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37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该装置由三部分构件组成,第一构件包括正方形顶板、垂直连接于正方形顶板的四个顶角的立杆和嵌套于正方形顶板中部的空心圆管;第二构件包括正方形底板、焊接于正方形底板下底面的大空心圆管、嵌套于正方形底板的小空心圆管;第三构件包括空心正方形柱体,空心正方形柱体的各侧面上边沿外侧中部均与一连接板连接,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凹槽;第二构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构件的立杆的下端相连接,第三构件上的凹槽卡在第一构件空心圆管的上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在格构柱和钢筋笼下放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限制格构柱的位移,并保持格构柱的垂直度,最大程度保证了立柱桩的焊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柱桩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立柱桩的上部一般为立柱,下部为桩,其作为逆作法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待底板浇筑后,与底板连成整体,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将上部结构及承受的荷载传递给地基。一般适用于跨度比较大的基坑中。施工过程中先将桩体的钢筋笼下放再将格构柱下放至进入桩体钢筋笼一定的深度,将两个构件通过焊接形成一个整体,整体下放由于构件过大会出现不方便下放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立柱桩下放过程中的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旨在解决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过程中难以保持垂直的问题,通过该辅助装置使得立柱桩的钢筋笼和格构柱在下放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垂直。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该装置由三部分构件组成;第一构件包括一个正方形顶板、垂直连接于正方形顶板的四个顶角的立杆,所述正方形顶板的中部开有圆形孔洞,一空心圆管嵌套于该圆形孔洞中;第二构件包括一正方形底板、焊接于正方形底板下底面的大空心圆管,所述正方形底板几何中心处开有圆形孔洞,一直径小于大空心圆管直径的小空心圆管嵌套于该圆形孔洞中,所述小空心圆管的上端高于所述正方形底板的板面;所述正方形底板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四个连接件。第三构件包括一个空心正方形柱体,所述空心正方形柱体的各侧面上边沿外侧中部均与一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构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一构件的立杆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构件的各连接板的凹槽卡在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的上沿上。优选地,为了使得立杆更加稳定,在相邻立杆的中部之间采用横杆连接。优选地,所述立杆为角钢,角钢的内角包裹在所述正方形顶板的顶角上。进一步地,所述立杆的下端设有第一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空心圆管的上端高于正方形顶板板面,所述空心圆管的高度为立杆高度的1/4-1/2。优选地,所述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的内径比立柱桩的钢筋笼直径大4-6mm。所述第一构件的正方形顶板上的圆形孔洞直径与所述空心圆管外径相同,所述空心圆管外壁焊接在该圆形孔洞中。进一步地,第二构件中,所述大空心圆管与小空心圆管同心。所述连接件为直立焊接于正方形底板上表面的角钢,该角钢上设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小空心圆管的尺寸与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的尺寸相同,即所述小空心圆管的内径比立柱桩的钢筋笼直径大4-6mm;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大空心圆管的外径与立柱桩桩孔的孔径一致。所述第三构件中的空心正方形柱体的对角线长度小于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的内径,使得所述空心正方形柱体能够伸入空心圆管中。所述第三构件的空心正方形的边长比格构柱边长长4-6mm。所述第三构件的连接板上的凹槽的宽度与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的管壁厚度相同,使得第三构件通过该连接板能够牢固地卡在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构件的正方形顶板与第二构件的正方形底板尺寸相同。所述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与第二构件的小空心圆管的尺寸相同。第一构件立杆下端的第一螺栓孔与第二构件连接件上的第二螺栓孔位置对应,将螺栓置于两个螺栓孔内,螺母位于连接件角钢外侧拧紧,从而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连接起来。本技术的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的使用原理为:1)首先,在第二构件的大空心圆管外壁抹上凡士林或者其他有润滑作用的东西,将第二构件放入钻孔并校正使正方形底板水平;2)将第一构件放置在第二构件上面,将第一构件立杆下端的第一螺栓孔与第二构件的连接件上的第二螺栓孔对准后采用螺栓固定,并校正使第一构件的正方形顶板水平;3)吊放钢筋笼:将钢筋笼穿过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缓慢吊放,然后人工引导将钢筋笼引入下方第二构件的小空心钢管;4)当钢筋笼下放至预定高度后,将第三构件的空心正方形柱体放入第一构件的空心圆管中,并将第三构件的连接板上的凹槽卡在所述空心圆管上沿上,将第三构件固定在第一构件上;5)将格构柱起吊穿过第三构件的空心正方形柱体,缓慢下放至预定高度后将格构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个整体;6)将格构柱与钢筋笼整体进行下放;7)混凝土的浇筑;8)拆除本技术装置。本技术的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由于第二构件的小空心圆管的孔径比钢筋笼的孔径略大,所以小空心圆管的内壁对钢筋笼能起到限制位移的作用,且小空心圆管上下都存在可以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限制其整体的偏移,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钢筋笼的垂直度。在钢筋笼下放到一定程度时将第三构件与第一构件连接开始下放格构柱,由于空心正方体柱的边长比格构柱的边长长4-6mm,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格构柱的位移以及保持格构柱的垂直度,为立柱桩直立焊接提供了可能性,最大程度保证了立柱桩的焊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构件主视图。图3为图1中第一构件俯视图。图4为图1中第二构件主视图。图5为图1中第二构件俯视图。图6为图1中第三构件主视图。图7为图1中第三构件俯视图。图8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连接局部放大图。图9钢筋笼下放过程示意图。图10立柱桩整体下放过程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构件11-正方形顶板12-立杆13-空心圆管14-横杆15-第一螺栓孔2-第二构件21-正方形底板22-大空心圆管23-小空心圆管24-连接件25-第二螺栓孔3-第三构件31-空心正方形柱体32-连接板33-凹槽4-钢筋笼5-格构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的一种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由三部分构件组成;如图2-3所示,第一构件1包括一个正方形顶板11、垂直连接于正方形顶板的四个顶角的立杆12,所述正方形顶板11的中部开有圆形孔洞,一空心圆管13嵌套于该圆形孔洞中;在相邻立杆的中部之间采用横杆14连接。立杆12为角钢,角钢的内角包裹在所述正方形顶板11的顶角上,立杆的下端设有第一螺栓孔15。空心圆管13的上端高于正方形顶板11板面,空心圆管13的高度为立杆12高度的1/3;空心圆管13的内径比立柱桩的钢筋笼4直径大4-6mm;正方形顶板11上的圆形孔洞直径与空心圆管13外径相同,空心圆管13外壁焊接在该圆形孔洞中。如图4-5所示,第二构件2包括一正方形底板21、焊接于正方形底板21下底面的大空心圆管22,正方形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三部分构件组成;第一构件(1)包括一个正方形顶板(11)、垂直连接于正方形顶板(11)的四个顶角的立杆(12),所述正方形顶板(11)的中部开有圆形孔洞,一空心圆管(13)嵌套于该圆形孔洞中;第二构件(2)包括一正方形底板(21)、焊接于正方形底板(21)下底面的大空心圆管(22),所述正方形底板(21)几何中心处开有圆形孔洞,一直径小于大空心圆管(22)直径的小空心圆管(23)嵌套于该圆形孔洞中;第三构件(3)包括一个空心正方形柱体(31),所述空心正方形柱体(31)的各侧面上边沿外侧中部均与一连接板(32)连接,所述连接板(32)的下端设有凹槽(33);所述第二构件(2)通过连接件(24)与第一构件(1)的立杆(1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构件(3)的各连接板(32)的凹槽(33)卡在第一构件(1)的空心圆管(13)的上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三部分构件组成;第一构件(1)包括一个正方形顶板(11)、垂直连接于正方形顶板(11)的四个顶角的立杆(12),所述正方形顶板(11)的中部开有圆形孔洞,一空心圆管(13)嵌套于该圆形孔洞中;第二构件(2)包括一正方形底板(21)、焊接于正方形底板(21)下底面的大空心圆管(22),所述正方形底板(21)几何中心处开有圆形孔洞,一直径小于大空心圆管(22)直径的小空心圆管(23)嵌套于该圆形孔洞中;第三构件(3)包括一个空心正方形柱体(31),所述空心正方形柱体(31)的各侧面上边沿外侧中部均与一连接板(32)连接,所述连接板(32)的下端设有凹槽(33);所述第二构件(2)通过连接件(24)与第一构件(1)的立杆(1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构件(3)的各连接板(32)的凹槽(33)卡在第一构件(1)的空心圆管(13)的上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邻立杆(12)的中部之间采用横杆(14)连接,所述立杆(12)为角钢,角钢的内角包裹在所述正方形顶板(11)的顶角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12)的下端设有第一螺栓孔(15),所述正方形底板(21)的四个顶角处分别设有四个连接件(24),连接件上设有第二螺栓孔(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桩定位及下放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构件立杆(12)下端的第一螺栓孔(15)与第二构件(2)连接件(24)上的第二螺栓孔(25)位置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录王剑非刘国强周麟王晓燕雷春燕许艳苗何毅吴勇彭云姚继红李文艳沈雁波刘轩桂跃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建投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