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72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身件包括车门、机盖、叶子板检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再制造夹具,包括移动杆、移动杆定位组件;所述移动杆定位组件上下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移动杆尺寸配套的小孔,所述移动杆能够穿过所述小孔上下移动,该可重构夹具将修复用移动杆头与车身修复表面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钢材和铝合金材质车身的凹陷修复;在修复过程中,点阵移动杆实现了连续支撑,并根据修复工艺的要求进行支撑与拉伸的功能性切换;修复具有连续性,保证了修复精度提高了修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夹具
本技术涉及车身件包括车门、机盖、叶子板检修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再制造夹具。
技术介绍
钣金修复的一般措施是通过牵引焊接在车身凹陷部位的可拉伸装置(三角介子或拉环),将凹陷部位拉平,除去焊接物后,再通过加热对损坏部位进行褪火,最后通过用手工锤击使汽车车身损伤部位恢复原态。实际中,汽车车身的钣金修复很少能够通过一次拉伸修复成型,一般需要多次拉伸修复。在多次拉伸过程中,工件需要连续支撑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变形、移位和振动。目前,大多数连续支撑的修复夹具仅专用于某一类特定的工件修复,限制了修复的灵活性。或者采用组合设计夹具,但是质量大、组装和拆装时间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铝合金材质的弹性小,在受热过程中形变严重,无法二次定型,强行进行修复容易导致铝合金表面胀裂,或者直接断裂。所以,铝合金材质车身普遍不能使用传统的钣金工艺来修复。本专利将钣金凹陷修复过程可以看作是曲面成型的逆向过程。基于多点三维曲面成型方法,建立汽车车身钣金修复的可重构夹具,在修复过程中实现连续支撑。同时,根据车身材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复及结合方式,提高可重构夹具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再制造夹具,将可重构夹具点阵移动杆作为可拉伸装置,与车身凹陷表面紧密结合。根据表面的受损情况,分层次可控制的拉伸,点阵移动杆头在修复过程中进行连续性支撑与拉伸功能的切换,实现受损车身表面的高精度修复,以提高修复效率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再制造夹具,包括移动杆、移动杆定位组件;所述移动杆定位组件上下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移动杆尺寸配套的小孔,所述移动杆能够穿过所述小孔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与钢板车身修复表面采用焊接或电磁吸附的方式进行结合,其结合点装置为焊接介子或电磁吸盘。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吸盘由电磁吸盘、位置传感器和真空吸盘组成,所述真空吸盘用于电磁吸盘与车身凹陷表面的结合部。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与铝合金车身修复表面采用真空吸盘或热熔胶吸附的方式进行结合,其结合点装置分别为吸盘和溶胶柱头。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盘由吸盘头、支撑杆组成,并配合真空发生泵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杆的分布方式为方阵排列,并且移动杆的末端设置止动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重构夹具将修复用移动杆头与车身修复表面的紧密结合,实现了钢材和铝合金材质车身的凹陷修复;在修复过程中,点阵移动杆实现了连续支撑,并根据修复工艺的要求进行支撑与拉伸的功能性切换;修复具有连续性,保证了修复精度提高了修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正向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投影方向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可重构夹具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移动杆头与汽车凹陷的结合方式示意图。图中,1-定位组件;2-小孔(孔中心线);3-移动杆;4-凹陷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再制造夹具,包括移动杆、移动杆定位组件;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移动杆3的定位组件1上下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移动杆3尺寸配套的小孔2(其中图1示意了小孔的孔中心线),所述移动杆3能够穿过所述小孔2上下移动,实现拉伸与支撑。具体而言,所述移动杆3的分布方式为方阵排列,并且移动杆3的末端设置止动销,提高支撑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当车身采用钢材质时,所述移动杆与钢板车身修复表面采用焊接或电磁吸附的方式进行结合,其结合点装置为焊接介子或电磁吸盘,作为优选的,该结合点装置采用电磁吸盘。具体而言,所述电磁吸盘由电磁吸盘、位置传感器和真空吸盘组成,所述真空吸盘用于电磁吸盘与车身凹陷表面的结合部,位置传感器用于监测该吸盘位置,直至修复完成,防止过度工作造成二次损坏。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当车身采用铝合金材质时,所述移动杆与铝合金车身修复表面采用真空吸盘或热熔胶吸附的方式进行结合,其结合点装置分别为吸盘和溶胶柱头,作为优选的,该结合点装置采用真空吸盘。具体而言,所述真空吸盘由吸盘头、支撑杆组成,并配合真空发生泵使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真空吸盘的吸盘头与车身紧密贴合,并且吸盘头在凹陷部4形成阵列,移动杆3能够穿过所述小孔上下移动,配合止动销实现拉伸与连续支撑,从而将凹陷部4逐步逆向修复。综上所述,该可重构夹具与车身表面通过焊接或者热溶胶或者电磁吸附或者真空吸附等方式紧密结合后,根据修复工艺的要求,各个点阵移动杆施加支撑或拉伸。在修复过程中,根据分层次修复的工艺设定,各杆移动杆有序地调整支撑力或拉伸力。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杆、移动杆定位组件;/n所述移动杆定位组件上下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移动杆尺寸配套的小孔,所述移动杆能够穿过所述小孔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杆、移动杆定位组件;
所述移动杆定位组件上下表面开设有多个与移动杆尺寸配套的小孔,所述移动杆能够穿过所述小孔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与钢板车身修复表面采用焊接或电磁吸附的方式进行结合,其结合点装置为焊接介子或电磁吸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重构的汽车钣金修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吸盘由电磁吸盘、位置传感器和真空吸盘组成,所述真空吸盘用于电磁吸盘与车身凹陷表面的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朱凌云杨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车功坊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功坊江苏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