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059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宿根的预处理;步骤2、消毒处理;步骤3、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步骤4、栽培种植:将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的宿根在盆内的基质中进行第一次栽培种植;步骤5、分株种植:约15天后,宿根的侧芽开始萌发,然后约30天后,宿根的侧芽萌发达到峰值,约40天后,侧芽生长成6‑10cm的小苗时进行分株,用切割刀将其分为每3株小苗一盆进行第二次栽培种植;步骤6、小苗出圃:待小苗长成15cm‑20cm高度,即可出圃,从而得到德国鸢尾种苗。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鸢尾种苗的扩繁效率,缩短了扩繁时间,降低了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宿根芽增殖系数高达14.1,从宿根诱导到成苗出圃的周期短,繁殖速度大大提高。

An efficient propagation method of Iris germanic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繁殖
,具体涉及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法。
技术介绍
德国鸢尾(Irisgermanica),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花期4-5月,花色、花型都十分丰富,花一般具3垂瓣3旗瓣3花柱分枝裂片。因栽培品种而异,花色多为淡紫色、蓝紫色、白色、粉色、橙色、黄色等,还有双色类型,花型有垂瓣基部狭窄边缘内卷、垂瓣狭窄斜伸、垂瓣宽大褶皱、旗瓣圆顶型等类型,垂瓣基部具厚重的髯毛。叶剑形,浅绿色。主要分布于地中海沿岸至南亚、阿拉伯半岛至南俄罗斯的区域范围内,通常喜排水良好的环境。现有的德国鸢尾自然结实率非常低,故利用种子繁殖的成功率较低,且种子发芽率也不易提高,导致出苗率低,繁殖系数低,因此大大限制了德国鸢尾扩繁的速度,导致市场上的德国鸢尾供不应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产品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宿根的预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宿根的预处理:用切割刀切除德国鸢尾的全部地上部分,只保留其宿根,然后将宿根上老的根状茎去除,同时保留其一年生的根状茎,从而得到预处理的宿根;/n步骤2、消毒处理:用自来水冲洗预处理后的宿根的表面土质,然后将其放入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最后自来水将其表面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干净,从而得到消毒后的宿根;/n步骤3、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将消毒后的宿根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进行浸泡12h-36h后,然后将其表面残留液冲洗干净,得到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的宿根,所述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包括噻苯隆(TDZ)、萘乙酸(NA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宿根的预处理:用切割刀切除德国鸢尾的全部地上部分,只保留其宿根,然后将宿根上老的根状茎去除,同时保留其一年生的根状茎,从而得到预处理的宿根;
步骤2、消毒处理:用自来水冲洗预处理后的宿根的表面土质,然后将其放入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最后自来水将其表面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干净,从而得到消毒后的宿根;
步骤3、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将消毒后的宿根用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进行浸泡12h-36h后,然后将其表面残留液冲洗干净,得到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的宿根,所述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溶液包括噻苯隆(TDZ)、萘乙酸(NAA)、赤霉素(GA3);
步骤4、栽培种植:将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的宿根在盆内的基质中进行第一次栽培种植,所述基质由营养土和园土混合而成,所述盆的底部透水;
步骤5、分株种植:约15天后,宿根的侧芽开始萌发,然后约30天后,宿根的侧芽萌发达到峰值,40天后,侧芽生长成小苗时进行分株,用切割刀将其分为每3株小苗一盆进行第二次栽培种植,其盆的底部有孔;
步骤6、小苗出圃:待小苗长成15cm-20cm高度,即可出圃,从而得到德国鸢尾种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德国鸢尾的高效扩繁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英坤洪文英沈燕张晓张宁陈胜洪周世荣陈旭励吴印黄登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人文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