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测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25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模测试架,包括底座、第一活动推板、第二活动推板以及测试座,所述第一活动推板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在测试座上设有弹力测试顶针,所述第一活动推板上设有与弹力测试顶针数量相等的插头,所述第二活动推板上设有治具座,治具座上设有一排与弹力测试顶针数量相等的固定槽,所述第二活动推板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推板和测试座之间,所述底座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轴线与第一活动推板的移动轨迹平行,所述底座上位于第一活动推板与第二活动推板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对第二活动推板的复位进行限位的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需要依次对每个充电器进行重复的插拔动作,从而进行快速测试,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Common mode test stan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mmon mode test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first movable push plate, a second movable push plate and a test seat. The first movable push plate is movably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test seat is provided with an elastic test thimble, the first movable push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lug equal to the number of elastic test thimbles, the second movable push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xture base and a fixture base A row of fixed grooves equal to the number of elastic test thimbles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the second movable push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movable push plate and the test base,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rod, the axis of the guide rod is parallel to the moving track of the first movable push plate, and the position between the first movable push plate and the second movable push plate on the base is provided for the second movable push plate The reset of the moving push plate is used for the limit block of the limit position.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it avoids the need to repeatedly plug and unplug each charger in turn, so as to conduct rapid test,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 manufactur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共模测试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对充电器进行测试的共模测试架。
技术介绍
目前,充电器在装壳后,需要对充电器的干扰电压信号进行测试,防止手机充电时屏幕触摸失灵,现有的做法是使用手工插与拔,并且需要线与孔位匹配,再进行测试,而且每次只能测试一个产品。其作业动作繁琐,效益低下,而其它测试治具,需要下压手档对输入端进行通电,后按测试启动键开始测试,增加了下压手柄和上堤手柄,按开关的动作;这种方式操作繁琐,而且一次只能对一件充电器进行测试,无疑延长了测试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模测试架,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够对待检测的充电器同时进行插拔动作,提高装载以及测试速度,而且结构简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共模测试架,包括底座、第一活动推板、第二活动推板以及测试座,所述第一活动推板活动地设置在底座上,以使第一活动推板可朝测试座方向水平移动,在测试座上设有弹力测试顶针,所述第一活动推板上设有与弹力测试顶针数量相等的插头,所述第二活动推板上设有治具座,治具座上设有一排与弹力测试顶针数量相等的固定槽,固定槽与插头以及弹力测试顶针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以将充电器被放置在固定槽中,所述第二活动推板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推板和测试座之间,当第一活动推板朝测试座方向水平移动时,第一活动推板还推动第二活动推板朝测试座方向水平移动,使插头、充电器以及弹力测试顶针导通,从而对充电器的插脚是否连接异常进行测试;所述底座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轴线与第一活动推板的移动轨迹平行,导向杆的一端延伸至测试座处,在第一活动推板和第二活动推板上分别设有供导向杆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使第一活动推板和第二活动推板受导向杆的导向并可在导向杆上滑动,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位于第一活动推板与第二活动推板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对第二活动推板的复位进行限位的限位块。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上且位于第二活动推板与测试座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抵在第二支撑部上,另一端抵在第二活动推板上,以使在第一活动推板朝测试座方向推动第二活动推板一同移动至测试座进行测试后,压缩弹簧带动第二活动推板自动复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动推板上设有用于推动其朝测试座方向水平移动的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推杆以及推杆套,所述推杆的轴线与第一活动推板的移动轨迹平行,推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活动推板远离第二活动推板的一侧表面上,推杆套固定在底座上,在推杆套上设有供推杆穿过的套环,推杆远离第一活动推板的一端穿过套环。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套远离第一活动推板的一端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上设有第一轴孔,所述铰接座上设有握把,所述握把为L字形,包括一短边以及一长边,所述短边远离长边的一端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短边通过第一螺栓组件的螺杆依次穿过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后与第一螺栓组件的螺帽螺纹连接,以将握把固定在铰接座上且使握把可在铰接座上转动,所述长边与短边的连接处设有第三轴孔,所述推杆远离第一活动推板的一端上设有活动连接的联动片,联动片远离推杆的一端朝握把方向延伸且通过第二螺栓组件与握把上的第三轴孔铰接,以实现当握把向上转动时,联动片推动推杆以带动第一活动推板朝测试座方向移动;当握把向下转动时,联动片拉动推杆以带动第一活动推板朝远离测试座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孔设置在高于推杆轴线所在的位置或与推杆轴线设置在同一高度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动推板为T形。进一步地,所述弹力测试顶针为与充电器的插脚接触的金属触点。进一步地,所述治具座上与测试座以及第一活动推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缺口、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分别与固定槽连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两个活动的第一活动推板、第二活动推板,在第一活动推板上设置插头相应在第二活动推板远离第一活动推板的一侧设置具有弹力测试顶针的测试座,以通过充电器与弹力测试顶针以及插头电连接并导通后通过共模测试设备进行测试,以实现对充电器快速装载以及将插座同时与治具座上的充电器进行连接或插拔,避免了需要依次对每个充电器进行重复的插拔动作,从而进行快速测试,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一;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二;图5是本技术推杆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接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模测试架,包括底座1、第一活动推板2、第二活动推板3以及测试座4,测试座4固定在底座1的其中一侧并与底座1的边缘齐平,所述第一活动推板2活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以使第一活动推板2可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在测试座4上设有弹力测试顶针41,所述第一活动推板2上设有与弹力测试顶针41数量相等的插头6,所述第二活动推板3上设有治具座5,治具座5上设有一排与弹力测试顶针41数量相等的固定槽51,固定槽51与插头6以及弹力测试顶针4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以将充电器被放置在固定槽51中,所述第二活动推板3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推板2和测试座4之间,当第一活动推板2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时,第一活动推板2还推动第二活动推板3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使插头6、充电器以及弹力测试顶针41导通,从而对充电器的插脚是否连接异常进行测试;具体地,在治具座5上与测试座4以及第一活动推板2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缺口52、第二缺口53,所述第一缺口52和第二缺口53分别与固定槽51连通,以使第一缺口52容纳充电器的插脚,第二缺口53给插头6的插入提供让位;在底座1上设有控插头6引线穿过的数据线过孔20,以避免插头6的引线随便引出,在底座1中还设置有电源25(图3所示),电源25与弹力测试顶针41电连接,在底座1上还设有数据传输插座26(图3所示),数据传输插座26与插头6连接,数据传输插座26经数据线与共模测试设备电连接,以传输反馈信号(图6所示)。所述插头6为与充电器的USB插座相适配的USB插头。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底座1上位于第一活动推板2与第二活动推板3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对第二活动推板3的复位进行限位的限位块23,本技术中,第一活动推板2和第二活动推板3在常态下均设有活动距离,当将第一活动推板2朝第二活动推板3方向推去后,插头6与充电器连接并推动第二活动推板3一起朝测试座4方向推去,最后使充电器的插脚与弹力测试顶针41接触;当拉动第一活动推板2复位时,因插头6插在充电器上,因此在第一活动推板2复位时会带动第二活动推板3一起复位,当第二活动推板3移动至限位块23处时,受限位块23的限制,第二活动推板3无法继续移动,因此插头6与充电器自行分离,并在第一活动推板2与第二活动推板3之间留有活动距离,从而使在第一活动板2完全复位后能够使插头6与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模测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活动推板(2)、第二活动推板(3)以及测试座(4),所述第一活动推板(2)活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以使第一活动推板(2)可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在测试座(4)上设有弹力测试顶针(41),所述第一活动推板(2)上设有与弹力测试顶针(41)数量相等的插头(6),所述第二活动推板(3)上设有治具座(5),治具座(5)上设有一排与弹力测试顶针(41)数量相等的固定槽(51),固定槽(51)与插头(6)以及弹力测试顶针(4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以将充电器被放置在固定槽(51)中,所述第二活动推板(3)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推板(2)和测试座(4)之间,当第一活动推板(2)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时,第一活动推板(2)还推动第二活动推板(3)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使插头(6)、充电器以及弹力测试顶针(41)导通,从而对充电器的插脚是否连接异常进行测试;所述底座(1)上设有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的轴线与第一活动推板(2)的移动轨迹平行,导向杆(7)的一端延伸至测试座(4)处,在第一活动推板(2)和第二活动推板(3)上分别设有供导向杆(7)穿过的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以使第一活动推板(2)和第二活动推板(3)受导向杆(7)的导向并可在导向杆(7)上滑动,所述导向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部(8)、第二支撑部(9)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活动推板(2)与第二活动推板(3)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对第二活动推板(3)的复位进行限位的限位块(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模测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活动推板(2)、第二活动推板(3)以及测试座(4),所述第一活动推板(2)活动地设置在底座(1)上,以使第一活动推板(2)可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在测试座(4)上设有弹力测试顶针(41),所述第一活动推板(2)上设有与弹力测试顶针(41)数量相等的插头(6),所述第二活动推板(3)上设有治具座(5),治具座(5)上设有一排与弹力测试顶针(41)数量相等的固定槽(51),固定槽(51)与插头(6)以及弹力测试顶针(41)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以将充电器被放置在固定槽(51)中,所述第二活动推板(3)活动地设置在第一活动推板(2)和测试座(4)之间,当第一活动推板(2)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时,第一活动推板(2)还推动第二活动推板(3)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使插头(6)、充电器以及弹力测试顶针(41)导通,从而对充电器的插脚是否连接异常进行测试;所述底座(1)上设有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的轴线与第一活动推板(2)的移动轨迹平行,导向杆(7)的一端延伸至测试座(4)处,在第一活动推板(2)和第二活动推板(3)上分别设有供导向杆(7)穿过的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以使第一活动推板(2)和第二活动推板(3)受导向杆(7)的导向并可在导向杆(7)上滑动,所述导向杆(7)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部(8)、第二支撑部(9)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位于第一活动推板(2)与第二活动推板(3)之间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对第二活动推板(3)的复位进行限位的限位块(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7)上且位于第二活动推板(3)与测试座(4)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0),所述压缩弹簧(10)的一端抵在第二支撑部(9)上,另一端抵在第二活动推板(3)上,以使在第一活动推板(2)朝测试座(4)方向推动第二活动推板(3)一同移动至测试座(4)进行测试后,压缩弹簧(10)带动第二活动推板(3)自动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测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推板(2)上设有用于推动其朝测试座(4)方向水平移动的推送机构(11),所述推送机构(11)包括推杆(12)以及推杆套(13),所述推杆(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泽兵刘昊欧阳军王连军金磊范小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