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0584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扦插前准备、扦插处理、扦插后管理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牡荆的扦插成活率,且能显著提高牡荆的扦插生根率和平均根体积。

A shoot propagation method of Vite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扦插
,具体涉及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
技术介绍
牡荆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方形,密生灰白色绒毛。叶对生,掌状5出复叶,小叶片边缘有多数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或稍有毛。圆锥状花序顶生;花萼钟形,顶端有5齿裂;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顶端有5裂片,有香味。果实球形,黄褐色至棕褐色。花果期7-11月。目前对牡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药用价值的研究,对牡荆的繁育方式的研究却非常罕见,常规方法进行的扦插繁殖的生根率和成活率也都比较低,造成市场上经常出现一苗难求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能够提高牡荆的扦插成活率,且能显著提高牡荆的扦插生根率和平均根体积。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扦插前准备:选择野生牡荆母株上的枝条作为扦插的穗条;选择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混合物作为扦插的基质,所述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质量比为:1.2-1.6:1.5-2.8:0.2-0.5:0.1-0.4;S2、扦插处理:将S1中选好的枝条剪成5-10cm长,上端平剪,下端在节下方0.5cm处斜剪,顶部保留2片叶子,得到穗条;将所述穗条的基部蘸上一层生根剂,晾干备用;将晾干后的穗条插入所述基质中,扦插后浇透水,并喷洒一次多菌灵溶液;S3、扦插后管理:扦插后的前1个月,将扦插苗置于具备优质水源、温度为28-45℃、湿度为90-95%、透光度为80%的间隙喷雾环境中,每两周喷洒杀菌剂和叶面肥各1次;1个月后,每两周用12-16%浓度的有机肥水溶液追肥1次;45天后即得到根系完整、可用于定植的牡荆苗;将所述牡荆苗定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优选地,S1中,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质量比为:1.3:2:0.3:0.2。优选地,S2中,生根剂由萘乙酸、壳聚糖、烟酸按照1.1-2.3:0.1-0.4:0.25-0.5的质量比组成。优选地,S2中,多菌灵溶液为将多菌灵粉末用水稀释800-900倍后的溶液。优选地,S3中,杀菌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大蒜素2-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0.9%,薄荷油0.4-1.8%,水余量。优选地,S3中,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硝酸镁18-32份、富硒酵母1-5份、聚磷酸铵1-3份、钼酸铵1-2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牡荆的扦插过程中,合理设计扦插前准备、扦插处理和扦插后管理三个步骤,结合特定的基质、生根剂、杀菌剂以及叶面肥,以及28-45℃高温、湿度为90-95%高湿的扦插后养护环境,能够得到较高扦插成活率和扦插生根率的扦插方法;所述基质由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组成,四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牡荆的扦插生根率和平均根体积,且试验表明,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四者的重量比为1.2:1.3:0.35:0.35时,效果最佳,生根率达到96%以上,平均生根总体积达到1634.23cm3;所述生根助剂由萘乙酸、壳聚糖、烟酸组成,三者之间具有协效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牡荆的扦插生根率和平均根体积;所述杀菌剂和叶面肥在扦插后对扦插苗具有养护和供营养作用,且杀菌剂和叶面肥的各组分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牡荆的扦插成活率,使其扦插成活率达到99%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扦插前准备:选择野生牡荆母株上的枝条作为扦插的穗条;选择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混合物作为扦插的基质,所述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质量比为:1.2:2.8:0.2:0.4;S2、扦插处理:将S1中选好的枝条剪成10cm长,上端平剪,下端在节下方0.5cm处斜剪,顶部保留2片叶子,得到穗条;将所述穗条的基部蘸上一层生根剂,晾干备用;将晾干后的穗条插入所述基质中,扦插后浇透水,并喷洒一次多菌灵溶液;S3、扦插后管理:扦插后的前1个月,将扦插苗置于具备优质水源、温度为31-35℃、湿度为90-95%、透光度为80%的间隙喷雾环境中,每两周喷洒杀菌剂和叶面肥各1次;1个月后,每两周用12%浓度的有机肥水溶液追肥1次;45天后即可得到根系完整、可用于定植的牡荆苗;将所述牡荆苗定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其中,S2中,生根剂由萘乙酸、壳聚糖、烟酸按照1.1:0.4:0.25的质量比组成。S2中,多菌灵溶液为将多菌灵粉末用水稀释800倍后的溶液。S3中,杀菌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大蒜素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9%,薄荷油0.4%,水余量。S3中,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硝酸镁18份、富硒酵母5份、聚磷酸铵1份、钼酸铵2份。本实施例在牡荆的扦插过程中,合理设计扦插前准备、扦插处理和扦插后管理三个步骤,结合特定的基质、生根剂、杀菌剂以及叶面肥,以及高温高湿的扦插后养护环境,能够得到较高扦插成活率和扦插生根率的扦插方法。实施例2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扦插前准备:选择野生牡荆母株上的枝条作为扦插的穗条;选择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混合物作为扦插的基质,所述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质量比为:1.6:1.5:0.5:0.1;S2、扦插处理:将S1中选好的枝条剪成5cm长,上端平剪,下端在节下方0.5cm处斜剪,顶部保留2片叶子,得到穗条;将所述穗条的基部蘸上一层生根剂,晾干备用;将晾干后的穗条插入所述基质中,扦插后浇透水,并喷洒一次多菌灵溶液;S3、扦插后管理:扦插后的前1个月,将扦插苗置于具备优质水源、温度为36-40℃、湿度为90-95%、透光度为80%的间隙喷雾环境中,每两周喷洒杀菌剂和叶面肥各1次;1个月后,每两周用16%浓度的有机肥水溶液追肥1次;40天后即得到根系完整、可用于定植的牡荆苗;将所述牡荆苗定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其中,S2中,生根剂由萘乙酸、壳聚糖、烟酸按照2.3:0.1:0.5的质量比组成。S2中,多菌灵溶液为将多菌灵粉末用水稀释900倍后的溶液。S3中,杀菌剂以重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组分:大蒜素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薄荷油1.8%,水余量。S3中,叶面肥由以下重量份原料制成:硝酸镁32份、富硒酵母1份、聚磷酸铵3份、钼酸铵1份。本实施例在牡荆的扦插过程中,合理设计扦插前准备、扦插处理和扦插后管理三个步骤,结合特定的基质、生根剂、杀菌剂以及叶面肥,以及高温高湿的扦插后养护环境,能够得到较高扦插成活率和扦插生根率的扦插方法。实施例3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扦插前准备:选择野生牡荆母株上的枝条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nS1、扦插前准备:选择野生牡荆母株上的嫩枝作为扦插的穗条;选择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混合物作为扦插的基质,所述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质量比为:1-1.3:1-1.6:0.3-0.4:0.2-0.5;/nS2、扦插处理:将S1中选好的嫩枝剪成5-10cm长,上端平剪,下端在节下方0.5cm处斜剪,顶部保留2片叶子,得到穗条;将所述穗条的基部蘸上一层生根剂,晾干备用;将晾干后的穗条插入所述基质中,扦插后浇透水,并喷洒一次多菌灵溶液;/nS3、扦插后管理:扦插后的前1个月,将扦插苗置于具备优质水源、温度为28-45℃、湿度为90-95%、透光度为80%的间隙喷雾环境中,每两周喷洒杀菌剂和叶面肥各1次;1个月后,每两周用12-16%浓度的有机肥水溶液追肥1次;45天后即可得到根系完整、可用于定植的牡荆苗;将所述牡荆苗定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荆的嫩枝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S1、扦插前准备:选择野生牡荆母株上的嫩枝作为扦插的穗条;选择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混合物作为扦插的基质,所述草炭、蛋白胨、沙壤土、废菌棒的质量比为:1-1.3:1-1.6:0.3-0.4:0.2-0.5;
S2、扦插处理:将S1中选好的嫩枝剪成5-10cm长,上端平剪,下端在节下方0.5cm处斜剪,顶部保留2片叶子,得到穗条;将所述穗条的基部蘸上一层生根剂,晾干备用;将晾干后的穗条插入所述基质中,扦插后浇透水,并喷洒一次多菌灵溶液;
S3、扦插后管理:扦插后的前1个月,将扦插苗置于具备优质水源、温度为28-45℃、湿度为90-95%、透光度为80%的间隙喷雾环境中,每两周喷洒杀菌剂和叶面肥各1次;1个月后,每两周用12-16%浓度的有机肥水溶液追肥1次;45天后即可得到根系完整、可用于定植的牡荆苗;将所述牡荆苗定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德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宿根花卉植物园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