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41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其包括内胆、设置于内胆底面的发热盘、设置于内胆后壁上的出水口,以及由出水口至发热盘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包括成型于内胆后壁上的、由出水口向下伸出的竖向槽,以及成型于内胆底面上的、连通竖向槽与发热盘位置的横向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内胆背部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水流通过引流通道由出水口引向发热盘,不存在结构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注水口的孔径大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同类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因残留水垢或是被水中异物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
本技术属于电蒸箱\蒸炉内部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电蒸箱或蒸炉产品多采用在发热盘上设计出水口,由于结构上限制,出水口孔径较小,长期使用后在出水口处会残留水垢而造成堵塞,或者是容易被其他水中异物堵塞,从而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其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其包括内胆、设置于内胆底面的发热盘、设置于内胆后壁上的出水口,以及由出水口至发热盘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包括成型于内胆后壁上的、由出水口向下伸出的竖向槽,以及成型于内胆底面上的、连通竖向槽与发热盘位置的横向槽。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底面具有装放发热盘的沉槽,使得发热盘低于横向槽的槽面。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位于内陷于内胆后壁上的环槽内,所述环槽与所述竖向槽连通。于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内胆泄压的排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内胆背部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水流通过引流通道由出水口引向发热盘,不存在结构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注水口的孔径大小,能够有效解决现有同类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因残留水垢或是被水中异物堵塞的问题,具有较佳的技术性和实用性,适合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其包括内胆1、设置于内胆1底面的发热盘2、设置于内胆1后壁上的出水口3,以及由出水口3至发热盘2的引流通道4,所述引流通道4包括成型于内胆1后壁上的、由出水口3向下伸出的竖向槽41,以及成型于内胆1底面上的、连通竖向槽41与发热盘2位置的横向槽42,水流通过引流通道4由出水口3引向发热盘2,再由发热盘2加热蒸发产生蒸汽。所述内胆1底面具有装放发热2盘的沉槽5,使得发热盘2低于横向槽42的槽面。所述出水口3位于内陷于内胆1后壁上的环槽6内,所述环槽6与所述竖向槽41连通。所述内胆1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内胆泄压的排气口5。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设置于内胆底面的发热盘、设置于内胆后壁上的出水口,以及由出水口至发热盘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包括成型于内胆后壁上的、由出水口向下伸出的竖向槽,以及成型于内胆底面上的、连通竖向槽与发热盘位置的横向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设置于内胆底面的发热盘、设置于内胆后壁上的出水口,以及由出水口至发热盘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包括成型于内胆后壁上的、由出水口向下伸出的竖向槽,以及成型于内胆底面上的、连通竖向槽与发热盘位置的横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置一体成型注水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信国刘启华郑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皮阿诺科学艺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