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壁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390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壁床,包括:壁床柜体;床体;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和控制器;第一柜体,设置在壁床柜体的一侧端;第二柜体,设置在壁床柜体的另一侧端;其中,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柜体的柜门上,第二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柜体的柜门上,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壁床柜体的第二收容腔体的柜门上。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多功能壁床除了床体具有可以翻转功能外,能够对床体和壁床之间的空气进行净化,对床体和壁床之间的空气进行加湿,使得壁床的空气保持比较清新,还能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壁床的正前方是否有人,防止床体翻下时压到人,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A multifunctional wall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壁床
本技术涉及家具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壁床。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房价高涨,小户型单位深受年轻一族的钟爱,这是因为壁床就是装在墙壁上的床,平时不用时外观如同衣柜,在需要睡觉时将床体翻下,就变成一张标准的床,在不需要睡觉时直接将床体翻上,以空出更多的空间,空间利用率高,而且外观时尚。然而,市面上的壁床大多数是床体仅可转动设置的功能,使得壁床的功能单一,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壁床,具有多种功能,除了床体具有可以翻转功能外,能够利用空气净化器对床体和壁床之间的空气进行净化,利用加湿器对床体和壁床之间的空气进行加湿,使得床体和壁床之间的空气处于比较清新的状态,同时还能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壁床的正前方是否有人,防止床体翻下时压住人,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壁床,包括壁床柜体、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中的床体、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和与所述空气净化器、所述加湿器、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其还包括:第一柜体,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一侧端;第二柜体,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另一侧端;其中,所述壁床柜体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收容腔体和处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体下方的多个第二收容腔体,所述床体收容在所述壁床柜体的第一收容腔体内,所述控制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和所述加湿器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收容腔体中,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柜体的柜门上,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柜体的柜门上,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第二收容腔体的柜门上。进一步的,所述壁床柜体呈矩形状,其中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的数量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沿所述壁床柜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第二收容腔体的柜门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柜体和所述第二柜体呈矩形状,其中所述第一柜体和所述第二柜体的高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柜体的高度小于所述壁床柜体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柜体的顶部的正面,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柜体的顶部的正面。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管体,其一端与所述空气净化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腔体连接;第二管体,其一端与所述加湿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腔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容腔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收容腔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壁床柜体的背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收容腔体对应的收容凹槽,所述第一管体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收容凹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所公开的多功能壁床包括:壁床柜体;一端转动设置在壁床柜体中的床体;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和与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和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第一柜体,设置在壁床柜体的一侧端;第二柜体,设置在壁床柜体的另一侧端;其中,壁床柜体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收容腔体和处于第一收容腔体下方的多个第二收容腔体,床体收容在壁床柜体的第一收容腔体内,控制器、空气净化器和加湿器设置在多个第二收容腔体中,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柜体的柜门上,第二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柜体的柜门上,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壁床柜体的第二收容腔体的柜门上。通过上述方式,本技术所公开的壁床具有多种功能,除了床体具有可以翻转功能外,能够利用空气净化器对床体和壁床之间的空气进行净化,利用加湿器对床体和壁床之间的空气进行加湿,使得床体和壁床之间的空气处于比较清新的状态,同时还能利用红外线传感器检测壁床的正前方是否有人,防止床体翻下时压到人,防止床体在翻上过程中夹到人,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壁床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多功能壁床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多功能壁床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该多功能壁床包括壁床柜体10、床体11、空气净化器12、加湿器13、第一柜体14、第二柜体15、第一红外线传感器141、第二红外线传感器151、第三红外线传感器103、控制器、第一管体105和第二管体。壁床柜体10呈矩形状,用于设置在墙体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壁床柜体10还可以呈其他形状,如圆柱状。在本实施例中,壁床柜体10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收容腔体101和处于第一收容腔体101下方的第二收容腔体。优选地,第一收容腔体101和第二收容腔体呈矩形状。其中第一收容腔体101的高度比第二收容腔体的高度高,且第一收容腔体101的长度等于第二收容腔体的长度。床体11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壁床柜体10中。具体地,床体11的一端可转动设置在壁床柜体10的第一收容腔体101的一端中,即床体11是收容在壁床柜体10的第一收容腔体101内的。应理解,本实施例的床体11的一端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收容腔体101的一端的一侧壁转动设置的第一转动轴,而床体11的一端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一收容腔体101的一端的另一侧壁转动设置的第二转动轴,使得床体11可转动设置在壁床柜体10的第一收容腔体101中。在本实施例中,床体11呈矩形状,其中床体11的长度略小于第一收容腔体101的长度,床体11的宽度等于第一收容腔体101的宽度,使得床体11能够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体101中。进一步的,床体11的厚度等于第一收容腔体101的深度,使得床体11收容在第一收容腔体101时,床体11与壁床柜体10处于同一水平面,使得外观美观。空气净化器12设置在第二收容腔体中。第一管体105的一端与空气净化器12连接,第一管体105的另一端与第一收容腔体101连接,以使得空气净化器12通过第一管体105将新鲜的空气排至第一收容腔体101内,以通过空气净化器12对床体11和壁床柜体10之间的空气进行净化,以去除第一收容腔体101内的异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容腔体101的顶部设有与第一管体105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通孔,以使得空气净化器12所产生的新鲜空气从第一收容腔体101的顶部进入第一收容腔体101内。优选地,壁床柜体10的背面设有与第一收容腔体101对应的收容凹槽104,第一管体105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收容凹槽104中。应理解,壁床柜体10的背面是直接靠着墙体的,而将第一管体105设置在收容凹槽104内,使得第一管体105不外露,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外观的美观。值得注意的是,收容凹槽104呈矩形状,且收容凹槽104的宽度及长度等于第一收容腔体101的宽度及长度,而第一管体105设置在收容凹槽104的边缘上。加湿器13设置在第二收容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壁床,包括壁床柜体、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中的床体、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和与所述空气净化器、所述加湿器、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第一柜体,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一侧端;/n第二柜体,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另一侧端;/n其中,所述壁床柜体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收容腔体和处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体下方的多个第二收容腔体,所述床体收容在所述壁床柜体的第一收容腔体内,所述控制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和所述加湿器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收容腔体中,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柜体的柜门上,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柜体的柜门上,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第二收容腔体的柜门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壁床,包括壁床柜体、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中的床体、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第一红外线传感器、第二红外线传感器、第三红外线传感器和与所述空气净化器、所述加湿器、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柜体,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一侧端;
第二柜体,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另一侧端;
其中,所述壁床柜体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一收容腔体和处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体下方的多个第二收容腔体,所述床体收容在所述壁床柜体的第一收容腔体内,所述控制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和所述加湿器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收容腔体中,所述第一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柜体的柜门上,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柜体的柜门上,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第二收容腔体的柜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壁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床柜体呈矩形状,其中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的数量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三红外线传感器沿所述壁床柜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壁床柜体的第二收容腔体的柜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盛王子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瞳友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