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道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01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利管道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建筑管道加固结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连接头,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同轴设置,连接头同轴设置在第二管道靠近第一管道的一端,在第一管道上开设有与连接头相适配的连接槽,在连接头与第一管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压紧件以及橡胶材质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连接管,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嵌设在连接头的周面上,连接管设置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并且与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连通,压紧件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并且与第一气囊的位置相对应,压紧件沿着第一管道的径向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气囊的方向移动,达到了提高管道连接处的抗压能力,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building pipel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 conservancy pipeline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to th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of building pipeline, including the first pipeline, the second pipeline and the connector, the first pipeline and the second pipeline are coaxially arranged, the connector is coaxially arranged at one end of the second pipeline close to the first pipeline, the first pipeline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on groove matching the connector, and the connector is coaxially arranged with the first pipeline The first and second airbags are embedded on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connection head, the connection pip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airbags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airbags, and the compress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pipe and corresponds to the position of the first airbags The pressing piece moves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first pipeline to the direction close to or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air bag,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ssive capacity of the pipeline connection and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管道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利管道安装
,尤其是涉及建筑管道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管道因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广泛应用与多行业,多领域,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现有的地下室建筑管道结构采用多段管材进行插接,然后再使用卡箍在连接头的位置进行固定。这种连接方式为刚性连接,在建筑管道连接处承受较大的外力时,就可能影响到管道连接处的密封性甚至导致管道在连接处发生断裂,而且因为卡箍得使用量加大,所以在对管道进行连接时,会间接的增加管道连接的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建筑管道加固结构,达到了提高管道连接处的抗压能力,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管道加固结构,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以及连接头,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同轴设置,连接头同轴设置在第二管道靠近第一管道的一端,连接头延伸到第一管道内部,在第一管道上开设有与连接头相适配的连接槽,在连接头与第一管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压紧件以及橡胶材质的第一气囊、第二气囊和连接管,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嵌设在连接头的周面上,连接管设置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并且与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连通,压紧件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并且与第一气囊的位置相对应,压紧件沿着第一管道的径向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气囊的方向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对建筑管道进行连接时,将第二管道上的连接头插入到第一管道的连接槽内部,然后驱动压紧件使压紧件沿着第一管道的径向方向向靠近第一气囊的方向移动,这样压紧件便可以将第一气囊压扁,因为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连通,所以第一气囊压扁之后第一气囊内部的气体会经过连接管进入到第二气囊内部;因为第二气囊时使橡胶材质的,所以第二气囊会因为内部气体过多导致膨胀,第二气囊膨胀时候便会抵紧第一管道的内壁,这样便完成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连接,在管道的连接处承受较大的压力时,会使第二气囊在连接头内部发生变形,而不会影响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连接关系。达到了提高管道连接处的抗压能力,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压紧件包括压紧板以及压紧螺杆,压紧板嵌设在连接槽内部,压紧板与第一气囊相适配,压紧螺杆设置在压紧板远离连接头的侧面上,压紧螺杆沿着第一管道的径向方向向远离压紧板的方向延伸并且贯穿第一管道的侧壁,压紧螺杆与第一管道螺纹连接,压紧螺杆与压紧板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对第一气囊进行压紧时,对压紧螺杆进行旋转,因为压紧螺杆与第一管道螺纹连接,压紧螺杆与压紧板转动连接,所以压紧杆会带动压紧板向靠近第一气囊的方向移动,压紧板与第一气囊的大小相适配,所以在压紧板移动一端距离之后便可以将第一气囊压扁。然后完成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连接槽内部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位置与第二气囊的位置相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因为限位槽的位置与第二气囊的位置相对应,所以在第二气囊因为内部气体过多发生膨胀时,第二气囊会进入到第一管道的连接槽内部,这样可以使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连接关系更加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头的内径、第一管道的内径以及第二管道的内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这样可以使管道在对液体形态的物品进行传输使更加顺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连接管设置在连接头内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管设置在连接头内部,这样连接管便可以将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限定在连接头内部,避免在对管道移动时,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出现丢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连接头远离第二管道的端头上设置有辅助组件,并且在辅助组件安装完成时,第一气囊与压紧板相对应,第二气囊与限位槽的位置相对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对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进行连接时,可以先将连接头与第二管道之间的辅助组件安装完成,然后在对连接组件进行调节。这样可以使连接组件在使用时更加方便,避免出现将连接头插入到连接槽内部之后,无法使用压紧板将第一气囊压扁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辅助组件包括辅助杆、截面为三角形的榫头以及分离件,辅助杆沿着连接头的轴线方向向远离连接头的方向延伸到第一管道内部,榫头设置在辅助杆远离连接头的端头上,分离件设置在第一管道上并且使榫头与第一管道固定或分离。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对辅助组件进行安装时,先将辅助杆以及榫头插入到第一管道内部,然后再使用分离件将榫头以及辅助杆固定在第一管道内部;在需要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分离时,解除分离件对辅助杆以及榫头的固定,然后在解除连接组件对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限位,然后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分离件包括分离杆以及弹性件,分离杆沿着第一管道的径向方向向靠近辅助杆的方向延伸,弹性件设置在分离杆与第一管道之间并且带动分离杆抵紧辅助杆。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辅助杆以及榫头插入到第一管道内部之后,分离杆会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抵紧辅助杆,这样便可以将辅助杆以及榫头固定在第一管道内部;在需要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分离时,沿着第一管道的径向方向向远离辅助杆的方向拉动分离杆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分离杆远离辅助杆的端头上设置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拉环可以方便拉动分离杆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连接头远离第二管道的端头上设置有密封环。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完成连接之后,密封环可以防止管道在使用过程中,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的缝隙的位置出现泄漏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了连接组件,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连接组件对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进行连接,达到了提高管道连接处的抗压能力,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2.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在对管道进行连接时,可以先完成辅助组件的安装,然后在使用连接组件对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进行连接,达到了方便连接组件的使用的效果;3.通过设置了密封环,密封环可以防止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连接缝隙的位置出现泄漏的情况,达到了提高管道连接处密封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局部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不同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管道;11、连接槽;12、限位槽;2、第二管道;3、连接头;4、连接组件;41、压紧件;411、压紧板;412、压紧螺杆;42、第一气囊;43、第二气囊;44、连接管;5、辅助组件;51、辅助杆;52、榫头;53、分离杆;54、弹簧;55、拉环;6、密封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管道加固结构,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连接头3以及连接组件4,第一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管道加固结构,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以及连接头(3),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同轴设置,连接头(3)同轴设置在第二管道(2)靠近第一管道(1)的一端,连接头(3)延伸到第一管道(1)内部,在第一管道(1)上开设有与连接头(3)相适配的连接槽(11),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头(3)与第一管道(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包括压紧件(41)以及橡胶材质的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和连接管(44),第一气囊(42)与第二气囊(43)嵌设在连接头(3)的周面上,连接管(44)设置在第一气囊(42)与第二气囊(43)之间并且与第一气囊(42)以及第二气囊(43)连通,压紧件(41)设置在第一管道(1)上并且与第一气囊(42)的位置相对应,压紧件(41)沿着第一管道(1)的径向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气囊(42)的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管道加固结构,包括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以及连接头(3),第一管道(1)与第二管道(2)同轴设置,连接头(3)同轴设置在第二管道(2)靠近第一管道(1)的一端,连接头(3)延伸到第一管道(1)内部,在第一管道(1)上开设有与连接头(3)相适配的连接槽(11),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头(3)与第一管道(1)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4),连接组件(4)包括压紧件(41)以及橡胶材质的第一气囊(42)、第二气囊(43)和连接管(44),第一气囊(42)与第二气囊(43)嵌设在连接头(3)的周面上,连接管(44)设置在第一气囊(42)与第二气囊(43)之间并且与第一气囊(42)以及第二气囊(43)连通,压紧件(41)设置在第一管道(1)上并且与第一气囊(42)的位置相对应,压紧件(41)沿着第一管道(1)的径向方向向靠近或远离第一气囊(42)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管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压紧件(41)包括压紧板(411)以及压紧螺杆(412),压紧板(411)嵌设在连接槽(11)内部,压紧板(411)与第一气囊(42)相适配,压紧螺杆(412)设置在压紧板(411)远离连接头(3)的侧面上,压紧螺杆(412)沿着第一管道(1)的径向方向向远离压紧板(411)的方向延伸并且贯穿第一管道(1)的侧壁,压紧螺杆(412)与第一管道(1)螺纹连接,压紧螺杆(412)与压紧板(41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管道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槽(11)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2),限位槽(12)的位置与第二气囊(43)的位置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向科肖燕群陈锦文余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诚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