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羽毛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542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人造羽毛球,其包括一球头、多个毛杆及多个毛片。各毛杆的一端插设于球头。该些毛片的其中之二连接于该些毛杆的其中之一,且该二毛片分别连接于毛杆的相对二侧,并于该毛杆分别形成一连接部。连接部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各该些毛片具有一第一长度与一第一宽度。各该些毛片分别包括二穿孔,该二穿孔分别位于连接部的相对二侧,且靠近于连接部之前端。各穿孔的一长轴平行于连接部。各穿孔具有一第二长度及一第二宽度。第二长度之于第一长度的比值介于0.22至0.31之间,第二宽度之于第一宽度的比值介于0.06至0.28之间。

Artificial badmint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造羽毛球
本技术关于一种人造羽毛球,特别是关于一种人造羽毛球的毛片。
技术介绍
羽毛球比赛为常见且盛行的球类运动,打者以打击羽毛球做为比赛方式。传统的羽毛球,其主要的结构是天然羽毛结合于球头。其中,天然羽毛多为鹅毛或鸭毛,并经漂白筛选后再制成羽毛球。然而,天然羽毛的取得越来越困难,且筛选的程序繁复且耗工。因此,市面上亦有人造羽毛球,试图解决天然羽毛短缺且筛选繁复的问题。然而,多数的人造羽毛球是由尼龙所制成的软性球架取代天然羽毛,借由软性球架的结构承载打击时产生的气流。然而,此种软性球架制成的羽毛球,其所提供的打击触感不如天然羽毛制成之羽毛球,难为使用者所接受。目前亦有中国台湾M539370专利案提出以密度介于0.9g/cm3至1.48g/cm3之间的塑料制成毛片,并于毛片上开设密集的孔洞或切口,借由此设计以更贴近天然羽毛球的触感。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人造羽毛球的示意图。此类型的人造羽毛球9的毛片90具有密集的孔洞91,每个毛片90约具有20个左右的孔洞91。然而,孔洞91的数量多、面积小,进而造成部分使用者可能会对密集的孔洞91或切口有不适感。另外,于毛片90上开设密集的孔洞91或切口,于制造毛片90时,更需经多次穿孔的操作,进而有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造羽毛球,借由于毛片设置穿孔,并界定穿孔的尺寸,除了使打击羽毛球时可更贴近天然羽毛球的触感,更可解决现有具有密集孔洞的毛片可能造成使用者的不适感、及制造步骤繁琐的问题。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造羽毛球,其包括一球头、多个毛杆及多个毛片。各该些毛杆的一端插设于球头。该些毛片的其中之二连接于该些毛杆的其中之一,且该二毛片分别连接于该毛杆的相对二侧,并分别于该毛杆形成一连接部。连接部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各该些毛片具有一第一长度与一第一宽度。各该些毛片包括二穿孔,该二穿孔分别位于连接部的相对二侧,且靠近于连接部的前端。各穿孔的一长轴平行于连接部。各穿孔具有一第二长度及一第二宽度。第二长度之于第一长度的比值介于0.22至0.31之间,第二宽度之于第一宽度的比值介于0.06至0.28之间。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该些毛片实质上为筝形的构型,并具有一长对角线与一短对角线,长对角线与连接部相互重叠。第一长度为长对角线的长度,第一宽度为短对角线的长度。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穿孔的形状实质上为长方形,且第二长度介于8.2毫米至10.7毫米之间,第二宽度介于1毫米至3毫米之间。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第一长度介于35毫米至37毫米之间,第一宽度介于13毫米至15毫米之间。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穿孔具有一前缘,各穿孔的前缘与连接部的前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一第三长度,第三长度介于3毫米至8毫米之间。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穿孔的前缘与短对角线相互重叠。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穿孔的前缘较短对角线靠近于连接部的前端。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穿孔具有一后缘,各穿孔的后缘与连接部的后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一第四长度,第四长度介于20毫米至22毫米之间。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穿孔与连接部之间具有一第三宽度,第三宽度介于1.4毫米至2.5毫米之间。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该些毛片更包括至少二子穿孔,该些子穿孔分别位于连接部的相对二侧,该些子穿孔较该二穿孔靠近于连接部的后端。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各该些子穿孔为一多边形孔、或一圆孔。根据本技术之一实施例,穿孔及子穿孔的配置为相互对称,并以连接部为一对称轴。承上所述,依据本技术的人造羽毛球,其中毛片具有二穿孔。穿孔可提供不同于毛片其他部分的风阻,并借由限定穿孔的尺寸(第二长度之于第一长度的比值介于0.22至0.31之间,第二宽度之于第一宽度的比值介于0.06至0.28之间),使其产生的风阻变化可贴近天然羽毛制成的羽毛球。因此,打击本技术的羽毛球时,可产生与天然羽毛制成的羽毛球相似的击球感。另外,相较于现有毛片的多个孔洞,本技术之羽毛球的毛片仅需设置对称的二个穿孔,即可达到相同的提升击球感的效果。可同时达到简化毛片的工艺,及避免使用者产生密集恐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人造羽毛球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羽毛球的立体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图2所示的毛片的平面示意图。图3C为本实施例的毛片与现有多个孔洞的毛片的打感比较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毛片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毛片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毛片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人造羽毛球1、9毛片10、10a、10b、10c、90连接部11、11a、11b、11c前端111、111a后端112、112b、112c穿孔12、12a、12b、12c子穿孔13b、13c球头20毛杆30长对角线40短对角线50、50a孔洞91前缘F第一长度L1第二长度L2第三长度L3第四长度L4后缘R第一宽度W1第二宽度W2第三宽度W3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让贵审查委员能更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举较佳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羽毛球的立体示意图,图3A及图3B为图2所示的毛片的平面示意图,其中,图3B为说明毛片尺寸的示意图。请先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人造羽毛球1,其包括多个毛片10、一球头20、及多个毛杆30。多个毛杆30间隔地设置于球头20,且每个毛杆30的其中一端插设于球头20,另一端则设置有毛片10。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借由毛片10的特殊结构,使人造羽毛球1的打击手感较贴近天然羽毛所制成的羽毛球。其中,每二片毛片10分别与一只毛杆30组合,亦即,多个毛片10的其中之二连接于多个毛杆30的其中一。又,每二片毛片10分别连接于该只毛杆30的相对二侧,并于毛杆30形成一连接部11。具体而言,于二毛片10的其中一表面涂覆黏胶,并将有黏胶的表面黏合于毛杆30的相对二侧,最后再压合二片毛片10的其他部分,使二片毛片10亦可相互黏合。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称毛片10黏合于毛杆30的部位为连接部11,故连接部11与毛杆30皆呈长直状,而前述其他部分是未与毛杆30黏合的部分。又,连接部11纵列于毛片10,且连接部11具有相对的一前端111及一后端112,后端112靠近于球头20。又,本实施例的毛片10亦为人造的毛片,以取代天然的羽毛。其中,毛片10是由密度介于0.9g/cm3至1.48g/cm3之间的塑料所制成,而塑料的种类可例如但不限于低密度聚乙烯(lowdensitypolyethylene,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lowdensitypolyethylene,LLDPE)、聚对苯二甲酸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造羽毛球,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球头;/n多个毛杆,各该些毛杆的一端插设于该球头;以及/n多个毛片,该些毛片的其中之二连接于该些毛杆的其中一,且该二毛片分别连接于该毛杆的相对二侧,并分别于该毛杆形成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各该些毛片具有一第一长度与一第一宽度,且各该些毛片包括:/n二穿孔,该二穿孔分别位于该连接部的相对二侧,且靠近于该连接部的该前端,各该二穿孔的一长轴平行于该连接部,各该二穿孔具有一第二长度及一第二宽度,该第二长度之于该第一长度的比值介于0.22至0.31之间,该第二宽度之于该第一宽度的比值介于0.06至0.28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26 TW 1071472001.一种人造羽毛球,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球头;
多个毛杆,各该些毛杆的一端插设于该球头;以及
多个毛片,该些毛片的其中之二连接于该些毛杆的其中一,且该二毛片分别连接于该毛杆的相对二侧,并分别于该毛杆形成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各该些毛片具有一第一长度与一第一宽度,且各该些毛片包括:
二穿孔,该二穿孔分别位于该连接部的相对二侧,且靠近于该连接部的该前端,各该二穿孔的一长轴平行于该连接部,各该二穿孔具有一第二长度及一第二宽度,该第二长度之于该第一长度的比值介于0.22至0.31之间,该第二宽度之于该第一宽度的比值介于0.06至0.28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造羽毛球,其特征在于,各该些毛片实质上为筝形的构型,并具有一长对角线与一短对角线,该长对角线与该连接部相互重叠,该第一长度为该长对角线的长度,该第一宽度为该短对角线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造羽毛球,其特征在于,各该二穿孔的形状实质上为长方形,且该第二长度介于8.2毫米至10.7毫米之间,该第二宽度介于1毫米至3毫米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造羽毛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长度介于35毫米至37毫米之间,该第一宽度介于13毫米至15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庶荣王子玮王馨侦张镇宇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体育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