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折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795188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内折边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件、倒角板、紧压滚轮以及导轨。导轨固定于安装架上,第一固定件滑设于导轨,倒角板和紧压滚轮均固定于第一固定件且倒角板和紧压滚轮并排布置,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安装架上,且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第一固定件连接并驱动第一固定件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倒角板对齐于内衬纸凸出于圆筒产品的部分而实现将该部分朝圆筒产品的中空部位翻折,同时又可将紧压滚轮对齐于圆筒产品的末端而将原本粘贴于圆筒产品表面的内衬纸进一步压合而有效地防止了倒角板对内衬纸的其他部位进行翻折时会使得贴合于圆筒产品表面的内衬纸从圆筒产品的表面脱落或者产生褶皱。

Inside fol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ner fol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ounting frame, a first driving device, a first fixed part, a chamfering plate, a pressing roller and a guide rail. The guide rail is fixed on the mounting frame, the first fixing piece is sliding on the guide rail, the chamfering plate and the pressing roller are fixed on the first fixing piece, and the chamfering plate and the pressing roller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the first driv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mounting frame,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first driving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ixing piece and drives the first fixing piece to slide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guide rail. The utility model can fold the chamfering plate towards the hollow part of the cylinder product by aligning the chamfering plate with the inner lining paper protruding out of the cylinder produc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ign the pressing roller with the end of the cylinder product, and further press the inner lining paper originally pas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product, which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chamfering plate from folding other parts of the inner lining paper, so as to paste The lining paper on the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product falls off or fold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折边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折边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商品包装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商品的形状各有不同,因此用于包装该产品的包装盒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尤其对于圆筒状的产品来说,由于该产品具有中空部位,一般在进行贴胶的时候首先需要将内衬纸沿该圆筒产品的外表面绕贴一圈;又由于一般情况下内衬纸的长度会比需要包装的圆筒产品的长度大一点,因此在对该圆筒产品贴胶完成之后,还需要将多余的内衬纸塞入圆筒产品的中空部位内。因此一般对于圆筒产品的包装则至少需要完成以下四个步骤:上料、贴胶、包边以及下料。其中对圆筒产品进行包边的过程中,由于粘贴于圆筒产品表面的内衬纸是沿着圆筒产品的长度方向向外凸出于圆筒产品的,即是说内衬纸凸出于圆筒产品的部分与圆筒产品是并排的,故内衬纸凸出于圆筒产品的部分与圆筒产品之间并不是倾斜的,因此在通过包边装置将内衬纸凸出于圆筒产品的部分塞入圆筒产品的中空部位时可能出现内衬纸朝远离圆筒产品的方向弯折,进而导致内衬纸不能很好地被塞入圆筒产品的中空部位。因此,亟需一种内折边装置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将凸出于圆筒产品的内衬纸朝圆筒产品的中空部位翻折的一种内折边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折边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件、倒角板、紧压滚轮以及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固定件滑设于所述导轨,所述倒角板和所述紧压滚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且所述倒角板和所述紧压滚轮并排布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较佳地,所述倒角板包括连接部和倒角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倒角部连接,所述倒角部面对所述紧压滚轮的一侧向内倾斜。较佳地,所述内折边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紧压滚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所述连接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位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铰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之伸缩方向相对所述连接件倾斜。较佳地,所述内折边装置还包括安装座和第二固定件,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端安装有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较佳地,所述紧压滚轮位于所述连接件面对所述倒角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所述连接件背对所述倒角板的一侧。较佳地,所述倒角部呈弧形。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螺杆、螺母以及设置于所述螺杆两端的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螺杆固定于所述锁定件上并借助所述锁定件悬置于所述安装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锁定件的一端连接并驱动所述螺杆旋转,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螺杆上,且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螺杆和所述导轨相平行地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固定件滑设于导轨上,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固定件沿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进而实现了固定于第一固定件上的倒角板和紧压滚轮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靠近或远离圆筒产品;又由于紧压滚轮和倒角板是并排布置的,故当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倒角板和紧压滚轮运动至紧贴于圆筒产品的表面时,可将倒角板对齐于内衬纸凸出于圆筒产品的部分而实现将该部分朝圆筒产品的中空部位翻折,同时又可将紧压滚轮对齐于圆筒产品的末端而将原本粘贴于圆筒产品表面的内衬纸进一步压合而有效地防止倒角板对内衬纸的其他部位进行翻折时会使得贴合于圆筒产品表面的内衬纸从圆筒产品的表面脱落或者产生褶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内折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折边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立体机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折边装置的第三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的内折边装置100包括安装架10、第一驱动装置20、第一固定件30、倒角板40、紧压滚轮50以及导轨60。导轨60固定于安装架10上,第一固定件30滑设于导轨60,倒角板40和紧压滚轮50均固定于第一固定件30且倒角板40和紧压滚轮50并排布置,第一驱动装置20设置于安装架10上,且第一驱动装置20的输出轴与第一固定件30连接并驱动第一固定件30沿导轨60的长度方向滑动。具体地,紧压滚轮50的转动轴垂直于导轨60的长度方向,以便于紧压滚轮50可贴合于圆筒产品的表面并对内衬纸进行压合。更具体地,如下: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内折边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70、连接件80、安装座90以及第二固定件110。安装座90固定于第一固定件30上,第二固定件110的一端与安装座90铰接,第二固定件110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70,连接件80的第一端与紧压滚轮50转动连接,连接件80的第二端与第二驱动装置70的输出端铰接,连接件80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位与第一固定件30铰接,第二驱动装置70的输出轴之伸缩方向相对连接件80倾斜。由于第二固定件110是铰接于安装座90上的,故可通过转动第二固定件110而实现对固定于第二固定件110上的第二驱动装置70的转动,进而实现了第二驱动装置70的输出轴可朝不同角度运动;又由于第二驱动装置70的输出轴通过连接件80以实现与紧压滚轮50的连接,且连接件80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位与第一固定件30铰接,因此当第二驱动装置70的输出轴向外伸长时通过连接件80而使得紧压滚轮50绕连接件80与第一固定件30枢接的枢接点做远离倒角板40的圆周运动;而当第二驱动装置70的输出轴向内收缩时通过连接件80而使得紧压滚轮50绕连接件80与第一固定件30枢接的枢接点做靠近倒角板40的圆周运动,因此可实现紧压滚轮50对圆筒产品的不同位置进行压合且不会阻碍倒角板40对内衬纸进行翻折。具体地,紧压滚轮50位于连接件80面对倒角板40的一侧,第二驱动装置70位于连接件80背对倒角板40的一侧,因此使得连接件80的受力更均匀,且使得本技术的内折边装置100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而节省空间。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倒角板40包括连接部41和倒角部42,连接部41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件30上,连接部41的另一端与倒角部42连接,倒角部42面对紧压滚轮50的一侧向内倾斜,该倒角部42向内倾斜的部位在对内衬纸进行翻折时具有导引作用而使得内衬纸可以更好地翻折。具体地,倒角部42呈弧形以便于更好对内衬纸进行翻折;值得注意的是,倒角部42的形状还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而设置成其它形状,如矩形等,在此并不一一赘述。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第一驱动装置20包括电机21、螺杆22、螺母23以及设置于螺杆22两端的锁定件24,锁定件24固定于安装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件、倒角板、紧压滚轮以及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固定件滑设于所述导轨,所述倒角板和所述紧压滚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且所述倒角板和所述紧压滚轮并排布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第一驱动装置、第一固定件、倒角板、紧压滚轮以及导轨,所述导轨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固定件滑设于所述导轨,所述倒角板和所述紧压滚轮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且所述倒角板和所述紧压滚轮并排布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并驱动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板包括连接部和倒角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上,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倒角部连接,所述倒角部面对所述紧压滚轮的一侧向内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紧压滚轮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所述连接件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部位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铰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之伸缩方向相对所述连接件倾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定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辉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