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518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包括上下气室,以及处于所述上下气室之间的相间设置的散热管和散热带;所述散热管采用扁管结构形式,在所述散热管内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内刺,所述隔板一端设置在散热管内壁上,所述隔板另一端和散热管内壁存在一定间隙设置;所述散热带采用百叶窗结构形式,所述散热带两端面分别抵触在和其相邻的散热管端面上。本实用带多孔隔板的气室结构增强,具有高耐压强度的效果;铝扁管内部若干隔板使整体刚度增加;隔板上的内刺扰动管内气流,增加气流与散热管铝材之间的热量传导速度;散热带上的百叶窗槽孔加长和加密,中冷器芯体总成呈现高散热效率的结果。

Intercooler with high pressure strength and heat dissipation efficiency for generator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发电机组散热器配套用的中冷器芯体总成,具有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的结构和性能。
技术介绍
随着内燃机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涡轮增压技术的逐步升级,发电机组成套用的柴油(燃气)发动机的升功率不断增加,单机总动力逐渐向大功率型号发展;因此,配套柴油或燃气机组的散热器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散热总量要增大,散热效率也要提高。由于柴油(燃气)发动机大型化,应用的涡轮增压技术升级,增压以后气体的压力值和温度值也相应的提高,压力高值可达0.3MPa以上,温度高值可达300℃以上,对散热器配套的中冷器芯体总成耐压强度和散热效率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中冷器芯体采用普通传统结构的气室、铝扁管和散热带和安装工艺,芯体总成抗压性能弱、散热速度慢,气体压力高时芯体易变形,需要用较厚材料增加结构强度,扩大铝材总表面积增加散热速度,既增加生产成本又增加体积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提供一种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芯体总成装置,能够达到结构强度高、散热速度快的效果。为此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大型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包括上下气室,以及处于所述上下气室之间的相间设置的散热管和散热带;所述散热管采用扁管结构形式,在所述散热管内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内刺,所述隔板一端设置在散热管内壁上,所述隔板另一端和散热管内壁存在一定间隙设置;所述散热带采用百叶窗结构形式,所述散热带两端面分别抵触在和其相邻的散热管端面上。所述上下气室折弯成“U”形长条箱式结构,在所述箱式结构内设置若干平行设置的多孔隔板。所述散热管内壁设置有半“+”字形内刺,所述隔板上带有“+”字内刺。所述散热管和散热带通过钎焊方式连接,所述散热管和散热带的两侧安装有对所述散热带、散热管进行支撑的支撑护板,所述散热管、散热带上下两侧设置有安装所述散热管、散热带的主板,所述散热管和支撑护板固定在所述主板卡槽内。在所述上下气室分别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多孔隔板的孔形为圆形、方形或菱形,孔洞总面积占隔板总面积的45%~50%。所述隔板、内刺与所述散热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百叶窗结构形式的散热带上开设有加长加密的槽孔。本技术的优点为:基于上述结构,带多孔隔板的气室结构增强,具有高耐压强度的效果,且可以适当减少钢板厚度,降低材料成本;多孔铝扁管(口琴管)内部若干隔板使整体刚度增加,也具有高耐压强度的效果。增压气体在散热管内循环流动,隔板增加了气体与散热管铝材的接触面积,隔板(有的型号管材腔室两侧内壁)上的内刺扰动管内气流,增加气流与散热管铝材之间的热量传导速度;散热带上的百叶窗槽孔加长和加密,冷却气流通透性增加,散热器总成内的风扇工作时,正向排风气流通过散热管和散热带表面时,带走中冷器散发出的热量,热量散发速度加快,中冷器芯体总成呈现高散热效率的结果,高效降低增压气体温度,提高涡轮增压做功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的F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散热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的侧视图。图中:1、散热管,2、散热带,3、上气室,4、多孔隔板,5、支撑护板,6、主板,7、下气室,8、进气管,9、侧板,10、出气管,11、气室安装法兰,12、管口法兰;101、管宽,102、壁厚,103、内刺,104、气流通道,105、隔板,106、管厚,107、圆角半径;201、波距,202、带厚,203、波高,204、带宽,205、百叶窗槽孔。具体实施方式大型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包括上下气室,以及处于所述上下气室之间的相间设置的散热管和散热带;所述散热管采用扁管结构形式,在所述散热管内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内刺,所述隔板一端设置在散热管内壁上,所述隔板另一端和散热管内壁存在一定间隙设置;所述散热带采用百叶窗结构形式,所述散热带两端面分别抵触在和其相邻的散热管端面上。所述上下气室折弯成“U”形长条箱式结构,在所述箱式结构内设置若干平行设置的多孔隔板。所述散热管内壁设置有半“+”字形内刺,所述隔板上带有“+”字内刺。所述散热管和散热带通过钎焊方式连接,所述散热管和散热带的两侧安装有对所述散热带、散热管进行支撑的支撑护板,所述散热管、散热带上下两侧设置有安装所述散热管、散热带的主板,所述散热管和支撑护板固定在所述主板卡槽内。在所述上下气室分别设有出气口和进气口。所述多孔隔板的孔形为圆形、方形或菱形,孔洞总面积占隔板总面积的45%~50%。所述隔板、内刺与所述散热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百叶窗结构形式的散热带上开设有加长加密的槽孔。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说明本创新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创新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创新技术。在所参照的附图中,不同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号来表示。如图所示,为本创新技术大型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芯体总成结构示意图,大型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芯体总成包括上气室、下气室、散热管和散热带等主要部件组成。所述上气室3、下气室7采用钢质板材折弯成“U”形长条箱式结构,分别焊接出气管10、进气管8,沿横截面方向焊接若干多孔隔板4;所述散热管1、散热带2相间设置,左右两侧安装有支撑护板5,散热管1和支撑护板5固定于主板6卡槽内,通过钎焊连接为一体,成为芯体总成中间。所述上气室3、下气室7与主板6通过气体安装法兰11、胶垫与螺丝和芯体中间部分整体固定为中冷器芯体总成。芯体总成通过管口法兰12与内燃机增压系统管路法兰结合,组成闭式循环系,法兰连结比普通的胶管固定抗压强度增加。如图所示,所述散热管1采用多孔铝扁管(口琴管),气流通道104的隔板105带“+”字内刺103(有的型号管材腔室两侧内壁也带半“+”字形内刺),隔板105数量、管宽101、管厚106、壁厚102、内刺103高度、圆角半径107等参数,根据内燃机增压器设计工作气流的压力和温度参数,采用产品结构设计仿真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手段来优化选型;所述散热带2采用正弦波式带百叶窗槽孔205的结构,带宽204和散热管1的管宽101相同,波距201、带厚202、波高203、百叶窗槽孔205长度和数量等参数,也根据内燃机增压器设计工作气流的压力和温度参数,采用产品结构设计仿真和实际测试相结合的手段来优化选型。在本创新技术的实施例中,上气室3、下气室7焊接若干多孔隔板4,增加箱体形状气室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强化耐压性能;散热管1中间的隔板105与椭圆扁口管壁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气室,以及处于所述上下气室之间的相间设置的散热管和散热带;/n所述散热管采用扁管结构形式,在所述散热管内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内刺,所述隔板一端设置在散热管内壁上,所述隔板另一端和散热管内壁存在一定间隙设置;/n所述散热带采用百叶窗结构形式,所述散热带两端面分别抵触在和其相邻的散热管端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气室,以及处于所述上下气室之间的相间设置的散热管和散热带;
所述散热管采用扁管结构形式,在所述散热管内沿轴向设置有若干径向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内刺,所述隔板一端设置在散热管内壁上,所述隔板另一端和散热管内壁存在一定间隙设置;
所述散热带采用百叶窗结构形式,所述散热带两端面分别抵触在和其相邻的散热管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气室折弯成“U”形长条箱式结构,在所述箱式结构内设置若干平行设置的多孔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内壁设置有半“+”字形内刺,所述隔板上带有“+”字内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用高耐压强度高散热效率中冷器,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忠荀贵章焦敏葛长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维创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