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393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稳流罐组件和控制组件,稳流罐组件的出水端设置有加压泵组件所述稳流罐组件包括罐体,罐体上端设置有进水端和真空抑制器,出水端位于罐体下端并设置有蝶阀,罐体内密封设置有挡板,挡板将罐体分为常压室和负压室,挡板下端设置有常压室和负压室的共用通道,所述进水端和真空抑制器均位于负压室上端,常压室的外壁贯穿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内沿进气方向依次滑动密封设置有活塞和开设有通气孔,通气管内还设置有弹簧,弹簧与活塞端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在及时消除给水装置内的负压,且运行稳定不受环境限制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
,具体是指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
技术介绍
无负压供水设备是一种加压供水机组,直接与市政供水管网联接、在市政管网剩余压力基础上串联叠压供水而确保市政管网压力不小于设定保护压力(设定压力必须高于小区直供区压力需求,一般不低于1.2Kg)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设备的核心是在二次加压供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如何防止负压产生,消除机组运行对市政管网的影响,在保证不影响附近用户用水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可靠、平稳、供水。现有的无负压给水装置主要是依靠稳流罐来实现,通过将稳流罐分别与市政管网和加压泵连接,使用时通过真空抑制器将稳流罐内的空气抽出,再向稳流罐内通入市政管网的自来水,当市政管网供水不足时,需要打开稳流罐上的排气阀进气,使稳流罐内恢复常压实现无负压的目的,排气阀一般是通过控制柜来控制启闭,由于供水设备使用环境较为潮湿,控制柜易发生故障导致不能及时启闭排气阀,无法及时消除负压,影响市政管网。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本技术可实现在及时消除给水装置内的负压,且运行稳定不受环境限制的目的,通过在罐体设置挡板并分为常压室和负压室,挡板下端设置常压室和负压室的共用通道,常压室上设置通气管,解决了现有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在消除负压时存在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稳流罐组件和控制组件,稳流罐组件的出水端设置有加压泵组件所述稳流罐组件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设置有进水端和真空抑制器,出水端位于罐体下端并设置有蝶阀,罐体内密封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将罐体分为常压室和负压室,挡板下端设置有常压室和负压室的共用通道,所述进水端和真空抑制器均位于负压室上端,所述常压室的外壁贯穿设置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内沿进气方向依次滑动密封设置有活塞和开设有通气孔,通气管内还设置有弹簧,弹簧与活塞端面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将稳流罐组件的进水端与市政管网连通,出水端与加压泵组件连通并关闭蝶阀,此时向罐体内通入自来水,由于罐体内的挡板将罐体分为常压室和负压室,且挡板下端设置有常压室和负压室的共用通道,自来水进入负压室内并通过共用通道流入常压室,由于常压室的通气管被活塞密封,由于常压室内的空气无法排出,流入常压室内的自来水只能淹没共用通道并超出小段高度,此时继续向负压室内通自来水至并启动真空抑制器将负压室内的空气抽离,最后启动蝶阀即可向用户给水;当市政管网供水不足时负压室内的自来水水位在加压泵组件持续送水的作用下下降至共用通道,此时负压室和常压室连通,常压室内的空气流入负压室导致常压室内压力小于外部大气压,导致通气管内的活塞沿进气方向移动并压缩弹簧,直至通气孔与外部空气连通,使外部空气进入罐体内消除罐体内负压,当罐体内压力平衡后活塞在弹簧作用下复位。本技术可实现在及时消除给水装置内的负压,且运行稳定不受环境限制的目的,通过在罐体设置挡板并分为常压室和负压室,挡板下端设置常压室和负压室的共用通道,常压室上设置通气管,解决了现有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在消除负压时存在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出水端位于常压室下方。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通气管上套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贴近罐体外壁的一面设置为与外壁贴合的弧形,所述安装板与罐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通气管内远离常压室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常压室内还设置有滤气室,所述通气管延伸进罐体的一端位于滤气室内,所述滤气室开设有进气孔,且滤气室内壁上覆盖有活性炭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罐体上设置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下端延伸进罐体内并设置有旋转喷头,所述清洗管上端与清洗水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可实现在及时消除给水装置内的负压,且运行稳定不受环境限制的目的,通过在罐体设置挡板并分为常压室和负压室,挡板下端设置常压室和负压室的共用通道,常压室上设置通气管,解决了现有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在消除负压时存在运行不稳定的问题。(2)本技术中出水端位于常压室下方。常压室内的自来水可通过出水端输送给用户,再由负压室内的自来水进行补充,使常压室内的自来水可及时更换,保障水质的新鲜。(3)本技术中通气管上套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贴近罐体外壁的一面设置为与外壁贴合的弧形,所述安装板与罐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安装板可将通气管稳定的安装在罐体上,采用弧形可提高安装板与罐体的贴合度,采用螺栓连接也便于安装板的拆卸和安装。(4)本技术中常压室内还设置有滤气室,所述通气管延伸进罐体的一端位于滤气室内,所述滤气室开设有进气孔,且滤气室内壁上覆盖有活性炭板。在消除负压时,通入的外部空气可能会带有杂质,带有杂质的空气在通过滤气室内的活性炭板后,杂质被吸附在活性碳板上,使罐体内保持清洁。(5)本技术中罐体上设置有清洗管,所述清洗管下端延伸进罐体内并设置有旋转喷头,所述清洗管上端与清洗水泵连接。通过旋转喷头可对罐体内进行喷洗,清洗方便且洁净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罐体、2-加压泵组件、3-蝶阀、4-出水端、5-共用通道、6-常压室、7-挡板、8-进水端、9-旋转喷头、10-清洗管、11-真空抑制器、12-负压室、13-通气管、14-通气孔、15-限位环、16-活塞、17-安装板、18-弹簧、19-滤气室、20-活性炭板、21-进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参见图1~2,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稳流罐组件和控制组件,稳流罐组件的出水端(4)设置有加压泵组件(2),所述稳流罐组件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端设置有进水端(8)和真空抑制器(11),出水端(4)位于罐体(1)下端并设置有蝶阀(3),罐体(1)内密封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将罐体(1)分为常压室(6)和负压室(12),挡板(7)下端设置有常压室(6)和负压室(12)的共用通道(5),所述进水端(8)和真空抑制器(11)均位于负压室(12)上端,所述常压室(6)的外壁贯穿设置有通气管(13),所述通气管(13)内沿进气方向依次滑动密封设置有活塞(16)和开设有通气孔(14),通气管(13)内还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与活塞(16)端面固定连接。在本技术中,在使用时将稳流罐组件的进水端与市政管网连通,出水端与加压泵组件连通并关闭蝶阀,此时向罐体内通入自来水,由于罐体内的挡板将罐体分为常压室和负压室,且挡板下端设置有常压室和负压室的共用通道,自来水进入负压室内并通过共用通道流入常压室,由于常压室的通气管被活塞密封,由于常压室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稳流罐组件和控制组件,稳流罐组件的出水端(4)设置有加压泵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罐组件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端设置有进水端(8)和真空抑制器(11),出水端(4)位于罐体(1)下端并设置有蝶阀(3),罐体(1)内密封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将罐体(1)分为常压室(6)和负压室(12),挡板(7)下端设置有常压室(6)和负压室(12)的共用通道(5),所述进水端(8)和真空抑制器(11)均位于负压室(12)上端,所述常压室(6)的外壁贯穿设置有通气管(13),所述通气管(13)内沿进气方向依次滑动密封设置有活塞(16)和开设有通气孔(14),通气管(13)内还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与活塞(16)端面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包括稳流罐组件和控制组件,稳流罐组件的出水端(4)设置有加压泵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罐组件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上端设置有进水端(8)和真空抑制器(11),出水端(4)位于罐体(1)下端并设置有蝶阀(3),罐体(1)内密封设置有挡板(7),所述挡板(7)将罐体(1)分为常压室(6)和负压室(12),挡板(7)下端设置有常压室(6)和负压室(12)的共用通道(5),所述进水端(8)和真空抑制器(11)均位于负压室(12)上端,所述常压室(6)的外壁贯穿设置有通气管(13),所述通气管(13)内沿进气方向依次滑动密封设置有活塞(16)和开设有通气孔(14),通气管(13)内还设置有弹簧(18),弹簧(18)与活塞(16)端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无负压给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端(4)位于常压室(6)下方。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伟苗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凯源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