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84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涉及气体报警器领域,包括前壳,前壳上开设有通气口,前壳上安装有中壳,中壳固定连接在前壳上,中壳对应通气口安装有气体传感器,中壳上设置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用于限定气体传感器的位置;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通槽,定位通槽开设在中壳上,定位通槽的内壁形状与气体传感器的外轮廓匹配。使得前壳和中壳分开加工,因此前壳和中壳作为零件分别加工相对于将前壳和中壳作为一个复杂整体来加工更加容易,在处理一些细节部位时受到的阻挡变少,因此加工精度提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A gas alarm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
本技术涉及气体报警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
技术介绍
气体检测器用于检测环境中气体泄露的检测报警仪器。当环境中可燃或有毒气体泄露,气体报警器检测到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或中毒报警器设置的临界点时,报警器就会发出报警信号,以提醒工作人员采取安全措施,现有的气体报警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安装有气体检测模块和气体报警模块,气体检测模块包括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一体设置且气体传感器安装在前壳上。为了将气体传感器稳定的安装在前壳上,因此前壳靠近气体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较多的定位结构,这些定位结构使得前壳的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前壳加工起来难度较大,导致细节部分加工精度交底,容易出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其具有提高产品合格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包括前壳,所述前壳上开设有通气口,所述前壳上安装有中壳,所述中壳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壳上,所述中壳对应所述通气口安装有气体传感器,所述中壳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限定气体传感器的位置;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通槽,所述定位通槽开设在所述中壳上,所述定位通槽的内壁形状与气体传感器的外轮廓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前壳和中壳分开加工,因此前壳和中壳作为零件分别加工相对于将前壳和中壳作为一个复杂整体来加工更加容易,在处理一些细节部位时受到的阻挡变少,因此加工精度提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通槽,所述定位通槽开设在所述中壳上,所述定位通槽的内壁形状与气体传感器的外轮廓匹配,所述定位通槽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气体采集通槽,所述气体采集通槽连通所述定位通槽与所述气体报警器壳体所在的环境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气体传感器能够插接在定位通槽内,使得气体传感器与前壳、中壳的相对位置固定,不易晃动,而气体采集通槽使得气体能够在通气口与气体采集通槽之间流动,增强了定位通槽内部空间的气体环境与外部气体环境的融合,使得气体传感器能够更加精确的检测气体检测器所在环境中所要检测的气体的浓度。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中壳对应所述限位柱开设有第二限位孔,当所述中壳安装在所述前壳上时,所述限位柱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和第二限位孔的配合使得中壳与前壳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容易确定,便于工作人员安装。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上固定连接有热熔端,当所述中壳安装在所述前壳上时,所述热熔端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熔端穿过第二限位孔后,加热热熔端能够使得热熔端变软,此时能够将热熔端压平,被压平的热熔端冷却后使得限位柱与第二限位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来,使得前壳不易从前壳上掉落。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与所述中壳之间固定连接有胶体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胶体层使得前壳与中壳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前壳上开设有插接孔,所述中壳所述插接孔固定连接有插接柱,所述插接孔与所述插接柱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孔和插接柱的配合使得胶体层在凝固之前,前壳与中壳之间不会相对滑移,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口上固定连接有进气栅格,当所述中壳安装在所述前壳上时,所述中壳与所述前壳抵紧所述进气栅格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栅格能够阻隔异物,使得异物不易从通气口进入定位通槽的同时不影响空气进入定位通槽。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栅格对应所述限位柱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限位柱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孔和限位柱之间的匹配使得进气栅格与前壳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来,使得进气栅格不易在前壳上滑动,便于生产的进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1)通过使得前壳和中壳分开加工,因此前壳和中壳作为零件分别加工相对于将前壳和中壳作为一个复杂整体来加工更加容易,在处理一些细节部位时受到的阻挡变少,因此加工精度提高,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2)通过设置限位柱、第二限位孔和热熔端,热熔端穿过第二限位孔后,加热热熔端能够使得热熔端变软,此时能够将热熔端压平,被压平的热熔端冷却后使得限位柱与第二限位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下来,使得前壳不易从前壳上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展示前壳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展示定位通槽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展示第一限位孔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展示;图5为本实用信息的一个实施例展示胶体层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前壳;2、中壳;3、限位柱;4、热熔端;5、通气口;6、进气栅格;7、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胶体层;10、插接孔;11、插接柱;12、定位通槽;13、气体采集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矩形框状的前壳1,前壳1上安装有中壳2。如图1和图2所示,前壳1靠近中壳2的面上固定连接圆柱杆状的限位柱3,可以设置两根限位柱3,限位柱3远离前壳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热熔端4,当工作人员用高温块压热熔端4时,热熔端4会软化并被压扁,被压扁的热熔端4冷却后会凝固,热熔端4可以由塑料制成。如图1和图3所示,前壳1上贯穿开设有圆形孔状的通气口5,前壳1对应通气口5安装有圆形的进气栅格6,进气栅格6能够阻隔异物,使得异物不易从通气口5进入气体报警器壳体内部。如图2和图4所示,进气栅格6上对应两根限位柱3贯穿开设还有两个第一限位孔7,限位柱3与第一限位孔7匹配,当两根限位柱3分别穿过两个第一限位孔7时,进气栅格6与前壳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进气栅格6不易在前壳1上滑动,便于生产的进行。如图1和图2所示,中壳2靠近前壳1的一面凹陷设置,中壳2的边缘部分接触前壳1,中壳2靠近中心的部分抵接进气栅格6,前壳1和中壳2分别抵紧进气栅格6的两侧。如图2和图3所示,中壳2对应两根限位柱3其中的一根开设有第二限位孔8,当中壳2安装在前壳1上时,限位柱3的热熔端4从第一限位孔7中穿过,当工作人员将热熔端4压平,冷却后的热熔端4使得限位柱3与第一限位孔7的相对位置固定,限位柱3与第二限位孔8的相对位置也固定,因此中壳2和进气栅格6均不易从前壳1上掉落。如图5所示,中壳2与前壳1之间填充有胶体层9,胶体层9可以为工业胶水,工业胶水凝固后使得中壳2与前壳1之间能够更加稳定的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前壳1靠近中壳2的面上开设有插接孔10,中壳2对应插接孔10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插接柱11,插接孔10与插接柱11匹配,插接孔10和插接柱11的配合使得胶体层9在凝固之前,前壳1与中壳2之间不会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包括前壳(1),所述前壳(1)上开设有通气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上安装有中壳(2),所述中壳(2)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壳(1)上,所述中壳(2)对应所述通气口(5)安装有气体传感器,所述中壳(2)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限定气体传感器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报警器壳体,包括前壳(1),所述前壳(1)上开设有通气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上安装有中壳(2),所述中壳(2)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壳(1)上,所述中壳(2)对应所述通气口(5)安装有气体传感器,所述中壳(2)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用于限定气体传感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报警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通槽(12),所述定位通槽(12)开设在所述中壳(2)上,所述定位通槽(12)的内壁形状与气体传感器的外轮廓匹配,所述定位通槽(12)的侧壁上贯穿开设有气体采集通槽(13),所述气体采集通槽(13)连通所述定位通槽(12)与所述气体报警器壳体所在的环境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报警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柱(3),所述中壳(2)对应所述限位柱(3)开设有第二限位孔(8),当所述中壳(2)安装在所述前壳(1)上时,所述限位柱(3)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8)插接配合。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和昌
申请(专利权)人:新考思莫施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