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监测架及防护网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93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监测架及防护网,攀爬报警监测装置包括筒体和立柱,所述立柱上端套设在所述筒体内且通过转轴与所述筒体转动连接,所述立柱两个相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分别固定有感应部,所述立柱靠近上端的另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滑动穿设有与两个所述感应部相对应的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在所述立柱上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转轴垂直;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立柱外的部分抵接在所述筒体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感应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感应部和两个触发部,不论从立柱的左右哪个方向来对筒体施加作用力,都能达到监测目的,监测及时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监测架及防护网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监测架及防护网。
技术介绍
既有各行业应用的防止人为攀爬或监测人为攀爬的手段是普通护栏,通过增加倒刺滚笼来增加攀爬难度,借助高压脉冲电子围栏、振动光纤、泄露电缆、红外对射、微波雷达监测等手段,就是在完成普通防护网的安装以后,再单独安装这些监测设备,这些监测设备有的容易受到风雨、落叶、树枝、杂物或者小动物等环境影响干扰大、误报警率高,对有些侵入无法及时监测到,有的具有危险性,使用局限性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监测设备受环境影响干扰大、误报警率高、监测不及时、具有危险性和局限性等,提供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包括筒体和立柱,所述立柱上端套设在所述筒体内且通过转轴与所述筒体转动连接,所述立柱两个相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分别固定有感应部,所述立柱靠近上端的另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滑动穿设有与两个所述感应部相对应的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在所述立柱上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转轴垂直;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立柱外的部分抵接在所述筒体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感应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安装在物理防护网两侧,当有人或动物对筒体施加作用力时,会使筒体绕着转轴转动一定位移,感应部就会与触发部配合,实现监测目的,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现场情况;利用两个触发部与立柱的滑动配合,当筒体在发生位移时,避免筒体发生偏移,使感应部和触发部的配合更加准确可靠,提高了灵敏度;利用筒体将立柱上端罩住,并使触发部和感应部都位于立柱和筒体内,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实用性更强。通过设置两个感应部和两个触发部,不论从立柱的左右哪个方向来对筒体施加作用力,都能达到监测目的,监测及时准确。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触发部上连接有一凸沿,所述凸沿位于所述立柱内,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在所述凸沿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感应部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凸沿的设置,可对弹性件进行有效的限位,初始状态时,触发部可利用凸沿抵接在筒体内侧壁上,当筒体受力转动时,可推动触发部使凸沿远离筒体内侧壁,筒体不再受力时,弹性件推动凸沿带动触发部复位。进一步,所述凸沿为环设在所述触发部上的挡环,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挡环与所述感应部之间的部分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挡环的设置,可对弹性件的端部进行有效的抵接限位。进一步,所述立柱上端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口,所述触发部从所述安装槽口穿设在所述立柱上。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槽口的设置,可将触发部直接从安装槽口上端插入到安装槽口内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或中空的橡胶筒。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根据需要选择弹簧或橡胶筒来实现筒体的复位。进一步,所述筒体上端固定有将其遮挡住的连接板。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板的设置可有效避免立柱和筒体内部结构受到外部环境干扰。进一步,所述感应部为感应开关或压力传感器,所述触发部为触发柱;或,所述感应部为干簧管,所述触发部包括触发柱和固定在所述触发柱位于所述立柱内一端端部的磁铁。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干簧管和磁铁在一定距离内,干簧管是闭合或断开状态,如果拉动或者压动筒体,干簧管与磁铁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使干簧管脱离磁铁或进入磁铁的磁场范围,从而使干簧管的状态发生变化,那干簧管就会变成断开或闭合。利用触发柱触发压力传感器或感应开关,使压力传感器感受到压力进行报警,感应开关经触发报警。进一步,所述感应部通过导线与报警装置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感应部通过导线与报警装置连接,通过感应部的状态变化实现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一种监测架,包括上架体和所述的监测装置,所述上架体横向固定在所述筒体上端,所述上架体包括两个方形框,两个所述方形框的一边一体连接形成V型结构;两个所述方形框一体连接的一边横向固定在所述筒体上端,所述V型结构上端两侧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弹性件的同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监测架,利用V型框架,可在顶部进行一定的物理防护,结构更加稳定。一种防护网,包括所述的监测装置或所述监测架,所述立柱上连接有物理防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防护网,将物理防护和监测装置配合使用,可适用于边境等特殊地段,实现对内外的双向监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B-B剖面示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筒体;2、立柱;3、转轴;4、连接板;5、弹性件;6、触发部;61、凸沿;7、感应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包括筒体1和立柱2,所述立柱2上端套设在所述筒体1内且通过转轴3与所述筒体1转动连接,所述立柱2两个相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分别固定有感应部7,所述立柱2靠近上端的另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滑动穿设有与两个所述感应部7相对应的触发部6,所述触发部6在所述立柱2上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转轴3垂直;所述触发部6位于所述立柱2外的部分抵接在所述筒体1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立柱2内的部分通过一弹性件5与所述感应部7连接。本实施例可安装在物理防护网两侧,当有人或动物对筒体施加作用力时,会使筒体绕着转轴转动一定位移,筒体推动与之抵接的触发部滑动,感应部就会与触发部配合,实现监测目的,提醒工作人员及时处理现场情况;利用两个触发部与立柱的滑动配合,当筒体在发生位移时,避免筒体发生偏移,使感应部和触发部的配合更加准确可靠,提高了灵敏度;利用筒体将立柱上端罩住,并使触发部和感应部都位于立柱和筒体内,不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实用性更强。通过设置两个感应部和两个触发部,不论从立柱的左右哪个方向来对筒体施加作用力,都能达到监测目的,监测及时准确。如图2所示,所述触发部6上连接有一凸沿61,所述凸沿61位于所述立柱2内,所述弹性件5一端抵接在所述凸沿61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感应部7上。凸沿的设置,可对弹性件进行有效的限位,初始状态时,触发部可利用凸沿抵接在筒体内侧壁上,当筒体受力转动时,可推动触发部使凸沿远离筒体内侧壁,筒体不再受力时,弹性件推动凸沿带动触发部复位。具体的,所述凸沿61可以为多个小凸起,来实现对弹性件5的限位。所述感应部靠近所述触发部的一端四周边缘也设有一圈台阶,使感应部中心位置的感应触头位于所述台阶的中心并突出所述台阶,将弹性件套设在感应触头上并使其四周抵接在所述台阶上,避免感应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立柱,所述立柱上端套设在所述筒体内且通过转轴与所述筒体转动连接,所述立柱两个相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分别固定有感应部,所述立柱靠近上端的另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滑动穿设有与两个所述感应部相对应的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在所述立柱上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转轴垂直;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立柱外的部分抵接在所述筒体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感应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立柱,所述立柱上端套设在所述筒体内且通过转轴与所述筒体转动连接,所述立柱两个相对侧壁的内表面上分别固定有感应部,所述立柱靠近上端的另两个相对侧壁上分别滑动穿设有与两个所述感应部相对应的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在所述立柱上的滑动方向与所述转轴垂直;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立柱外的部分抵接在所述筒体内侧壁上,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一弹性件与所述感应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部上连接有一凸沿,所述凸沿位于所述立柱内,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在所述凸沿上,另一端抵接在所述感应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沿为环设在所述触发部上的挡环,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触发部位于所述挡环与所述感应部之间的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种攀爬报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端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安装槽口,所述触发部从所述安装槽口穿设在所述立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群姚经国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龙飞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