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46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电控锁,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锁件、第二锁件以及与第二锁件连接的记忆合金线,所述第一锁件用于扣合外界的环扣,所述第二锁件用于抵触第一锁件以阻止第一锁件与外界的环扣脱离;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两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记忆合金线在通电后发生收缩以驱动第二锁件释放对第一锁件的抵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记忆合金线作为解锁驱动部件,其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记忆合金线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且能够使壳体节省更多的空间,使得外壳的设计可以更加美观时尚,适合普及使用。第一锁件和第二锁件均为塑料块,质量轻,电子锁在撞击时,不易受到震动而自行打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控锁
本技术涉及电子锁
,尤其是指一种电控锁。
技术介绍
自助售货机是商业自动化的常用设备,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能节省人力、方便交易,是一种全新的商业零售形式,又被称为24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在发达国家,使用自助售货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当大的一部分商品由自助售卖机售出。售货机的柜体上一般设有控制模块和多个用于放置待售物品的隔仓,每个隔仓对应设有独立的门,每个隔仓对应的门设置有电控锁,电控锁和控制模块电连接。使用时,在售货机上进行操作,扫二维码、投入钱币或刷卡后,商品就会从取货口出来。但是,现有的电控锁都是采用电磁部件和衔铁来或者采用电机控制来拉动锁舌的方式,其结构比较复杂,故障率高,功耗高,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的普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反应快速的电控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控锁,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锁件、第二锁件以及与第二锁件连接的记忆合金线,所述第一锁件用于扣合外界的环扣,所述第二锁件用于抵触第一锁件以阻止第一锁件与外界的环扣脱离;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两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记忆合金线在通电后发生收缩以驱动第二锁件释放对第一锁件的抵触。其中的,所述第一锁件和第二锁件均转动设置于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锁件转动的第一弹性件和用于驱动第二锁件转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锁件设有转动臂和锁舌,锁舌与转动臂连接并呈U字形,锁舌位于转动臂的上方,转动臂与第二锁件交叉设置,转动臂与锁舌之间设有用于容置外界的环扣的锁合腔;所述第二锁件的一端用于抵触转动臂。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锁件靠近转动臂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转动臂靠近第二锁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置凸起的凹腔。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的上端设有第一弧面,所述凹腔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弧面相配合的第二弧面。其中的,所述壳体内转动设置有联动杆,联动杆的一端与壳体铰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锁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一端连接于联动杆的中部,所述记忆合金线的另一端连接于壳体;所述联动杆与第二锁件的夹角大于90°。进一步的,所述记忆合金线靠近第二锁件的一端设有凸环,所述联动杆的中部设有与凸环的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凸环卡接于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杆靠近第二锁件的一端设有凸柱,所述第二锁件的一端设有与凸柱相配合的滑动槽,所述凸柱滑动设置于滑动槽内。其中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的动簧片与转动臂抵触。其中的,所述第一锁件、第二锁件和联动杆均为塑料材质。其中的,所述记忆合金线为镍钛合金丝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控锁,其通过对记忆合金线通电而使其的温度达到特定的温度,进而使记忆合金线发生收缩,记忆合金线的收缩便驱动第二锁件离开第一锁件,使得第二锁件释放对第一锁件的抵触,从而使得第一锁件脱离外界的环扣,由此实现电控锁的解锁;在第一锁件与外界的环扣扣合后,记忆合金线断电使其恢复到原始温度,则记忆合金线恢复原来的形状,进而驱动第二锁件抵触第一锁件以阻止第一锁件与外界的环扣脱离。本技术采用记忆合金线作为解锁驱动部件,其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记忆合金线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且能够使壳体节省更多的空间,使得外壳的设计可以更加美观时尚,适合普及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锁件;11-锁舌;111-锁合腔;12-转动臂;13-凹腔;2-第二锁件;21-凸起;22-滑动槽;211-第一弧面;212-第二弧面;3-记忆合金线;31-凸环;4-联动杆;41-凹槽;42-凸柱;5-壳体;51-微动开关;511-动簧片;52-第一弹性件;53-第二弹性件;01-环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控锁,包括壳体5,设置于壳体5内的第一锁件1、第二锁件2以及与第二锁件2连接的记忆合金线3,所述第一锁件1用于扣合外界的环扣,所述第二锁件2用于抵触第一锁件1以阻止第一锁件1与外界的环扣脱离;所述记忆合金线3的两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记忆合金线3在通电后发生收缩以驱动第二锁件2释放对第一锁件1的抵触。具体地,当记忆合金线3的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材料内部的晶体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外形会发生变化;反之,当记忆合金线3的温度恢复到原始值时,则记忆合金线3会恢复原始的形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对记忆合金线3通电而使其的温度达到特定的温度,进而使记忆合金线3发生收缩,记忆合金线3的收缩便驱动第二锁件2离开第一锁件1,使得第二锁件2释放对第一锁件1的抵触,从而使得第一锁件1脱离外界的环扣,由此实现电控锁的解锁;在第一锁件1与外界的环扣扣合后,记忆合金线3断电使其恢复到原始温度,则记忆合金线3恢复原来的形状,进而驱动第二锁件2抵触第一锁件1以阻止第一锁件1与外界的环扣脱离。本技术采用记忆合金线3作为解锁驱动部件,其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记忆合金线3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并且能够使壳体5节省更多的空间,使得外壳的设计可以更加美观时尚,适合普及使用。具体地,所述记忆合金线3优选地采用镍钛合金丝线,该镍钛合金丝线在通电的状态下会发热,当达到某个特定的温度时,镍钛合金丝线会产生塑性变形而收缩;镍钛合金丝线在断电的状态下不受热,其温度下降,则镍钛合金丝线会自动恢复为原始形状。镍钛合金丝线的伸缩率在20%以上,疲劳寿命达1*10的7次方,阻尼特性比普通的弹簧高10倍,并且制造成本低。在本技术方案中,参见图1、图3和图4,所述第一锁件1和第二锁件2均转动设置于壳体5,所述壳体5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锁件1转动的第一弹性件52和用于驱动第二锁件2转动的第二弹性件53;所述第一锁件1设有转动臂12和锁舌11,锁舌11与转动臂12连接并呈U字形,锁舌11位于转动臂12的上方,转动臂12与第二锁件2交叉设置,转动臂12与锁舌11之间设有用于容置外界的环扣的锁合腔111;所述第二锁件2的一端用于抵触转动臂12。具体地,第一弹性件52和第二弹性件53优选地采用扭簧,第一弹性件52的一端与转动臂12抵触,第一弹性件52的另一端与壳体5内的柱体抵触;第二弹性件53的一端与第二锁件2抵触,第二弹性件53的另一端与壳体5内的柱体抵触。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所示,第一锁件1呈倒钩状;当电控锁处于锁紧状态时,第二锁件2在扭簧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以使第二锁件2始终与转动臂12抵触,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控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锁件、第二锁件以及与第二锁件连接的记忆合金线,所述第一锁件用于扣合外界的环扣,所述第二锁件用于抵触第一锁件以阻止第一锁件与外界的环扣脱离;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两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记忆合金线在通电后发生收缩以驱动第二锁件释放对第一锁件的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控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第一锁件、第二锁件以及与第二锁件连接的记忆合金线,所述第一锁件用于扣合外界的环扣,所述第二锁件用于抵触第一锁件以阻止第一锁件与外界的环扣脱离;所述记忆合金线的两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记忆合金线在通电后发生收缩以驱动第二锁件释放对第一锁件的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件和第二锁件均转动设置于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锁件转动的第一弹性件和用于驱动第二锁件转动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锁件设有转动臂和锁舌,锁舌与转动臂连接并呈U字形,锁舌位于转动臂的上方,转动臂与第二锁件交叉设置,转动臂与锁舌之间设有用于容置外界的环扣的锁合腔;所述第二锁件的一端用于抵触转动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件靠近转动臂的一端设有凸起,所述转动臂靠近第二锁件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置凸起的凹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控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上端设有第一弧面,所述凹腔的下端设有与第一弧面相配合的第二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应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如金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