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管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20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塑料管子实质是由汇集于一副管子合成模的三股注塑流经挤出后所形成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塑料外层管、塑料中层管和塑料内层管组成的三层复合塑料管,且塑料中层管形成发泡结构,显然,这一中层管的设置能达到减轻管子重量、隔音、隔热和应力预置的效果,此外,三层管子材料的选择、搭配和组合、三层管子壁厚的调整和匹配等等,都能影响管子和综合性能,因此,上述结构的塑料管子可以具有比较好的综合性能。(*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管子。塑料管子在工程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这些管子不管采用何种塑料制造,其结构都是单层的,因为每种塑料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要使单层结构的塑料管子具有一种综合性能,往往是很困难的,虽然现在已有人采用材料改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一些物理性能之间存在的矛盾性,欲想协调,也并非容易。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塑料管子,这种结构能使塑料管子具有比较好的综合性能。这种塑料管子由汇集于一副管子合成模的三股注塑流经挤出后形成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塑料外层管、塑料中层管和塑料内层管组成,且塑料中层管形成发泡结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详细内容。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图。本技术的实质是由汇集于一副管子合成模的三股注塑流经挤出后所形成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塑料外层管1、塑料中层管2和塑料内层管3组成三层复合塑料管子,且塑料中层管形成发泡结构。因为塑料中层管的塑料经注塑后在发泡的过程中材料会向四周膨胀,因此,塑料中层管2同塑料外层管1和塑料内层管3之间的结合力是比较大的,为了进一步强化这种结合力,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加塑料外层管1的内表面和塑料内层管3的外表面的粗糙度,这一点可通过修改合成模来达到;二是针对采用不同塑料制造复合管的情况而言的,即在塑料中加进交联剂。因为这种复合管是通过注塑形成的,而且复合管的形状取决于合成模的形状,因此,这种复合管断面形状的可塑性很大。此外,通过改变注塑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还可以控制内、中、外三层管子的厚度,使其达到合理的匹配。上述结构的三层复合塑料管子,因设置了发泡结构的塑料中层管,显然能达到减轻管子重量、隔音、隔热和应力预置的效果,此外,控制管子综合性能的因素比较多,例如三层管子材料的选择、搭配和组合,三层管子壁厚的调整和匹配等等,因此,本技术所述的塑料管子可以实现比较好的综合性能。权利要求1.一种塑料管子,其特征是由汇集于一副管子合成模的三股注塑流经挤出后形成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塑料外层管(1)、塑料中层管(2)和塑料内层管(3)组成,且塑料中层管(2)形成发泡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塑料管子实质是由汇集于一副管子合成模的三股注塑流经挤出后所形成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塑料外层管、塑料中层管和塑料内层管组成的三层复合塑料管,且塑料中层管形成发泡结构,显然,这一中层管的设置能达到减轻管子重量、隔音、隔热和应力预置的效果,此外,三层管子材料的选择、搭配和组合、三层管子壁厚的调整和匹配等等,都能影响管子和综合性能,因此,上述结构的塑料管子可以具有比较好的综合性能。文档编号B32B1/00GK2221141SQ9521613公开日1996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27日专利技术者罗希良, 郑阿松 申请人:浙江佑利工程塑料管道总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管子,其特征是:由汇集于一副管子合成模的三股注塑流经挤出后形成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塑料外层管(1)、塑料中层管(2)和塑料内层管(3)组成,且塑料中层管(2)形成发泡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希良郑阿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佑利工程塑料管道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