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1375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通过将具有一定高度差的路径划分为阶梯状的多段水平路径,减小了单次提升的高度,配合多级结构,分段分时对建筑物进行移动,设置阶梯状的多级支撑轨道,对建筑物进行逐级顶升并水平位移,整个移位过程中建筑物保持水平状态,防止爬坡产生的倾斜引起附加内力,避免了因附加内力导致的建筑物结构损伤,并能够有效防止建筑物从移位轨道上滑落,提高挪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的保护了建筑物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物挪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物移位工程在城市拆迁改造、既有建筑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的建筑物移位,在柱(墙)两侧建造移位轨道,在移位轨道上铺设钢滚轴,在钢滚轴上支撑槽钢作为底部模板浇筑制作钢筋混凝土托换梁,托换梁两侧夹住柱(墙),并与柱(墙)通过植筋等方法相连;移位前截断柱(墙)与基础的连接,建筑物上部荷载的传递途径从截断前的通过柱(或墙)、基础传至地基,变成了通过柱(或墙)、托换梁、滚轴、移位轨道传至地基;此时,建筑物变成了可移动结构,通过前方钢丝绳的牵引或后方千斤顶的顶推即可移动。专利技术人发现,建筑物在利用拖车挪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起点和终点高度差较大的路径,会存在一定的坡度,若直接采用传统的修建移位轨道的方式进行直线平移,则会导致移位轨道出现坡度,从而其所承载的建筑物会出现倾斜,建筑物内部会因主体倾斜产生附加内力,导致建筑物内部结构损伤,甚至主体结构遭到破坏,在倾斜度较大时,建筑物与移位轨道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导致建筑物滑落,危及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通过将具有一定高度差的路径划分为阶梯状的多段水平路径,减小了单次顶升的高度,配合多级结构,分段分时对建筑物进行移动,使建筑物整个过程中处于水平状态,避免了建筑物倾斜产生附加内力引起的结构损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移位起点和移位终点,将路径分为阶梯状的多级,对应多级路径分别布设阶梯状的多级支撑轨道;对移位建筑物开挖,并制作托换梁承载建筑物,截断建筑物与其基础的连接;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支撑轨道上分别布设第一钢轨道和第二钢轨道,并对分别对两个钢轨道配置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将托换梁与第一钢轨道配合实现对建筑物的承载;第一顶升机构出力水平提升第一钢轨道至与第二钢轨道平齐,对接;沿钢轨道方向驱动托换梁沿第一钢轨道平移至第二钢轨道,完成一级抬升;回收第一钢轨道和第一顶升机构,并向其对应铺设在第三级的支撑轨道上;重复上述顶升、平移、回收、铺设过程,直至最后一级,到达移位终点。进一步的,支撑轨道包括阶梯状分布的多段水平轨道,每段水平轨道的长度均大于建筑物本体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托换梁布置在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处,并与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固连,在截断建筑物基础后,托换梁通过支撑结构承载整个建筑物。进一步的,所述托换梁底部通过滚轴与钢轨道配合,所述滚轴沿钢轨道滚动带动托换梁和建筑物沿钢轨道平移。进一步的,所述钢轨道与水平轨道之间设有垂直于钢轨道的钢梁,所述钢梁的两端分别配合顶升机构,顶升机构通过钢梁对钢轨道进行抬升。进一步的,在顶升过程中,所述钢梁与建筑物支撑结构对齐,荷载通过托换梁竖直施加在钢梁上。进一步的,所述钢轨道上还配合有可拆卸的反力架,在反力架与建筑物之间安装推拉机构,推拉机构能够驱动建筑物沿钢轨道水平移动。进一步的,同一钢轨道上设有多个推拉结构,均匀将驱动力施加在建筑物上。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轨道的侧面设有顶升底座,用于支撑顶升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物在整个移位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通过设置阶梯状的多级支撑轨道,对建筑物进行逐级顶升并水平位移,整个移位过程中建筑物保持水平状态,防止爬坡产生的倾斜引起附加内力,避免了因附加内力导致的建筑物结构损伤,防止建筑物从移位轨道上滑落,提高挪移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建筑物的结构;(2)托换梁安装在建筑物支撑结构上,建筑物的支撑结构与下方的钢梁平面位置对齐,以保证上部结构荷载直接传递至钢梁上,在顶升时提高提升机构的出力效果,提高整个顶升过程的稳定性;(3)每段水平轨道的长度均大于建筑物的长度,在每段水平轨道上移动和顶升时,建筑物能够完全被对应的钢轨道承载,有效提高钢轨道对建筑物移位过程中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第一级支撑轨道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钢梁与顶升机构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顶升机构将第一钢轨道顶升至第二钢轨道平齐位置处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推拉机构与建筑物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推拉机构将建筑物驱动至第二钢轨道上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1将第一钢轨道移动至第三级支撑轨道处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1水平轨道、钢轨道和钢梁的配合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托换梁与钢轨道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支撑结构;2—托换梁;3—连系梁;4—滚轴;5—钢轨道;6—钢梁;7—支撑轨道;8—顶升底座;9—顶升机构;10—支撑块;11—推拉机构;12—反力架。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解释部分:本申请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含义。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建筑物在利用拖车挪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起点和终点高度差较大的路径,会存在一定的坡度,若直接采用传统的修建移位轨道的方式进行直线平移,则会导致移位轨道出现坡度,从而其所承载的建筑物会出现倾斜,建筑物内部会因主体倾斜产生附加内力,导致建筑物内部结构损伤,甚至主体结构遭到破坏,在倾斜度较大时,建筑物与移位轨道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导致建筑物滑落,危及建筑物的整体结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确定移位起点和移位终点,将路径分为阶梯状的多级,对应多级路径分别布设阶梯状的多级支撑轨道;/n对移位建筑物开挖,并制作托换梁承载建筑物,截断建筑物与其基础的连接;/n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支撑轨道上分别布设第一钢轨道和第二钢轨道,并对分别对两个钢轨道配置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n将托换梁与第一钢轨道配合实现对建筑物的承载;/n第一顶升机构出力水平顶升第一钢轨道至与第二钢轨道平齐,对接;/n沿钢轨道方向驱动托换梁沿第一钢轨道平移至第二钢轨道,完成一级抬升;/n回收第一钢轨道和第一顶升机构,并向其对应铺设在第三级的支撑轨道上;/n重复上述顶升、平移、回收、铺设过程,直至最后一级,到达移位终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移位起点和移位终点,将路径分为阶梯状的多级,对应多级路径分别布设阶梯状的多级支撑轨道;
对移位建筑物开挖,并制作托换梁承载建筑物,截断建筑物与其基础的连接;
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支撑轨道上分别布设第一钢轨道和第二钢轨道,并对分别对两个钢轨道配置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
将托换梁与第一钢轨道配合实现对建筑物的承载;
第一顶升机构出力水平顶升第一钢轨道至与第二钢轨道平齐,对接;
沿钢轨道方向驱动托换梁沿第一钢轨道平移至第二钢轨道,完成一级抬升;
回收第一钢轨道和第一顶升机构,并向其对应铺设在第三级的支撑轨道上;
重复上述顶升、平移、回收、铺设过程,直至最后一级,到达移位终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轨道包括阶梯状分布的多段水平轨道,每段水平轨道的长度均大于建筑物本体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顶升移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换梁布置在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处,并与建筑物的支撑结构固连,在截断建筑物基础后,托换梁通过支撑结构承载整个建筑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强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