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发器的体部及干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35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持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干发器的体部及干发器。干发器的体部包括前体、与前体同轴且相互拼接的后体;前体包括:前内壳、与前内壳同轴连接的前外壳;后体包括后内壳、与后内壳同轴连接的后外壳,后内壳与后外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其中,前内壳沿自身轴线方向有部分穿出前外壳,并插入容置空间内,前内壳暴露于前外壳的部分上设有第一旋扣,后外壳上设有第二旋扣,前内壳还用于与后外壳相对转动,且第一旋扣还用于在前内壳与后外壳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与第二旋扣相互扣合。从而在保证前体与后体进行连接的同时,还能避免体部外表面出现螺丝孔,保证体部的气密性,并使体部外表面更加美观,提升用户体验。

Body and hair d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发器的体部及干发器
本技术涉及手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发器的体部及干发器。
技术介绍
在洗完头发之后,当人们需要洗漱睡觉或外出时,头发的自然吹干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干发器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缩短了人们干头发的时间,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目前,为了能够吹出不同温度的风,干发器通常是由一组电热丝和一个小风扇组合而成。如果只是小风扇转动,而电热丝不工作时,干发器只能吹出冷风,而电热丝与小风扇同时工作时,电热丝组件会产生热量,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热丝变成热风。现有干发器通常通过螺丝对体部进行连接固定,对应的则需要在体部表面开设螺丝孔,螺丝通过螺丝孔对体部进行固定,而体部在固定好后,螺丝会暴露在外观面,也有部分干发器另外设置覆盖件进行遮盖,体部拼接的接缝、螺丝孔及另外设置的覆盖件都破坏了干发器的整体美感,使得干发器的一体性差,用户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发器的体部及干发器,使得提高干发器体部的一体性,进而提高用户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干发器的体部,包括:前体、与所述前体同轴且相互拼接的后体;所述前体包括:前内壳、与所述前内壳同轴连接的前外壳;所述后体包括后内壳、与所述后内壳同轴连接的后外壳,所述后内壳与所述后外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其中,所述前内壳沿自身轴线方向有部分穿出所述前外壳,并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前内壳暴露于所述前外壳的部分上设有第一旋扣,所述后外壳上设有第二旋扣,所述前内壳还用于与所述后外壳相对转动,且所述第一旋扣还用于在所述前内壳与所述后外壳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旋扣相互扣合。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干发器,包括如上所述的体部、手柄外壳;所述体部的所述后外壳有部分插入所述手柄外壳内,与所述手柄外壳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前内壳暴露于前外壳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旋扣,对应的,后外壳上设置有第二旋扣,且前内壳与后外壳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当前内壳与后外壳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使得第一旋扣与第二旋扣进行扣合,实现前内壳与后外壳之间的连接固定,同时,前内壳与前外壳同轴连接,后内壳与后外壳同轴连接,因而可将前体与后体拼接为一个整体,在体部的外表面不会出现螺丝孔位,进而可保证干发器体部的气密性,还能使得干发器体部外表面更加平整。从而在保证前体与后体进行连接的同时,还能避免体部外表面出现螺丝孔,保证体部的气密性,并使体部外表面更加美观,提高干发器体部的一体性,并提升用户体验。另外,所述第一旋扣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内壳上的第一档条、设置于所述前内壳上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档条绕所述前内壳的轴线方向进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档条的任意一端之间相互隔开形成卡合位;所述第二旋扣包括:设置于所述后外壳上的第二档条、与所述第二档条连接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档条绕所述后外壳的轴线方向进行设置;所述第一档条和所述第二档条用于沿所述前体和所述后体的轴线方向相互抵接,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用于在所述前内壳与所述后外壳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进入所述卡合位内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一档条相抵接。因而可实现前内壳与后外壳之间的连接固定。另外,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相对于所述第一档条的一侧以及远离所述第一档条的一侧均为一斜面,且两个所述斜面分别从与所述前内壳相连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前内壳的一端彼此逐渐靠近。另外,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用于抵接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的一侧为一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相互契合的斜面。另外,所述第二定位凸起垂直于所述第二档条。另外,所述第一旋扣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档条排列的若干根第一加强筋,各所述第一加强筋用于抵住所述后外壳;所述第二旋扣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档条排列的若干第二加强筋,各所述第二加强筋用于抵住所述前内壳。另外,所述第一旋扣和所述第二旋扣均设有若干个,且数量相同一一对应。另外,所述干发器的体部还包括: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前内壳与所述后外壳之间。因而可提高干发器体部的气密性。另外,所述第一旋扣与所述前内壳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旋扣与所述后外壳一体成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干发器体部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干发器体部前体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干发器体部后外壳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干发器的体部,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同轴且相互拼接的前体1与后体2。其中,前体1包括同轴连接的前内壳11与前外壳12,后体2包括同轴连接的后内壳21与后外壳22,后内壳21与后外壳2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且前内壳11沿自身轴线方向有部分穿出前外壳12并插入至容置空间内,此外,前内壳11还能与后外壳22相对转动。具体的说,前内壳11暴露于前外壳12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旋扣13,与之对应的,后外壳22上设置有第二旋扣23,当前内壳11与后外壳22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旋扣13与第二旋扣23相互扣合,实现前内壳11与后外壳22之间的连接固定。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前内壳11暴露于前外壳12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旋扣13,同时后外壳22上设置有第二旋扣23,且前内壳11与后外壳22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并在前内壳11与后外壳22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旋扣13与第二旋扣23相互扣合,实现前内壳11与后外壳22之间的连接固定,同时,前内壳11与前外壳12同轴连接,后内壳21与后外壳22同轴连接,因而可将前体1与后体2拼接为一个整体,并且在体部的外表面不会出现螺丝孔位,进而可保证干发器体部的气密性,还能使得干发器体部外表面更加平整。从而在保证前体1与后体2进行连接的同时,还能避免体部外表面出现螺丝孔,保证体部的气密性,并使体部的外表面更加美观,提高干发器体部的一体性,提升用户体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旋扣13由设置在前内壳11上的第一档条131与第一定位凸起132组成,其中,第一档条131绕前内壳11的轴线方向进行设置,且第一定位凸起132与第一档条131的任意一端之间相互隔开形成卡合位。同理,如图4所示,第二旋扣23由第二档条231与第二定位凸起232组成,其中,第二档条231设置在后外壳22上,第二定位凸起232与第二档条231连接,优选地,第二定位凸起232可设置为垂直于第二档条231,且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发器的体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体、与所述前体同轴且相互拼接的后体;所述前体包括:前内壳、与所述前内壳同轴连接的前外壳;所述后体包括后内壳、与所述后内壳同轴连接的后外壳,所述后内壳与所述后外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n其中,所述前内壳沿自身轴线方向有部分穿出所述前外壳,并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前内壳暴露于所述前外壳的部分上设有第一旋扣,所述后外壳上设有第二旋扣,所述前内壳还用于与所述后外壳相对转动,且所述第一旋扣还用于在所述前内壳与所述后外壳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旋扣相互扣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发器的体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体、与所述前体同轴且相互拼接的后体;所述前体包括:前内壳、与所述前内壳同轴连接的前外壳;所述后体包括后内壳、与所述后内壳同轴连接的后外壳,所述后内壳与所述后外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前内壳沿自身轴线方向有部分穿出所述前外壳,并插入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前内壳暴露于所述前外壳的部分上设有第一旋扣,所述后外壳上设有第二旋扣,所述前内壳还用于与所述后外壳相对转动,且所述第一旋扣还用于在所述前内壳与所述后外壳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旋扣相互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发器的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扣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内壳上的第一档条、设置于所述前内壳上的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档条绕所述前内壳的轴线方向进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一档条的任意一端之间相互隔开形成卡合位;
所述第二旋扣包括:设置于所述后外壳上的第二档条、与所述第二档条连接的第二定位凸起,所述第二档条绕所述后外壳的轴线方向进行设置;
所述第一档条和所述第二档条用于沿所述前体和所述后体的轴线方向相互抵接,所述第二定位凸起用于在所述前内壳与所述后外壳相对转动至预设位置时,进入所述卡合位内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和所述第一档条相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发器的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起相对于所述第一档条的一侧以及远离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浩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