第一半圆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二者的内侧均设有一所述防滑垫片。优选地,所述防滑垫片为软质橡胶。优选地,所述线缆的半径小于所述夹线孔的半径,且大于所述线缆的半径与所述防滑垫片的厚度之差。具体地,这样的尺寸设计有利于利用防滑垫片的形变优势夹紧线缆。优选地,所述防滑垫片靠近线缆的一侧还向外延伸有防滑凸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能快速完成线缆的紧固工作,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传统的耐张线夹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卡扣式防脱线夹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卡扣机构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图4中:1、线夹主体;101、固定底座;102、避让凹槽;103、转轴;2、卡扣机构;201、第一扣合部;2011、贯穿孔;202、第二扣合部;2021、弹性卡勾;203、夹线孔;3、防滑垫片;301、防滑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见图2~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包括线夹主体1和若干卡扣机构2。所述线夹主体1上设有若干固定底座101,所述固定底座101的顶部向下凹陷以形成避让凹槽102,所述避让凹槽102的槽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转轴103。所述卡扣机构2包括第一扣合部201和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配合的第二扣合部202,所述第一扣合部201和第二扣合部202二者的下部均套设在所述转轴103上并与所述转轴10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扣合部201的上部设有贯穿孔2011,所述第二扣合部202靠近所述第一扣合部201的一侧设有可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靠近所述第二扣合部202的一侧经过所述贯穿孔2011到达所述第一扣合部201远离所述第二扣合部202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扣接的弹性卡勾2021;当所述第一扣合部201与所述弹性卡勾2021扣接时,所述第一扣合部201与所述第二扣合部202二者的中部形成用于夹紧线缆的夹线孔203。优选地,卡扣机构2为至少两个,有利于保证线缆的延伸方向达到要求。具体地,卡扣主体主要采用弹性卡勾2021与第一扣合部201扣接的方式进行线缆夹紧操作,简单方便,省去拧螺丝的繁复,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作业风险。优选地,所述第一扣合部201的下部为第一半圆环,所述第二扣合部202的下部为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二者的直径相等,当二者对齐时形成所述夹线孔203。优选地,卡扣式防脱线夹还包括防滑垫片3,所述第一半圆环与所述第二半圆环二者的内侧均设有一所述防滑垫片3。优选地,所述防滑垫片3为软质橡胶。优选地,所述线缆的半径小于所述夹线孔203的半径,且大于所述线缆的半径与所述防滑垫片3的厚度之差。具体地,这样的尺寸设计有利于利用防滑垫片3的形变优势夹紧线缆。优选地,所述防滑垫片3靠近线缆的一侧还向外延伸有防滑凸台30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能快速完成线缆的紧固工作,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以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上述实施例的描述。不意指穷举或者限制本公开。特定的实施例的单独元件或者特征通常不受到特定的实施例的限制,但是在适用时,即使没有具体地示出或者描述,其可以互换和用于选定的实施例。在许多方面,相同的元件或者特征也可以改变。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公开,并且所有的这种修改意指为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提供示例实施例,从而本公开将变得透彻,并且将会完全地将该范围传达至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为了透彻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阐明了众多细节,诸如特定零件、装置和方法的示例。显然,对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而且两者都不应当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不对公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n线夹主体(1),所述线夹主体(1)上设有若干固定底座(101),所述固定底座(101)的顶部向下凹陷以形成避让凹槽(102),所述避让凹槽(102)的槽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转轴(103);/n若干卡扣机构(2),所述卡扣机构(2)包括第一扣合部(201)和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配合的第二扣合部(202),所述第一扣合部(201)和第二扣合部(202)二者的下部均套设在所述转轴(103)上并与所述转轴(10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扣合部(201)的上部设有贯穿孔(2011),所述第二扣合部(202)靠近所述第一扣合部(201)的一侧设有可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靠近所述第二扣合部(202)的一侧经过所述贯穿孔(2011)到达所述第一扣合部(201)远离所述第二扣合部(202)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扣接的弹性卡勾(2021);当所述第一扣合部(201)与所述弹性卡勾(2021)扣接时,所述第一扣合部(201)与所述第二扣合部(202)二者的中部形成用于夹紧线缆的夹线孔(2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扣式防脱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夹主体(1),所述线夹主体(1)上设有若干固定底座(101),所述固定底座(101)的顶部向下凹陷以形成避让凹槽(102),所述避让凹槽(102)的槽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转轴(103);
若干卡扣机构(2),所述卡扣机构(2)包括第一扣合部(201)和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配合的第二扣合部(202),所述第一扣合部(201)和第二扣合部(202)二者的下部均套设在所述转轴(103)上并与所述转轴(10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扣合部(201)的上部设有贯穿孔(2011),所述第二扣合部(202)靠近所述第一扣合部(201)的一侧设有可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靠近所述第二扣合部(202)的一侧经过所述贯穿孔(2011)到达所述第一扣合部(201)远离所述第二扣合部(202)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扣合部(201)扣接的弹性卡勾(2021);当所述第一扣合部(201)与所述弹性卡勾(2021)扣接时,所述第一扣合部(201)与所述第二扣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杰庄清涛张志威黄立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