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845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包括既有圈梁,所述既有圈梁的底部设置有楼面板,所述楼面板的外部设置有托换梁,所述托换梁靠近楼面板的一侧设置有主固定框,所述主固定框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千斤顶,所述主固定框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千斤顶,所述主固定框和楼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主固定螺钉。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通过在楼面板外部的两侧设置有主固定框和次固定框,使得楼面板进行加固,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千斤顶,起到良好的支撑性,再配合着固定螺钉,大大地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

A ring beam underpinning and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of brick concret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ing beam underpinning and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of brick and concrete struc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structure, in particular to a ring beam underpinning and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of brick and concrete structure, including an existing ring beam, the bottom of the existing ring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floor panel, the exterior of the floor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underpinning beam, and the side of the underpinning beam close to the floor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fixed frame One sid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fixing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jack jack, the other side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in fixing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jack, and the main fixing screw is fixed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main fixing frame and the floor panel. The main fixed frame and secondary fixed frame are set on both sides of the exterior of the floor panel, so that the floor panel can be strengthened. The interior of the fixed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 number of jacks, which plays a good supporting role. In addition, with the fixed screws, the stability of the device is greatly enhan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大部分砖混结构建筑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风雨侵袭、地质变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和结构变形,对于需要重新启用的砖混结构建筑物,要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加固,指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其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工业上主要进行的加固有粘钢加固、碳纤维加固、压力注浆加固、植筋加固、锚栓加固、钢管桩加固、等,因情况要求需要对原建筑物进行承重墙拆除的工程中,常用到托换梁技术,但一般的托换梁加固由于材料或施工的问题会出现加固效果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8294120U中公开的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该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对拆除了上方承重墙的保留圈梁进行有效的加固,加强整体结构刚度,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但是,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存在着使用效果不佳,且防护性较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包括既有圈梁,所述既有圈梁的底部设置有楼面板,所述楼面板的外部设置有托换梁,所述托换梁靠近楼面板的一侧设置有主固定框,所述主固定框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千斤顶,所述主固定框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千斤顶,所述主固定框和楼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主固定螺钉,所述托换梁靠近楼面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次固定框,所述次固定框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千斤顶,所述次固定框内侧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千斤顶,所述次固定框和楼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次固定螺钉,所述托换梁的表面设置有肩托梁,所述肩托梁和楼面板之间设置有底架,所述底架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插板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远离凹槽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可选的,所述底架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底座,且所述主底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主限位杆,且所述主限位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护垫。可选的,所述底架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次底座,且所述次底座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次限位杆,且所述次限位杆的外表面套接有辅助保护垫。可选的,所述底架外表面的边缘处均设置有脚垫。可选的,所述主固定框和次固定框的外表面均涂设有防护层。可选的,所述竖杆的内部贯穿有承重轴。(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通过在楼面板外部的两侧设置有主固定框和次固定框,使得楼面板进行加固,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千斤顶,起到良好的支撑性,再配合着固定螺钉,大大地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2、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通过在肩托梁和楼面板之间设置有底架,对楼面板的底部起到托举保护的作用,底架的内部设置有竖杆和减震垫,可以有效地贴合楼面板,然后再通过底架内壁侧的限位杆和保护垫的配合使用,进行限位保护的作用,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架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插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既有圈梁;2、楼面板;3、托换梁;4、主固定框;5、第一千斤顶;6、第二千斤顶;7、主固定螺钉;8、次固定框;9、第三千斤顶;10、第四千斤顶;11、次固定螺钉;12、肩托梁;13、底架;14、插板;15、凹槽;16、竖杆;17、减震垫;18、主底座;19、主限位杆;20、保护垫;21、次底座;22、次限位杆;23、辅助保护垫;24、脚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包括既有圈梁1,既有圈梁1的底部设置有楼面板2,楼面板2的外部设置有托换梁3,托换梁3靠近楼面板2的一侧设置有主固定框4,主固定框4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千斤顶5,主固定框4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千斤顶6,主固定框4和楼面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主固定螺钉7,托换梁3靠近楼面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次固定框8,主固定框4和次固定框8的外表面均涂设有防护层,次固定框8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千斤顶9,次固定框8内侧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千斤顶10,次固定框8和楼面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次固定螺钉11,通过在楼面板2外部的两侧设置有主固定框4和次固定框8,使得楼面板2进行加固,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千斤顶,起到良好的支撑性,再配合着固定螺钉,大大地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托换梁3的表面设置有肩托梁12,肩托梁12和楼面板2之间设置有底架13,底架13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底座18,且主底座18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主限位杆19,且主限位杆19的外表面套接有保护垫20,底架13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次底座21,且次底座21表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次限位杆22,且次限位杆22的外表面套接有辅助保护垫23,底架13外表面的边缘处均设置有脚垫24,底架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插板14,所插板1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15,所凹槽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6,竖杆16远离凹槽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7,竖杆16的内部贯穿有承重轴,通过在肩托梁12和楼面板2之间设置有底架13,对楼面板2的底部起到托举保护的作用,底架13的内部设置有竖杆16和减震垫17,可以有效地贴合楼面板2,然后再通过底架13内壁侧的限位杆和保护垫20的配合使用,进行限位保护的作用,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架13外表面的边缘处设置有脚垫24,增强装置的承受力,不易晃动和出现错位的问题。综上所述,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使用时,通过在楼面板2外部的两侧设置有主固定框4和次固定框8,使得楼面板2进行加固,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千斤顶,起到良好的支撑性,再配合着固定螺钉,大大地增强了装置的稳定性,通过在肩托梁12和楼面板2之间设置有底架13,对楼面板2的底部起到托举保护的作用,底架13的内部设置有竖杆16和减震垫17,可以有效地贴合楼面板2,然后再通过底架13内壁侧的限位杆和保护垫20的配合使用,进行限位保护的作用,有效地增强了该装置的实用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包括既有圈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圈梁(1)的底部设置有楼面板(2),所述楼面板(2)的外部设置有托换梁(3),所述托换梁(3)靠近楼面板(2)的一侧设置有主固定框(4),所述主固定框(4)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千斤顶(5),所述主固定框(4)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千斤顶(6),所述主固定框(4)和楼面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主固定螺钉(7),所述托换梁(3)靠近楼面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次固定框(8),所述次固定框(8)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千斤顶(9),所述次固定框(8)内侧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千斤顶(10),所述次固定框(8)和楼面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次固定螺钉(11),所述托换梁(3)的表面设置有肩托梁(12),所述肩托梁(12)和楼面板(2)之间设置有底架(13),所述底架(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插板(14),所述插板(1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6),所述竖杆(16)远离凹槽(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结构,包括既有圈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圈梁(1)的底部设置有楼面板(2),所述楼面板(2)的外部设置有托换梁(3),所述托换梁(3)靠近楼面板(2)的一侧设置有主固定框(4),所述主固定框(4)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千斤顶(5),所述主固定框(4)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千斤顶(6),所述主固定框(4)和楼面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主固定螺钉(7),所述托换梁(3)靠近楼面板(2)的另一侧设置有次固定框(8),所述次固定框(8)内侧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千斤顶(9),所述次固定框(8)内侧壁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千斤顶(10),所述次固定框(8)和楼面板(2)之间固定连接有次固定螺钉(11),所述托换梁(3)的表面设置有肩托梁(12),所述肩托梁(12)和楼面板(2)之间设置有底架(13),所述底架(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插板(14),所述插板(14)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竖杆(16),所述竖杆(16)远离凹槽(1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减震垫(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瑜尹全海魏少锋董保涛冯军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元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