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杆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42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8: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四连杆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辆。该四连杆结构包括: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两组所述前桥连杆组件设置在车辆前桥与车架之间,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设置在车辆后桥与所述车架之间,所述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与所述车架、所述车辆前桥和所述车辆后桥之间形成四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本申请解决了车辆的越野性能较差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上下跳行程范围受限的技术问题。

Four link structure and vehicles with this structure

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four link structure and a vehicle adopting the structure. The four link structure includes: two groups of front axle link components and two groups of rear axle link components, two groups of front axle link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vehicle front axle and the frame, two groups of rear axle link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vehicle rear axle and the frame, two groups of front axle link components and two groups of rear axle link component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vehicle frame, the vehicle front axle and the vehicle rear axle A four link no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tructure is formed between them. The application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poor off-road performance of the vehicle and limited up and down trip range during dri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连杆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辆
本申请涉及汽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四连杆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车辆技术发展迅速也十分迅猛,用户对车辆越野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车辆的底盘大多采用大梁、非承载式车身以及双叉臂悬架系统的方式,该结构使车辆的越野通过性及上下跳行程范围受到限制,因此无法满足用户对车辆越野性能的要求。针对相关技术中车辆的越野性能较差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上下跳行程范围受限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连杆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车辆,以解决车辆的越野性能较差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上下跳行程范围受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四连杆结构。根据本申请的四连杆结构,包括: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两组所述前桥连杆组件设置在车辆前桥与车架之间,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设置在车辆后桥与所述车架之间,所述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与所述车架、所述车辆前桥和所述车辆后桥之间形成四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辆前桥与所述车架之间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辆后桥与所述车架之间的左、右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四连杆结构中每组所述前桥连杆组件包括前桥上连杆和前桥下连杆,所述前桥上连杆的一端通过前上连杆固定件与所述车辆前桥铰接,所述前桥上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车身固定件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前桥下连杆的一端通过下连杆固定件与所述车辆前桥铰接,所述前桥下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车身固定件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前桥上连杆位于所述前桥下连杆的上方,所述前桥上连杆与所述前桥下连杆在水平方向上交叉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四连杆结构中每组所述后桥连杆组件包括后桥上连杆和后桥下连杆,所述后桥上连杆的一端通过后上连杆固定件与所述车辆后桥铰接,所述后桥上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车身固定件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后桥下连杆的一端通过下连杆固定件与所述车辆后桥铰接,所述后桥下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车身固定件与所述车架铰接,所述后桥上连杆位于所述后桥下连杆的上方,所述后桥上连杆与所述后桥下连杆在水平方向上交叉排列。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前桥的顶部设置有前桥加固套件,所述前桥上连杆通过所述前桥加固套件与所述车辆前桥铰接。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后桥的顶部设置有后桥加固套件,所述后桥上连杆通过所述后桥加固套件与所述车辆后桥铰接。进一步的,所述前桥上连杆、所述前桥下连杆、所述后桥上连杆和所述后桥下连杆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杆主体和用于固定所述连杆主体的两个杆端关节轴承,所述两个杆端关节轴承对应设置在所述连杆主体的两端。进一步的,所述连杆主体采用4130铬钼合金无缝钢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根据本申请的车辆,包括:车身主体和上述的四连杆结构,所述四连杆结构与所述车身主体固定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在车辆前桥与车架之间设置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并且在车辆后桥与车架之间设置两组后桥连杆组件的方式,通过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与车架、车辆前桥和车辆后桥之间形成四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达到了为车辆底盘提供足够的扭曲空间和上下跳行程范围的目的,另外,四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设计的悬架瞬时中心位置,能够有效保证车辆加速、减速过程中姿态的稳定,而且能够起到抗抬头或者点头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车辆越野性能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车辆的越野性能较差以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上下跳行程范围受限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四连杆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四连杆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四连杆结构中单根连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四连杆结构中前上连杆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四连杆结构中连杆车身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四连杆结构中下连杆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四连杆结构中后上连杆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涉及一种四连杆结构,该四连杆结构包括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并列设置在车辆前桥1与车架5之间,两组后桥连杆组件并列设置在车辆后桥3与车架5之间,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与车架5、车辆前桥1和车辆后桥3之间形成四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采用在车辆前桥1与车架5之间设置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并且在车辆后桥3与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两组所述前桥连杆组件设置在车辆前桥(1)与车架(5)之间,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设置在车辆后桥(3)与所述车架(5)之间,所述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与所述车架(5)、所述车辆前桥(1)和所述车辆后桥(3)之间形成四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两组所述前桥连杆组件设置在车辆前桥(1)与车架(5)之间,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设置在车辆后桥(3)与所述车架(5)之间,所述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和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与所述车架(5)、所述车辆前桥(1)和所述车辆后桥(3)之间形成四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前桥连杆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辆前桥(1)与所述车架(5)之间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后桥连杆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车辆后桥(3)与所述车架(5)之间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连杆结构中每组前桥组件包括前桥上连杆(6)和前桥下连杆(8),所述前桥上连杆(6)的一端通过前上连杆固定件(7)与所述车辆前桥(1)铰接,所述前桥上连杆(6)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车身固定件(13)与所述车架(5)铰接;所述前桥下连杆(8)的一端通过下连杆固定件(9)与所述车辆前桥(1)铰接,所述前桥下连杆(8)的另一端通过连杆车身固定件(13)与所述车架(5)铰接,所述前桥上连杆(6)位于所述前桥下连杆(8)的上方,所述前桥上连杆(6)与所述前桥下连杆(8)在水平方向上交叉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连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连杆结构中每组后桥组件包括后桥上连杆(10)和后桥下连杆(12),所述后桥上连杆(10)的一端通过后上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探客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