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结构及静电净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804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电极结构及静电净化设备。电极结构包括:电晕丝,适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和若干个电离针,一端接触且固设于所述电晕丝上,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电晕丝的方向延伸。电晕丝和电离针形成多级电离结构,使得电晕丝在较低电压下,产生高浓度和高强度的电离电子,实现对空气的消毒净化。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极结构电力电压较低,因此实现较低浓度的臭氧生成或无臭氧生成,24小时臭氧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并且有效避免电晕丝在高压下产生电击穿的问题,更加安全可靠。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electrostatic purific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结构及静电净化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极结构及静电净化设备。
技术介绍
静电净化是一种常用的气体杀菌除尘方法,其原理是对电极通入电离电压,产生等离子体对空气实现高效杀菌消毒,进一步配合集尘板可实现空气除尘。现有市场上的静电空气净化器,电极结构一般为电晕丝,电晕丝为线状电极,其放电面积大,有效放电量可以满足日常净化需求。但是这种电极结构起晕电压很高,如果采用较低的电离电压,等离子体放电强度不够,不能实现高效的杀菌消毒目的;如果采用较高的电离电压,虽然实现了高效杀菌消毒的效果,但是过高的电离电压会产生高浓度的臭氧,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容易电击穿产生电打火等问题,引发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静电净化器产生的臭氧浓度高且存在电击穿风险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结构及具有该电极结构的静电净化设备。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极结构,包括:电晕丝,适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和若干个电离针,一端接触且固设于所述电晕丝上,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电晕丝的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离针的所述另一端具有电离尖端,所述电离尖端包覆有保护涂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离针的长度为1~20mm。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晕丝呈直线状,其上间隔分布若干固定位,在每一固定位,多个所述电离针呈放射状分布。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晕丝呈折线状,若干所述电离针分设于折线的折角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晕丝呈多边形,若干所述电离针均布于多边形的外侧。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电净化设备,包括根据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电极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静电净化设备,还包括:集尘板组件,包括若干集尘板,用于收集粉尘;和电极组件,包括若干所述电极结构,靠近所述集尘板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静电净化设备,还包括:若干排斥极板,分别设于两所述集尘板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电净化设备为空气净化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结构,包括电晕丝和若干电离针,电晕丝适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电离针的一端接触且固设于电晕丝上,另一端朝向背离电晕丝的方向延伸。电晕丝和电离针形成多级电离结构,电离针为尖端放电,起晕电压低,因此在低电压下电离针首先形成初级放电。其产生较高浓度的初始放电电子,在放电位置形成较高的初始场强,大量的初始电子碰撞电晕丝产生的电子,从而带动电晕丝产生的电子形成滚雪球式发展,使得电晕丝在较低电压下形成次级放电,产生高浓度和高强度的电离电子,实现对空气的消毒净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极结构电力电压较低,因此实现较低浓度的臭氧生成或无臭氧生成,24小时臭氧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标准,并且有效避免电晕丝在高压下产生电击穿的问题,更加安全可靠。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结构,电晕丝可设置为多种结构,例如直线状、折线状或多边形,从而提高电晕丝的放电面积,提高消毒和除尘效果。同时电离针的放电尖端包覆有保护涂层,保护涂层可采用防氧化和防腐采用,从而保证电极结构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结构,可利用多级放电实现对空气的杀菌消毒,从而在低电压下即可实现高效果的消毒,同时也可配合集尘板组件实现空气除尘,从而实现空气消毒和除尘两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净化设备的净化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静电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晕丝;2-电离针;3-固定位;4-集尘板;5-排斥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结构,可用于电净化器,从而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除尘等。电净化器是指电晕丝在起晕电压下发生电离,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具有很多高能离子,高能离子撞击空气中的污染物分子,使其电离、解离和激发,从而能够直接对空气杀菌灭毒,或者结合接地集尘板,从而对空气中激发的颗粒物进行收集吸附,实现空气除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极结构,包括电晕丝和若干电离针,电晕丝适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电离针一端接触且固设在电晕丝上,另一端朝向背离电晕丝的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电离净化器,起晕电场强度和电压是净化器的两个重要参数,根据多依奇安德鲁森(DeutschAnderson)效率公式:式中,A为集尘极面积,η为净化效率,Q为气体流量,ω为驱进速度。通过式(1)可以看出,在集尘面积A和气体流量Q一致的情况下,驱进速度ω是影响净化效率的主要因素,驱进速度越大,集尘效果越高。其中驱进速度ω表示为:式中,ω为荷电粒子的驱进速度,dp为粉尘粒径,μ为气体黏度,q为烟尘荷电量,E为起晕电场强度。通过式(2)可以看出,在同等条件下,起晕电场强度越大,越有利于集尘。起晕电场强度与电极形状和几何尺寸相关,在同等电压下,电极的尺寸越细小,产生的电场强度越高,因此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浓度也越高,杀菌消毒效果越好,同等条件下去除颗粒物的效果也越好。因此,实现相同的电场强度,针电极的起晕电压远远低于线电级和面电极,即针电极可以在较低电压下实现高浓度的等离子体放电,一般电离针的起晕电压低于4kv。但是对于空气净化,电离针的作用面积小,有效放电量难以满足空气净化的需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电净化器一般采用线电级,例如电晕丝等。电晕丝放电大大增加了放电面积,其有效放电量可以满足空气净化需求,但是同时这种电极结构起晕电压较高,一般超过8kv,甚至达到10kv以上。在较高的电离电压下,空气中的氧气电离产生高浓度的臭氧,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对于有人居住的室内,长期产生臭氧,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为了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同时,降低臭氧的产生浓度,现有的净化器的发展方向是在净化器上增加臭氧网,从而对臭氧进行分解或吸收,降低室内的臭氧浓度,使净化器产生的臭氧浓度符合国家标准。但是这种结构的净化器需要增加臭氧网,提高了成本,并且臭氧网对臭氧的消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晕丝(1),适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和/n若干个电离针(2),一端接触且固设于所述电晕丝(1)上,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电晕丝(1)的方向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晕丝(1),适于在电压作用下产生等离子体;和
若干个电离针(2),一端接触且固设于所述电晕丝(1)上,另一端朝向背离所述电晕丝(1)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离针(2)的所述另一端具有电离尖端,所述电离尖端包覆有保护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离针(2)的长度为1~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晕丝(1)呈直线状,其上间隔分布若干固定位(3),在每一固定位(3),多个所述电离针(2)呈放射状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晕丝(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德玲王墅封宗瑜曾焕雄罗汉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