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968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泥脱水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有第一脱水箱、旋转杆、第一电机、第一出水口、进料口、腿体和第二脱水箱,第一脱水箱的左侧表面贯穿设置有旋转杆,旋转杆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脱水箱的左侧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口,第一脱水箱的顶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进料口,第一脱水箱的右侧焊接设置有第二脱水箱。该装置通过第一脱水箱设置为倒立的圆台状,且螺旋叶片也为左侧大右侧小,使得污泥进人第一脱水箱内后电机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使得的污泥往左侧移动,同时第一脱水箱和旋转叶片的形状使得污泥被第一脱水箱挤压,水分从第一出水口流出达到脱水的效果。

A dewatering and treatment device for sludge and sewag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ludge dewatering treatment devi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ludge dewater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first dewatering tank, a rotating rod, a first motor, a first water outlet, a feed inlet, a leg body and a second dewatering tank. The left surface of the first dewatering tank is penetrated with a rotating rod, the left side of the rotating rod is welded with a first motor, and the left bottom of the first dewatering tank is The first water outlet is arranged throughout the first water tank, the top surface of the first water tank is arranged with a feed inlet through the first water tank,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rst water tank is welded with a second water tank. The device is arranged as an inverted circular platform through the first dewatering tank, and the spiral blade is also large on the left side and small on the right side, so that after the sludge enters the first dewatering tank, the motor rotates to drive the spiral blade to rotate, so that the sludge moves to the left side. Meanwhile, the shape of the first dewatering tank and the rotating blade makes the sludge squeezed by the first dewatering tank, and the water flows out from the first outlet to achieve the dehydration effect \u3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泥脱水装置
,具体为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将流态的原生、浓缩或消化污泥脱除水分,转化为半固态或固态泥块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经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可降低到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八十,视污泥和沉渣的性质和脱水设备的效能而定,污泥的进一步脱水则称污泥干化,干化污泥的含水率低于百分之十,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法、机械脱水法和造粒法,自然干化法和机械脱水法适用于污水污泥,造粒法适用于混凝沉淀的污泥;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的过程中会产生污泥,由于污泥内还存在大量的水,如果不进行处理或者是处理不当而将其排放,也不利于污泥的焚烧处理,并且将会给水体及空气造成二次污染,现有的叠螺式污泥脱水机一般都只有一套叠螺脱水装置,但是线有的脱水装置只对污泥进行一次脱水,使得处理好的现有的污泥还是会出现很多的水分,使得处理不够彻底引起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实用新于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通过第一脱水箱设置为倒立的圆台状,且螺旋叶片也为左侧大右侧小,使得污泥进人第一脱水箱内后电机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使得的污泥往左侧移动,同时第一脱水箱和旋转叶片的形状使得污泥被第一脱水箱挤压,水分从第一出水口流出达到脱水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第一脱水箱、旋转杆、第一电机、第一出水口、进料口、腿体和第二脱水箱,所述第一脱水箱的左侧表面贯穿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脱水箱的左侧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脱水箱的顶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第一脱水箱的右侧焊接设置有第二脱水箱,所述第二脱水箱的右侧外表面上方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下方贯穿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一脱水箱和第二脱水箱的底部均焊接设置有两条腿体,所述旋转杆的第一脱水箱的内部部分外表面焊接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脱水箱与第二脱水箱的焊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泥口,所述第二脱水箱的左侧底部下方焊接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脱水箱的内部右侧顶部嵌入设置有挤压滚轮,所述第二脱水箱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第二出泥口,所述第二脱水箱的内侧底部表面焊接设置有皮带运输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脱水箱为左侧大右侧小的倒置圆台状,且第一脱水箱左侧的直径大小为右侧直径大小的两倍。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螺旋叶片根据第一脱水箱的形状从左往右的直径逐渐小。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焊接于旋转杆上。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脱水箱的底部为左低右高的坡状,且第二脱水箱的底部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30°。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挤压滚轮连接。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皮带运输机连接。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内部均焊接设置有纱网。有益效果:(1)该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脱水箱,通过将第一脱水箱设置为倒立的圆台状,且螺旋叶片也为左侧大右侧小,使得污泥进人第一脱水箱内后电机转动带动螺旋叶片转动,使得的污泥往左侧移动,通过第一脱水箱和旋转叶片的形状使得污泥被第一脱水箱挤压,水分从第一出水口流出达到脱水的效果。(2)该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二脱水箱,通过在第二脱水箱内设置有挤压滚轮和皮带运输机,当污泥进入到第二脱水箱时,第三电机带动皮带运输机旋转使得皮带上的污泥往右侧移动,第二电机带动挤压滚轮转动,使得挤压滚轮对皮带上的污泥进行挤压使得污泥种的水分被挤压出来,而第二脱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坡度,使得水分更好的通过第二脱水箱流入到第二出水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2中:1-第一脱水箱、2-旋转杆、3-第一电机、4-第一出水口、5-进料口、6-腿体、7-第二脱水箱、8-第二电机、9-第三电机、10-螺旋叶片、11-第一出泥口、12-第二出水口、13-挤压滚轮、14-第二出泥口、15-皮带运输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第一脱水箱1、旋转杆2、第一电机3、第一出水口4、进料口5、腿体6和第二脱水箱7,第一脱水箱1的左侧表面贯穿设置有旋转杆2,旋转杆2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电机3,第一脱水箱1的左侧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口4,第一脱水箱1的顶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进料口5,第一脱水箱1的右侧焊接设置有第二脱水箱7,第二脱水箱7的右侧外表面上方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的下方贯穿设置有第三电机9,第一脱水箱1和第二脱水箱7的底部均焊接设置有两条腿体6,旋转杆2的第一脱水箱1的内部部分外表面焊接设置有螺旋叶片10,第一脱水箱1与第二脱水箱7的焊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泥口11,第二第一脱水箱7的左侧底部下方焊接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2,第二脱水箱7的内部右侧顶部嵌入设置有挤压滚轮13,第二第一脱水箱7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第二出泥口14,第二第一脱水箱7的内侧底部表面焊接设置有皮带运输机15。进一步的,第一脱水箱1为左侧大右侧小的倒置圆台状,且第一脱水箱1左侧的直径大小为右侧直径大小的两倍,使得污泥在进入到第一脱水箱1后通过形状使得装置能对污泥进行挤压。进一步的,螺旋叶片10根据第一脱水箱1的形状从左往右的直径逐渐小,使得螺旋叶片能够放置于第一脱水箱1内。进一步的,第一电机3的输出端焊接于旋转杆2上,使得第一电机3能带动旋转杆2转动,从而带动螺旋叶片10转动,螺旋叶片使得污泥从左往右移动。进一步的,第二脱水箱7的底部为左低右高的坡状,且第二脱水箱7的底部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30°,使得第二脱水箱7内的水更容易流到第二出水口12处。进一步的,第二电机8的输出端与挤压滚轮13焊接,使得第二电机8能带动挤压滚轮13转动。进一步的,第三电机9的输出端与皮带运输机15焊接,使得第三电机9能带动皮带运输机15旋转。进一步的,第一出水口4和第二出水口12的内部均焊接设置有纱网,使得第一出水口4和第二出水口12内不会流出污泥。在使用本技术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时首先将装置安装好,然后将装置街上电源,将带水的污泥污物从进料口5处灌入,电机3转动使得旋转杆2旋转,旋转杆2带动旋转叶片10旋转,螺旋叶片10带动污泥从左往右移动,污泥污物在第一脱水箱1的形状作用下,使得污泥污物受到挤压,水从第一出水口4处流出,挤压后的污泥污物通过第一出泥口11进入到第二脱水箱7,进入到第二脱水箱7内的污泥污物通过第三电机9旋转带动运输皮带15转动,运输皮带15带动污泥在运输皮带15上从左往右移动,移动到挤压滚轮13处时第二电机8带动的挤压滚轮13旋转,挤压滚轮13对污泥污物进行挤压挤压出的水分从第二出水口12处流出,使得污泥污物达到二次脱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第一脱水箱(1)、旋转杆(2)、第一电机(3)、第一出水口(4)、进料口(5)、腿体(6)和第二脱水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水箱(1)的左侧表面贯穿设置有旋转杆(2),所述旋转杆(2)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脱水箱(1)的左侧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口(4),所述第一脱水箱(1)的顶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第一脱水箱(1)的右侧焊接设置有第二脱水箱(7),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右侧外表面上方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下方贯穿设置有第三电机(9),所述第一脱水箱(1)和第二脱水箱(7)的底部均焊接设置有两条腿体(6),所述旋转杆(2)的第一脱水箱(1)的内部部分外表面焊接设置有螺旋叶片(10),所述第一脱水箱(1)与第二脱水箱(7)的焊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泥口(11),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左侧底部下方焊接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2),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内部右侧顶部嵌入设置有挤压滚轮(13),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第二出泥口(14),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内侧底部表面焊接设置有皮带运输机(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污物脱水处理装置,包括有第一脱水箱(1)、旋转杆(2)、第一电机(3)、第一出水口(4)、进料口(5)、腿体(6)和第二脱水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水箱(1)的左侧表面贯穿设置有旋转杆(2),所述旋转杆(2)的左侧焊接设置有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脱水箱(1)的左侧底部贯穿设置有第一出水口(4),所述第一脱水箱(1)的顶部表面贯穿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第一脱水箱(1)的右侧焊接设置有第二脱水箱(7),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右侧外表面上方贯穿设置有第二电机(8),所述第二电机(8)的下方贯穿设置有第三电机(9),所述第一脱水箱(1)和第二脱水箱(7)的底部均焊接设置有两条腿体(6),所述旋转杆(2)的第一脱水箱(1)的内部部分外表面焊接设置有螺旋叶片(10),所述第一脱水箱(1)与第二脱水箱(7)的焊接处设置有第一出泥口(11),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左侧底部下方焊接设置有第二出水口(12),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内部右侧顶部嵌入设置有挤压滚轮(13),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右侧表面中央贯穿设置有第二出泥口(14),所述第二脱水箱(7)的内侧底部表面焊接设置有皮带运输机(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岐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星硕铭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