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403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包括底座、搅拌桶和输料桶,底座上端设有支架,支架固定连接搅拌桶和输料桶,搅拌桶上端左侧设有过滤室,输料桶下方设有油墨盒,油墨盒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输料管连接水泵,水泵通过输料管连接搅拌桶,本供墨结构使用时,油墨从进料管进入搅拌桶中,通过螺旋叶片对油墨进行搅拌,使油墨更加均匀,增加油墨的流动性,防止油墨固定,导致装置堵塞;搅拌后的油墨进入输料桶中,减缓油墨的流动速度,使油墨流动平稳;当搅拌桶中的油墨较少时,浮球下降,使堵头与进料管分离,油墨通过滑槽两侧流入搅拌桶中,此设计使搅拌桶中的油墨保持固定量,防止出现油墨过多或过少的现象。

A structure of ink supply for prin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k supply structure of a print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mixing barrel and a material conveying barrel, the upper end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bracket, the bracke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ixing barrel and the material conveying barrel, the left sid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mixing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filter chamber, the lower part of the material conveying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n oil ink cartridge, the oil ink cartridge is provided with a material outlet, the material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a water pump through a material conveying pipe, and the water pump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xing barrel through a material conveying pipe When the structure is used, the ink enters the mixing barrel from the feed pipe, and stirs the ink through the spiral blade to make the ink more uniform, increase the fluidity of the ink, prevent the ink from being fixed, and cause the device to be blocked; after the mixing, the ink enters the feeding barrel, slow down the flow speed of the ink, and make the ink flow smoothly; when the ink in the mixing barrel is less, the floating ball will fall, making the plug and the The feed pipe is separated, and the ink flows into the mixing barrel through both sides of the chute. This design keeps the ink in the mixing barrel fixed and prevents the phenomenon of too much or too little i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
本技术涉及印刷机
,尤其涉及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
技术介绍
印刷机是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的专利技术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印刷机供墨依靠人工控制进墨,容易造成油墨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印刷品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包括底座、搅拌桶和输料桶,底座上端设有支架,支架固定连接搅拌桶和输料桶,搅拌桶上端左侧设有过滤室,输料桶下方设有油墨盒,油墨盒设有出料口,出料口通过输料管连接水泵,水泵通过输料管连接搅拌桶,输料管设有阀门;搅拌桶上端连接进料管,进料管连接支杆,支杆下端设有浮球,浮球位于墨水中,浮球下方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外壁设有螺旋叶片,第一转轴连接第一伺服电机;输料桶内部设有输料辊,输料辊套设第二转轴外壁,第二转轴连接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支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输料桶位于搅拌桶下方,且搅拌桶通过管道连接输料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油墨盒通过管道连接输料桶,且油墨盒固定连接底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油墨盒设有印刷辊,且印刷辊通过传动轴连接油墨盒。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进料管对应支杆设有滑槽,且支杆上端设有堵头,且堵头滑动连接滑槽内壁。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过滤室设有过滤板,过滤板表面设有过滤网,全额过滤板设有若干通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过滤室对应输料管处设有通孔,且输料管贯穿通孔连接搅拌桶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供墨结构使用时,油墨从进料管进入搅拌桶中,启动第一伺服电机,通过螺旋叶片对油墨进行搅拌,使油墨更加均匀,增加油墨的流动性,防止油墨固定,导致装置堵塞;搅拌后的油墨进入输料桶中,减缓油墨的流动速度,使油墨流动平稳。2、本供墨结构中的水泵将油墨盒中产生的沉淀物传动到过滤室中,通过过滤网的过滤,过滤后的油墨盒可重复使用,将油墨沉淀物回收再利用,节省油墨,从而降低成本。3、本供墨结构中,当搅拌桶中的油墨较少时,浮球下降,使堵头与进料管分离,油墨通过滑槽两侧流入搅拌桶中,此设计使搅拌桶中的油墨保持固定量,防止出现油墨过多或过少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中进料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中过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架,3-搅拌桶,4-输料桶,5-油墨盒,6-过滤室,7-进料管,8-支杆,9-浮球,10-油墨,11-第一伺服电机,12-第一转轴,13-螺旋叶片,14-第二伺服电机,15-第二转轴,16-输料辊,17-水泵,18-输料管,19-阀门,20-印刷辊,21-传动轴,22-出料口,23-堵头,24-滑槽,25-过滤板,26-过滤网,2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包括底座1、搅拌桶3和输料桶4,底座1上端设有支架2,支架2固定连接搅拌桶3和输料桶4,搅拌桶3上端左侧设有过滤室6,输料桶4下方设有油墨盒5,油墨盒5设有出料口22,出料口22通过输料管18连接水泵17,水泵17通过输料管18连接搅拌桶3,输料管18设有阀门19;搅拌桶3上端连接进料管7,进料管7连接支杆8,支杆8下端设有浮球9,浮球9位于油墨10中,浮球9下方设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外壁设有螺旋叶片13,第一转轴12连接第一伺服电机11;输料桶4内部设有输料辊16,输料辊16套设第二转轴15外壁,第二转轴15连接第二伺服电机14,且第二伺服电机14固定连接支架2。输料桶4位于搅拌桶3下方,且搅拌桶3通过管道连接输料桶4。油墨盒5通过管道连接输料桶4,且油墨盒5固定连接底座1。油墨盒5设有印刷辊20,且印刷辊20通过传动轴21连接油墨盒5。进料管7对应支杆8设有滑槽24,且支杆8上端设有堵头23,且堵头23滑动连接滑槽24内壁。过滤室6设有过滤板25,过滤板25表面设有过滤网26,全额过滤板25设有若干通孔27。过滤室6对应输料管18处设有通孔,且输料管18贯穿通孔连接搅拌桶3内部。本供墨结构使用时,油墨10从进料管7进入搅拌桶3中,启动第一伺服电机11,通过螺旋叶片13对油墨10进行搅拌,使油墨10更加均匀,增加油墨10的流动性,防止油墨10固定,导致装置堵塞;搅拌后的油墨10进入输料桶3中,减缓油墨10的流动速度,使油墨10流动平稳;水泵17将油墨盒5中产生的沉淀物传动到过滤室6中,通过过滤网26的过滤,过滤后的油墨盒5可重复使用,将油墨10沉淀物回收再利用,节省油墨10,从而降低成本;当搅拌桶3中的油墨10较少时,浮球9下降,使堵头23与进料管7分离,油墨10通过滑槽24两侧流入搅拌桶3中,此设计使搅拌桶3中的油墨10保持固定量,防止出现油墨10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保持油墨量固定,从而提高印刷品质。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包括底座(1)、搅拌桶(3)和输料桶(4),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设有支架(2),支架(2)固定连接搅拌桶(3)和输料桶(4),搅拌桶(3)上端左侧设有过滤室(6),输料桶(4)下方设有油墨盒(5),油墨盒(5)设有出料口(22),出料口(22)通过输料管(18)连接水泵(17),水泵(17)通过输料管(18)连接搅拌桶(3),输料管(18)设有阀门(19);/n搅拌桶(3)上端连接进料管(7),进料管(7)连接支杆(8),支杆(8)下端设有浮球(9),浮球(9)位于墨水(10)中,浮球(9)下方设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外壁设有螺旋叶片(13),第一转轴(12)连接第一伺服电机(11);/n输料桶(4)内部设有输料辊(16),输料辊(16)套设第二转轴(15)外壁,第二转轴(15)连接第二伺服电机(14),且第二伺服电机(14)固定连接支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包括底座(1)、搅拌桶(3)和输料桶(4),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端设有支架(2),支架(2)固定连接搅拌桶(3)和输料桶(4),搅拌桶(3)上端左侧设有过滤室(6),输料桶(4)下方设有油墨盒(5),油墨盒(5)设有出料口(22),出料口(22)通过输料管(18)连接水泵(17),水泵(17)通过输料管(18)连接搅拌桶(3),输料管(18)设有阀门(19);
搅拌桶(3)上端连接进料管(7),进料管(7)连接支杆(8),支杆(8)下端设有浮球(9),浮球(9)位于墨水(10)中,浮球(9)下方设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外壁设有螺旋叶片(13),第一转轴(12)连接第一伺服电机(11);
输料桶(4)内部设有输料辊(16),输料辊(16)套设第二转轴(15)外壁,第二转轴(15)连接第二伺服电机(14),且第二伺服电机(14)固定连接支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机供墨结构,其特征在于,输料桶(4)位于搅拌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标张倍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真色印刷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