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41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包括光伏幕墙主体、安装导轨和安装墙体,所述安装墙体竖直和水平方向开始有多个窗体,竖直方向相邻窗体的安装墙体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导轨,安装导轨通过连接杆与光伏幕墙主体相连,连接杆的内侧端与安装导轨设有横向滑动机构,翻转机构设置在连接杆的外侧端,横向滑动机构内设有带动连接杆垂直安装墙体转动的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多个光伏幕墙主体通过交错的安装导轨进行翻转、横向滑动和转动的连接,使得光伏幕墙主体可以自由翻转、横向移动和转动角度的多种多方向的收纳调整效果,大大提高了光伏幕墙主体的整体使用效果,不影响窗体的使用情况下,方便调节收纳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

A multi-directional storage photovoltaic curtain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幕墙,具体是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
技术介绍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其中光伏幕墙便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光伏幕墙一般通过安装支架支架安装在建筑墙体之外。目前市场上的光伏幕墙一般都是之间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建筑墙体之外,虽然具有很好的隔热遮阳和发电的作用,但是在需要改善光照条件,或者对建筑墙体内部进行通风等需要时,墙体上的窗体常常被光伏幕墙遮挡,不方便调节,目前市场上出现一些拼接模块化的光伏幕墙,通过转动机构将光伏幕墙等效于窗户原理进行开合调整,但是这些调整只能单方向进行转动,上下或左右翻,收纳时也不方面,对于这些分散的光伏幕墙本体无法集中收纳,在后期维修上,需要单个对独立的光伏幕墙组件进行检修,检修作业面积大,检修维护成本高,因此,针对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一种可以多方向调节收纳的光伏幕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包括光伏幕墙主体、安装导轨和安装墙体,所述光伏幕墙主体通过安装导轨固定安装在安装墙体的外墙体之上,所述光伏幕墙主体与安装导轨之间设有带动安装导轨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安装墙体竖直和水平方向开始有多个窗体,竖直方向相邻窗体的安装墙体设为间隔墙体,所述间隔墙体竖直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导轨,所述安装导轨通过连接杆与光伏幕墙主体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内侧端与安装导轨设有横向滑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连接杆的外侧端,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内设有带动连接杆垂直安装墙体转动的转动机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动支架和转轴,所述转轴转动穿设在连接杆的外侧端头两侧,转轴设置方向垂直于连接杆的延伸方向,所述转轴的左右两端固定着转动支架,所述转轴固定在光伏幕墙主体内侧壁的中心位置两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包括安装导轨内开设的滑道和卡设在滑道内壁的滑块,所述滑道的外侧壁上横向开设有连杆滑口,所述连接杆的内侧端通过连杆滑口固定在滑块上。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块外表面的轴承孔和固定在轴承孔内的轴承,所述连接杆的内侧端固定在轴承的内环中,连接杆通过轴承与滑块的外表面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通过翻转机构与光伏幕墙主体固定的点设置翻转点,翻转点到光伏幕墙主体顶边的最大距离小于连接杆的长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导轨的竖直间隔距离大于光伏幕墙主体的厚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和翻转机构与连接杆之间均设有阻尼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多个光伏幕墙主体通过交错的安装导轨进行翻转、横向滑动和转动的连接,使得光伏幕墙主体可以自由翻转、横向移动和转动角度的多种多方向的收纳调整效果,大大提高了光伏幕墙主体的整体使用效果,不影响窗体的使用情况下,方便调节收纳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中光伏幕墙主体翻转到水平状态时的侧视图。图3为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中连接杆两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中安装导轨在安装墙体开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中光伏幕墙主体翻转到水平位置的俯视图。图7为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中光伏幕墙主体转动到垂直于安装墙体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中光伏幕墙主体相互堆叠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光伏幕墙主体1、转动支架10、转轴11、安装导轨2、滑道20、连杆滑口21、滑块22、连接杆23、安装墙体3、窗体30、间隔墙体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8,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包括光伏幕墙主体1、安装导轨2和安装墙体3,所述光伏幕墙主体1通过安装导轨2固定安装在安装墙体3的外墙体之上,所述光伏幕墙主体1与安装导轨2之间设有带动安装导轨2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安装墙体3竖直和水平方向开始有多个窗体30,竖直方向相邻窗体30的安装墙体3设为间隔墙体31,所述间隔墙体31竖直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导轨2,所述安装导轨2通过连接杆23与光伏幕墙主体1相连,所述连接杆23的内侧端与安装导轨2设有横向滑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连接杆23的外侧端,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内设有带动连接杆23垂直安装墙体3转动的转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动支架10和转轴11,所述转轴11转动穿设在连接杆23的外侧端头两侧,转轴11设置方向垂直于连接杆23的延伸方向,所述转轴11的左右两端固定着转动支架10,所述转轴11固定在光伏幕墙主体1内侧壁的中心位置两侧,设置的转动支架10和转轴11可以带动光伏幕墙主体1整体在连接杆23的外侧端上下翻转。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包括安装导轨2内开设的滑道20和卡设在滑道20内壁的滑块22,所述滑道20的外侧壁上横向开设有连杆滑口21,所述连接杆23的内侧端通过连杆滑口21固定在滑块22上,设置的连接杆23通过滑块22可以带动光伏幕墙主体1在安装导轨2的滑道20内横向滑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块22外表面的轴承孔和固定在轴承孔内的轴承,所述连接杆23的内侧端固定在轴承的内环中,连接杆23通过轴承与滑块2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由此,连接杆23可以在安装导轨2的滑块22上进行转动,从而连接杆23可以带动光伏幕墙主体1整体在安装导轨2上垂直于安装墙体3的外表面做转动调节,光伏幕墙主体1可以由竖直放置改为水平或者竖直方向上的任意角度进行调节。所述安装导轨2的竖直间隔距离大于光伏幕墙主体1的厚度,主要保证多个光伏幕墙主体1可以横向堆叠在一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光伏幕墙主体1垂直于连接杆23平行设置在窗体30的外侧,光伏幕墙主体1遮住窗体30外侧的阳光进行光伏发电工作,当需要对窗体30内部进行透气或者透光时,直接将光伏幕墙主体1向上翻开,既可以实现传统的翻窗收纳效果,与此同时连接杆23可以带动光伏幕墙主体1在2的滑块22内进行转动,例如当光伏幕墙主体1翻转到水平面时,转动连接杆23,光伏幕墙主体1可以转动为竖直状态,交错设置的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包括光伏幕墙主体(1)、安装导轨(2)和安装墙体(3),所述光伏幕墙主体(1)通过安装导轨(2)固定安装在安装墙体(3)的外墙体之上,所述光伏幕墙主体(1)与安装导轨(2)之间设有带动安装导轨(2)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墙体(3)竖直和水平方向开始有多个窗体(30),竖直方向相邻窗体(30)的安装墙体(3)设为间隔墙体(31),所述间隔墙体(31)竖直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导轨(2),所述安装导轨(2)通过连接杆(23)与光伏幕墙主体(1)相连,所述连接杆(23)的内侧端与安装导轨(2)设有横向滑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连接杆(23)的外侧端,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内设有带动连接杆(23)垂直安装墙体(3)转动的转动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包括光伏幕墙主体(1)、安装导轨(2)和安装墙体(3),所述光伏幕墙主体(1)通过安装导轨(2)固定安装在安装墙体(3)的外墙体之上,所述光伏幕墙主体(1)与安装导轨(2)之间设有带动安装导轨(2)上下翻转的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墙体(3)竖直和水平方向开始有多个窗体(30),竖直方向相邻窗体(30)的安装墙体(3)设为间隔墙体(31),所述间隔墙体(31)竖直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多个安装导轨(2),所述安装导轨(2)通过连接杆(23)与光伏幕墙主体(1)相连,所述连接杆(23)的内侧端与安装导轨(2)设有横向滑动机构,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连接杆(23)的外侧端,所述横向滑动机构内设有带动连接杆(23)垂直安装墙体(3)转动的转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收纳式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转动支架(10)和转轴(11),所述转轴(11)转动穿设在连接杆(23)的外侧端头两侧,转轴(11)设置方向垂直于连接杆(23)的延伸方向,所述转轴(11)的左右两端固定着转动支架(10),所述转轴(11)固定在光伏幕墙主体(1)内侧壁的中心位置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香峰邢时阳叶召阳吴晓东刘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控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