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707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所述的墙式通风设备包括室外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所述的通风管道一端连接室外风口部,另一端连接室内风口部;所述的室外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连接形成工字形;所述的室内风口部内设置排风机;所述的排风机匹配有电源线。所述排风机是中央新风系统中的主动排风装置,用于系统内建筑物的室内换气。其优点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能够提供动力形式进行排风,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充分确保室内空气清洁,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通风设备推广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 kind of wall ventilation equipment for power exha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
本技术涉及通风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
技术介绍
通风是改善空气条件的一种方法,它包括从室内排除污染空气和向室内补充新鲜空气两个方面,其中,从室内排除污染空气称为排风,向室内补充新鲜空气称为送风。然而,现有技术中关于从室内排出污浊空气的墙式通风设备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现有技术中的墙式通风设备,在排出室内污浊空气时,通常是依据自然环境造成的局部气压差和气体的扩散原理而产生空气交换的一种换气方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现有技术中所采用的通风设备都是一种自然通风换气方式,并没有提供动力的换气方式,导致换气效果差。中国专利文献CN201721010130.9,申请日2017年08月11日,专利名称为:穿墙式通风装置。公开了一种穿墙式通风装置,包括固定管、安装在固定管内的引风组件、安装在固定管上的第一导风罩、套设在固定管内的调节管、安装在调节管上的第二导风罩;固定管与调节管连接有若干紧固件;固定管一端的周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孔;调节管的外周壁设置若干间隔设置的凸条,凸条上卡设有条形槽,条形槽分别与连接孔对应连通,条形槽对应凸条且靠近固定管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条形槽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安装有螺母,紧固件穿过连接孔及条形槽将固定管与调节管固定连接。上述专利文献的通风设备连接稳定、调节方便且密封性好。但是关于一种提供动力的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则未进行相应的公开。综上所述,亟需一种提供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而关于这种通风设备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供动力排风墙式通风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所述的墙式通风设备包括室外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所述的通风管道一端连接室外风口部,另一端连接室内风口部;所述的室外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连接形成工字形;所述的室内风口部内设置排风机;所述的排风机匹配有电源线;所述的排风机包括电机、风叶、止回阀;所述的风叶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止回阀;所述的止回阀包括扭簧、止回圈、止回片;所述的止回片设置在止回圈内;所述的止回片共有四个,两两止回片之间均通过扭簧固定连。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风口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面贯穿排风孔,该排风孔与通风管道相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孔由内口和外口组成,内口和外口之间形成倾斜面,内口为圆形状,外口为椭圆状。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风孔的外口侧设有导风条;所述导风条呈波纹形,并间隔均分布在排风孔的外口上。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室外风口部包括板体,板体的外端面为弧形面,并在该弧形面上设置送风孔,该送风孔与通风管道相通。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排风孔由圆弧段和直线段组成;所述的排风孔上设置导风片。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风片均分布在排风孔上,所述导风片之间通过部分叠放的方式排列。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机引出有电机线;所述的电机线穿设有接线端子,电机线从接线端子穿出后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的电机线与电源线的连接处设有压线条;所述的接线端子上还连接传输线,该传输线从接线端子引出后连接有指示灯和指示扣。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通风设备还设有垫圈和卡片,垫圈供通风管道与室外风口部连接,卡片供室外风口与通风管道连接。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能够提供动力形式进行排风,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排出室外,充分确保室内空气清洁,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通风设备推广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内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连接形成工字形,工字形结构设计,使得墙式通风设备在两端均均承固定点,便于稳定排风。3、室内风口部内设置排风机;所述的排风机匹配有电源线。能够实现机械通风,不受自然条件限制,可根据需要进行通风,从而实现排出室内污浊空气。同时,也可进行自然通风,依据自然环境造成的局部气压差和气体的扩散原理而产生空气交换,这样,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加的满足通风需求。4、排风机由内口和外口组成,内口和外口之间形成倾斜面。倾斜面设计,增大了排风孔的面积,能够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5、排风孔的外口侧设有导风条;所述导风条呈波纹形,并间隔均分布在排风孔的外口上。该设计方式充分利用气体流动力学,使得排风孔能够有效的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6、排风孔的导风片均分布在排风孔上,所述导风片之间通过部分叠放的方式排列。该设计方式使得导风片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排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结构示意图。附图2室内风口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室外风口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排风机的结构表意图。附图5是室内风口部中的排风机的内部走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室内风口部11.壳体12.排风孔121.内口122.外口123.倾斜面13.防护网14.导风条2.通风管道3.室外风口部31.板体32.送风孔33.导风片4.电源线5.排风机51.电机52.风叶53.止回阀531.扭簧532.止回圈533.止回片6.电机线7.接线端子8.压线条9.指示灯10.指示扣请参照图1,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结构示意图。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所述的墙式通风设备包括室外风口部3、通风管道2、室内风口部1;所述的通风管道2一端连接室外风口部3,另一端连接室内风口部1;所述的室外风口部3、通风管道2、室内风口部1连接形成工字形;所述的室内风口部1内设置排风机5;所述的排风机5匹配有电源线4。请参照图2,图2室内风口部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室内风口部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的外侧面贯穿排风孔12,该排风孔12与通风管道2相通;所述排风孔12的内侧下缘设有防护网13;所述排风孔12由内口121和外口122组成,内口121和外口122之间形成倾斜面123,内口121为圆形状,外口122为椭圆状;所述排风孔12的外口122侧设有导风条14;所述导风条14呈波纹形,并间隔均分布在送风孔12的外口122上。请参照图3,图3是室外风口部3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室外风口部3包括板体31,板体31的外端面为弧形面,并在该弧形面上设置送风孔32,该送风孔32与通风管道2相通;所述的送风孔32由圆弧段和直线段组成;所述的送风孔32上设置导风片33;所述导风片33均分布在排风孔32上,所述导风片33之间通过部分叠放的方式排列。请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式通风设备包括室外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排风机;所述的通风管道一端连接室外风口部,另一端连接室内风口部;所述的室外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连接形成工字形;所述的室内风口部内设置排风扇;所述的排风扇匹配有电源线;/n所述的排风机包括电机、风叶、止回阀;所述的风叶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止回阀;所述的止回阀包括扭簧、止回圈、止回片;所述的止回片设置在止回圈内;所述的止回片共有四个,两两止回片之间均通过扭簧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排风的墙式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墙式通风设备包括室外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排风机;所述的通风管道一端连接室外风口部,另一端连接室内风口部;所述的室外风口部、通风管道、室内风口部连接形成工字形;所述的室内风口部内设置排风扇;所述的排风扇匹配有电源线;
所述的排风机包括电机、风叶、止回阀;所述的风叶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止回阀;所述的止回阀包括扭簧、止回圈、止回片;所述的止回片设置在止回圈内;所述的止回片共有四个,两两止回片之间均通过扭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式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风口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侧面贯穿排风孔,该排风孔与通风管道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式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孔由内口和外口组成,内口和外口之间形成倾斜面,内口为圆形状,外口为椭圆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式通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孔的外口侧设有导风条;所述导风条呈波纹形,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章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东杰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