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252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有抽液头,且抽液头远离导管的一端均匀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抽液头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第二进液口,且抽液头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皆设置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有压力气囊,通过压力气囊对导管内部进行充气,降低导管的柔韧度,使得导管的插入更加方便,同时,使得抽液头的定位更加的精确,方便抽液的进行,抽液头上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的设置,使得抽液过程中,在第一进液口堵塞的情况下,通过轻微拉扯导管,将第二进液口暴露出来,方便进行持续抽液,无需将导管进行整体拆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A neurosurgical cathete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装置
,具体为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医治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外科专科,神经外科虽起源于英国,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展现给世人,却发生在19世纪初期的美国,在神经外科的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导管对大脑内部进行积液处理,传统的导管装置在插入患者大脑内部时,由于导管较为柔软,定位效果差,使用较为不便,且在积液抽取的过程中,时常发生堵塞的情况,传统的导管装置需要对装置进行拆除,然后再一次进行安放,不仅使用不便,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同时,传统的导管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积液抽取的速率进行控制,容易导致积液抽取过量,影响病人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包括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有抽液头,且抽液头远离导管的一端均匀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抽液头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第二进液口,且抽液头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对称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皆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皆与导管连接,所述导管内部靠近抽液头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且导管上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字槽,且一字槽之间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挤压转辊,所述挤压转辊皆与导管的外侧贴合,所述固定框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皆设置有限位螺柱,所述导管远离抽液头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靠近导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三通管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且三通管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口,所述导管通过第一通孔与三通管连通,所述第二通孔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气囊,且压力气囊通过通气管与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三通口的底部设置有储液仓,且储液仓通过通气管与第三通口连通,所述储液仓远离导管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微型负压泵,且微型负压泵的输入端与储液仓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有五组,且相邻第一进液口之间的距离相同。优选的,所述储液仓的一端设置有观察框,且观察框上设置有流量刻度线。优选的,所述限位螺柱远离固定框的一端皆设置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外侧皆设置有防滑凸起。优选的,所述储液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且出液口上设置有密封盖。优选的,所述挤压转辊的外侧皆设置有橡胶层,且橡胶层的外侧皆设置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神经外科导管装置安装有压力气囊,通过压力气囊对导管内部进行充气,降低导管的柔韧度,使得导管的插入更加方便,同时,使得抽液头的定位更加的精确,方便抽液的进行,抽液头上第一进液口与第二进液口的设置,使得抽液过程中,在第一进液口堵塞的情况下,通过轻微拉扯导管,将第二进液口暴露出来,方便进行持续抽液,无需将导管进行整体拆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固定框内部挤压转辊的设置,通过限位螺柱推动挤压转辊进行移动,对导管进行挤压,能够对抽液时的流速进行调节,使得积液的抽取更加的精确,便于患者的康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抽液头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框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三通管示意图。图中:1、抽液头;2、单向阀;3、导管;4、压力气囊;5、三通管;6、固定框;7、微型负压泵;8、储液仓;9、第一进液口;10、第二进液口;11、滑槽;12、一字槽;13、挤压转辊;14、限位螺柱;15、螺纹孔;16、第一通口;17、第二通口;18、第三通口;19、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包括导管3,导管3的一端设置有抽液头1,且抽液头1远离导管3的一端均匀设置有第一进液口9,抽液头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第二进液口10,且抽液头1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对称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的内部皆设置有滑块19,且滑块19皆与导管3连接,导管3内部靠近抽液头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2,且导管3上设置有固定框6,固定框6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字槽12,且一字槽12之间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挤压转辊13,挤压转辊13皆与导管3的外侧贴合,固定框6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螺纹孔15,且螺纹孔15的内部皆设置有限位螺柱14,导管3远离抽液头1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5,且三通管5靠近导管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16,三通管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17,且三通管5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口18,导管3通过第一通孔16与三通管5连通,第二通孔17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气囊4,且压力气囊4通过通气管与第二通孔17连通,第三通口18的底部设置有储液仓8,且储液仓8通过通气管与第三通口18连通,储液仓8远离导管3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微型负压泵7,且微型负压泵7的输入端与储液仓8连通。在本实施中:第一进液口9设置有五组,且相邻第一进液口9之间的距离相同,提高了抽液的速率,储液仓8的一端设置有观察框,且观察框上设置有流量刻度线,便于对积液的抽取量进行观测,限位螺柱14远离固定框6的一端皆设置有调节块,且调节块的外侧皆设置有防滑凸起,方便对限位螺柱14进行转动,使得抽液的流速调节更加方便,储液仓8的底部设置有出液口,且出液口上设置有密封盖,使得积液的排出更加方便,便于装置的持续使用,挤压转辊13的外侧皆设置有橡胶层,且橡胶层的外侧皆设置有防滑纹,使得固定框6位置的调节更加稳定,方便导管3的插入。工作原理:使用前,对装置进行消毒,然后接通电源,使用时,按压压力气囊4,对导管3的内部进行充气,利用导管3内部的单向阀2,防止气体排出,导管3的柔韧度降低,然后,将抽液头1放入到头部积液内,抽液头1放入完成之后,松开压力气囊4,然后,转动限位螺柱14,推动挤压转辊13移动对导管3进行挤压,调节流速,流速调节完成之后,打开微型负压泵7,与利用抽液头1上的第一进液口9对积液进行抽取,并通过储液仓8上的刻度线对积液的抽取量进行观测,积液抽取过程中,第一进液口9堵塞时,轻微拖动导管3,带动导管3上的滑块19在滑槽11内部进行移动,将第二进液口10暴露出来,然后利用第二进液口10进行抽液,抽液完成后,将装置取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包括导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的一端设置有抽液头(1),且抽液头(1)远离导管(3)的一端均匀设置有第一进液口(9),所述抽液头(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第二进液口(10),且抽液头(1)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对称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皆设置有滑块(19),且滑块(19)皆与导管(3)连接,所述导管(3)内部靠近抽液头(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2),且导管(3)上设置有固定框(6),所述固定框(6)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字槽(12),且一字槽(12)之间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挤压转辊(13),所述挤压转辊(13)皆与导管(3)的外侧贴合,所述固定框(6)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螺纹孔(15),且螺纹孔(15)的内部皆设置有限位螺柱(14),所述导管(3)远离抽液头(1)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5),且三通管(5)靠近导管(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16),所述三通管(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17),且三通管(5)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口(18),所述导管(3)通过第一通孔(16)与三通管(5)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7)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气囊(4),且压力气囊(4)通过通气管与第二通孔(17)连通,所述第三通口(18)的底部设置有储液仓(8),且储液仓(8)通过通气管与第三通口(18)连通,所述储液仓(8)远离导管(3)一侧的顶部设置有微型负压泵(7),且微型负压泵(7)的输入端与储液仓(8)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外科导管装置,包括导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的一端设置有抽液头(1),且抽液头(1)远离导管(3)的一端均匀设置有第一进液口(9),所述抽液头(1)的外侧均匀设置有第二进液口(10),且抽液头(1)内侧的顶部与底部对称设置有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内部皆设置有滑块(19),且滑块(19)皆与导管(3)连接,所述导管(3)内部靠近抽液头(1)的一端设置有单向阀(2),且导管(3)上设置有固定框(6),所述固定框(6)的两端皆设置有一字槽(12),且一字槽(12)之间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挤压转辊(13),所述挤压转辊(13)皆与导管(3)的外侧贴合,所述固定框(6)的顶部与底部皆设置有螺纹孔(15),且螺纹孔(15)的内部皆设置有限位螺柱(14),所述导管(3)远离抽液头(1)的一端设置有三通管(5),且三通管(5)靠近导管(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通孔(16),所述三通管(5)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17),且三通管(5)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通口(18),所述导管(3)通过第一通孔(16)与三通管(5)连通,所述第二通孔(17)的顶部设置有压力气囊(4),且压力气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鱼洋费舟武秀权濮璟楠魏嘉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