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764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该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包括内径塞尺和连接杆,所述内径塞尺包括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另一端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螺栓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测量杆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测量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栓与所述测量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测量杆上。该轴承内径测量塞尺操作简单、方便、快速且准确,克服了以往轴承装配时需反复测量占用大量检修时间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
本技术涉及轴承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
技术介绍
大型设备的滚动轴承基本采用过盈配合形式,大型运转设备长期运行易造成其滚动轴承室磨损或滚珠出现缺陷,为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需对损坏的轴承进行更换。传统的更换轴承方式需使用轴承涡流加热器将新轴承加热后方可进行准确装配,而判断轴承装配的时机除了加热器的温度设定,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轴承内圈的实际尺寸,因加热轴承本身的温度较高,采用内径尺不易测量,无法准确掌握轴承与轴承室的装配间隙,给现场检修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且反复测量占用大量检修时间,并且易造成轴承因长时间加热退火而损坏,甚至存在人员灼伤等安全隐患,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方便快捷准确的测量轴承内径尺寸的新型工具,该工具能够保证更换工作的顺利进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该轴承内径测量塞尺操作简单、方便、快速且准确,克服了以往轴承装配时需反复测量占用大量检修时间的弊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包括内径塞尺和连接杆,所述内径塞尺包括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另一端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螺栓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测量杆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测量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栓与所述测量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测量杆上。优选的,所述螺栓上设置有与其螺纹相匹配的螺母。优选的,所述测量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所述螺栓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优选的,所述螺栓的头部设置为圆头、扁头或半圆头结构。优选的,所述测量杆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螺栓和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的端部均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垂直连接于所述测量杆的中间位置。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测量杆上,另一端连接有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的把手。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长度设置为40—8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该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包括连接杆和测量杆,测量杆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通过手动调整螺栓长度以控制内径塞尺整体的长度,方便准确的测量内径,并且能根据实际轴承的具体尺寸简单调节螺栓的长度,满足测量的易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该轴承内径测量塞尺操作简单、方便、快速且准确,克服了以往轴承装配时需反复测量占用大量检修时间的弊端,降低了轴承因长时间加热退火而损坏的几率,杜绝了人员烧伤等安全隐患,保障了设备完好和人身安全,具有较大的推广和使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轴承内径测量塞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测量杆,2—连接杆,3—螺栓,4—把手,5—螺母,6—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该轴承内径测量塞尺操作简单、方便、快速且准确,克服了以往轴承装配时需反复测量占用大量检修时间的弊端。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方式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技术创造。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包括连接杆和内径塞尺,内径塞尺包括测量杆1,测量杆1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3,另一端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螺栓3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内径塞尺的两端均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的设计使得内径塞尺在轴承内圈内旋转时不会损伤轴承内圈的侧壁。优选的,螺栓3的头部设置为圆头、扁头或半圆头结构。测量杆1设置为中空结构,测量杆1的内部设置有与螺栓3相匹配的内螺纹,螺栓3与测量杆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螺栓3上设置有与其螺纹相匹配的螺母5,当螺栓3调节到要求的长度时,旋拧螺母5至测量杆1的端部,用于锁紧螺栓3,使其不能向测量杆1的方向移动,由此保证了内径塞尺长度的精确不变,使测量更加准确。连接杆2的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测量杆1的中间位置上,另一端连接有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的把手4,把手4便于操作人员的把握。连接杆2的长度设置为40—80cm,在本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杆2的长度设置为50cm,连接杆2过短,容易存在操作人员由于过于靠近轴承而造成人员灼伤的安全隐患,连接杆2过长,操作不方便。作为本具体实施例的优选,测量杆1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3,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螺栓6,固定螺栓6不可旋转调整长度,螺栓3和固定螺栓6的头部的端部均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优选为圆头、扁头或半圆头结构,这种设置便于内径塞尺的加工。在轴承更换前,先调整螺栓3的位置至内径塞尺两端在轴承内圈内旋转刚好无卡阻,保证内径塞尺两端紧贴轴承内圈时,旋拧螺母5至测量杆1的端部以固定好螺栓3,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内径塞尺两端长度后做好记录,将轴承调运至轴承加热器的涡流杆上进行加热,并设定好加热温度安排专人看管,根据轴承装配所需的轴承室间隙,按照该间隙调整螺栓3至内径塞尺的长度与计算的装配内径一致,再使用该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在加热中的轴承内圈旋转至无卡阻且紧贴轴承内圈时,表明轴承满足装配间隙要求,可迅速进行轴承装配工作。该轴承内径测量塞尺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操作简单、方便、快速且准确,克服了以往轴承装配时需反复测量占用大量检修时间的弊端,降低了轴承因长时间加热退火而损坏的几率,杜绝了人员烧伤等安全隐患,保障了设备完好和人身安全,具有较大的推广和使用价值实施例2本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的轴承内径测量塞尺与实施例1的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测量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3,螺栓3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径塞尺和连接杆,所述内径塞尺包括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另一端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螺栓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测量杆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测量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栓与所述测量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测量杆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径塞尺和连接杆,所述内径塞尺包括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的一端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另一端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螺栓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所述测量杆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测量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螺栓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螺栓与所述测量杆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测量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上设置有与其螺纹相匹配的螺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内径测量塞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旋转调整长度的螺栓,所述螺栓头部的端部设置为光滑的弧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延博徐晓晓杨婷岳洪波李连海司纪征苏波
申请(专利权)人: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