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高专利>正文

气动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134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开挖式的施工机械,它由壳体、尾座、活塞和气锤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为空腔体,其前端内表面为耐冲击面,气锤设置在壳体内部,气锤为一与壳体内径为间隙配合的柱体,其后部开有空腔,且该空腔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气锤的前部外表面开有通气槽,在壳体内部设有尾座,活塞的后部就与尾座连接,活塞为一导气管体,它的后端穿出壳体与气源相连,它的前部与气锤后部的空腔吻合插配滑动连接,在活塞前端外表面镶接有密封环,构成换向气阀。该机械工作准确可靠。(*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施工机械,特别是一种无开挖式的施工机械。目前,现有的敷设地下管线的施工方法多为开挖式,这样不仅费时费料,妨碍交通,污染环境且受天气条件的制约。仅有的几种无开挖式施工设备,如隧道砼管设备,它只适用于大口径(Φ2000mm以上)管道的施工,设备昂贵,局限性大;液压顶管设备虽可解决小口径管道地下施工的问题,但施工工艺复杂,准备工时长,作业坑要求高,并需有强大的后座力墙,且设备维护保养要求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特别适于无开挖敷设地下管线且使用安装方便,工作准确可靠,操作简单,省工、省时、省料的气动夯管机。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气动夯管机,它由壳体(1)、尾座(2)、活塞(3)和气锤(4)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为空腔体,其前端内表面为耐冲击面(5),气锤(4)设置在壳体(1)内部,气锤(4)为一与壳体(1)内径为间隙配合的柱体,其后部开有空腔(6),且该空腔(6)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7),气锤(4)的前部外表面开有通气槽(12),在壳体(1)内部设有尾座(2),活塞(3)的后部就与尾座(2)连接,活塞(3)为一导气管体,它的后端穿出壳体(1)与气源相连,它的前部与气锤(4)后部的空腔(6)吻合插配滑动连接,在活塞(3)前端外表面镶接有密封环(8),构成换向气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不需开挖重要的地面,省工省时,适用于各种口径管道的地下敷设,且不需后座力,采用普通空压机为动力源,就可实现气动夯管机击锤的高速自动往复运动,产生强大的前冲力,将钢管夯入土中,施工周期短,设备简单可靠,质量高。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在气锤(4)的后端外表面上镶接有大密封环(9),使得气锤(4)外壁与壳体(1)前空腔(14)为密封腔.并可在气锤(4)的前、后部外表面上均镶接有摩擦支承环(10),以避免气锤(4)运动时与壳体(1)内壁产生金属摩擦。在气锤(4)的对应其空腔(6)的前部位置外壁上开有小通气孔(11),以节约耗气量。本技术在尾座(2)上开有排气孔(13),以保证气锤(4)与壳体(1)构成的后空腔(15)与大气相通,不产生背压或真空。本技术工作时,气源接活塞(3),壳体(1)前部通过夯管圈紧抵在钢管上,钢管另一端插入所要打穿的土地工作面上。当气源送气时,气体通过活塞(3)进入气锤(4)的后空腔(6),并从空腔外壁出气孔(7)流出从气锤(4)外壁的通气槽(12)流入壳体(1)的前空腔(14),并在该气体的作用下推动气锤(4)向后运动,当气锤(4)后移到其空腔(6)出气孔(7)越过活塞(3)前部密封环(8)时,由于气体已无法从活塞(3)的出气孔(7)供气到壳体(1)前空腔(14),而只能送入活塞(3)的空腔(6),使活塞(3)空腔(6)内的压力迅速增大,并推动活塞(3)向前迅速冲击,使气锤(4)前端高速冲击至壳体(1)的耐冲击面(5)上,并通过壳体(1)传导将冲击力传至钢管。这样循环往复,就不断地冲击钢管入土,直至完成作业为止。本技术同样适用于地基钢管桩工程,只需将本技术竖置,即可将钢管桩打入地基。权利要求1.一种气动夯管机,它由壳体(1)、尾座(2)、活塞(3)和气锤(4)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为空腔体,其前端内表面为耐冲击面(5),气锤(4)设置在壳体(1)内部,气锤(4)为一与壳体(1)内径为间隙配合的柱体,其后部开有空腔(6),且该空腔(6)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7),气锤(4)的前部外表面开有通气槽(12),在壳体(1)内部设有尾座(2),活塞(3)的后部就与尾座(2)连接,活塞(3)为一导气管体,它的后端穿出壳体(1)与气源相连,它的前部与气锤(4)后部的空腔(6)吻合插配滑动连接,在活塞(3)前端外表面镶接有密封环(8),构成换向气阀。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夯管机,其特征在于在气锤(4)的后端外表面上镶接有大密封环(9),使得气锤(4)外壁与壳体(1)前空腔(14)为密封腔。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夯管机,其特征在于在气锤(4)的前、后部外表面上均镶接有摩擦支承环(10),以避免气锤(4)运动时与壳体(1)内壁产生金属摩擦。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夯管机,其特征在于在气锤(4)的对应其空腔(6)的前部位置外壁上开有小通气孔(11),以节约耗气量。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夯管机,其特征在于在尾座(2)上开有排气孔(13),以保证气锤(4)与壳体(1)构成的后空腔(15)与大气相通,不产生背压或真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无开挖式的施工机械,它由壳体、尾座、活塞和气锤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为空腔体,其前端内表面为耐冲击面,气锤设置在壳体内部,气锤为一与壳体内径为间隙配合的柱体,其后部开有空腔,且该空腔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气锤的前部外表面开有通气槽,在壳体内部设有尾座,活塞的后部就与尾座连接,活塞为一导气管体,它的后端穿出壳体与气源相连,它的前部与气锤后部的空腔吻合插配滑动连接,在活塞前端外表面镶接有密封环,构成换向气阀。该机械工作准确可靠。文档编号F16L1/028GK2239555SQ9623129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张永高, 阎国宗, 俞镇亚, 张春荣 申请人:张永高, 阎国宗, 俞镇亚, 张春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夯管机,它由壳体(1)、尾座(2)、活塞(3)和气锤(4)组成,其特征在于壳体(1)为空腔体,其前端内表面为耐冲击面(5),气锤(4)设置在壳体(1)内部,气锤(4)为一与壳体(1)内径为间隙配合的柱体,其后部开有空腔(6),且该空腔(6)的管壁上开有通气孔(7),气锤(4)的前部外表面开有通气槽(12),在壳体(1)内部设有尾座(2),活塞(3)的后部就与尾座(2)连接,活塞(3)为一导气管体,它的后端穿出壳体(1)与气源相连,它的前部与气锤(4)后部的空腔(6)吻合插配滑动连接,在活塞(3)前端外表面镶接有密封环(8),构成换向气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高阎国宗俞镇亚张春荣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高阎国宗俞镇亚张春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