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式防烫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834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6:08
本申请提供双层式防烫水壶,包括内胆和设于所述内胆外侧的防烫外壳,外壳安装部所述内胆包括有与所述防烫外壳配合安装的外壳安装部,所述外壳安装部包括内凹的安装内凹段,所述防烫外壳包括能形变的防烫板,且所述防烫板配合套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外侧,所述防烫板的两端为对接边,所述防烫外壳还包括用于连接两对接边以将防烫板安装在所述外壳安装部上的连接件。通过安装内凹段与防烫板的结构配合,使防烫板能快速且稳定地套设在内胆的外壳安装部上,便于提高水壶整体的生产装配效率,同时通过连接件共同连接防烫板上的两对接边能将防烫板更稳固地安装在外壳安装部上,从而有效确保本双层式防烫水壶具备良好的防烫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Double layer anti scalding kettle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double-layer anti scalding kettle,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tank and an anti scalding shell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ner tank. The inner tank of the shell installation part comprises a shell installation part which is installed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anti scalding shell. The shell installation part comprises an inner concave installation inner concave section, the anti scalding outer shell comprises a deformable anti scalding plate which is sleev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installation inner concave section The two ends of the anti scalding plate are butt edges, and the anti scalding shell also includes a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two butt edges to install the anti scalding plate on the shell mounting part. By installing the inner concave sec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nti scalding plate, the anti scalding plate can be quickly and stably sleeved on the shell installation part of the inner tank,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improving the overall production and assembly efficiency of the kettle.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butt sides of the anti scalding plate can be connected together by the connecting pieces to install the anti scalding plate on the shell installation part more firmly, thus effectively ensuring that the double-layer anti scalding kettle has good anti scalding performance Hot effect, to meet the needs of us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式防烫水壶
本申请涉及水壶
,尤其涉及双层式防烫水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加热水壶中,为了使加热水壶具备防烫效果,会在水壶内胆的外侧设置一层防烫外壳以隔绝水壶内胆的热量,从而防止用户因直接触碰到高温的内胆而烫伤。但是现有的加热水壶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存在着较难地将防烫外壳稳定地安装在内胆上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加热水壶的生产装配效率以及使得加热水壶的防烫效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将防烫外壳安装在内胆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层式防烫水壶。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包括内胆和设于所述内胆外侧的防烫外壳,所述内胆包括有与所述防烫外壳配合安装的外壳安装部,所述外壳安装部包括内凹的安装内凹段,所述防烫外壳包括能形变的防烫板,且所述防烫板配合套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外侧,所述防烫板的两端为对接边,所述防烫外壳还包括用于连接两对接边以将防烫板安装在所述外壳安装部上的连接件。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所述内胆包括壶口段,所述壶口段的上端设有壶口,所述安装内凹段设于所述壶口段下方,所述外壳安装部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下端的安装主体段,所述防烫板同时套设于所述安装主体段外侧,所述安装主体段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且所述安装主体段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壶口段的最大外径。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所述双层式防烫水壶还包括紧密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与所述防烫板之间用于密封所述防烫板与所述安装内凹段之间间隙并使所述防烫板与所述安装主体段之间形成隔热间隙的密封圈。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所述密封圈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密封凸沿,所述防烫板的上端抵靠在所述密封凸沿的下侧。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所述防烫板的内侧设有向内延伸的止顶凸沿,所述止顶凸沿抵靠在所述密封圈的下端。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所述双层式防烫水壶还包括与所述内胆相连接并压紧两对接边的手柄。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所述双层式防烫水壶还包括设于所述手柄与所述内胆及所述防烫板之间的手柄密封条。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两对接边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柱,所述手柄密封条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柱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通过同时连接两对接边上的第一连接柱以连接两对接边并将所述手柄密封条压紧在所述防烫板上。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两对接边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手柄密封条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手柄的下部设有通过同时连接两对接边上的第二连接柱以连接两对接边并将所述手柄密封条压紧在所述防烫板上的手柄下连接部。如上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所述手柄密封条的上端设有卡接在所述内胆的壶口边沿上的密封卡接部,所述手柄的上部设有卡接在内胆的壶口边沿及所述密封卡接部上方的手柄卡接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本双层式防烫水壶中,通过安装内凹段与防烫板的结构配合,使防烫板能快速且稳定地套设在内胆的外壳安装部上,便于提高水壶整体的生产装配效率,同时通过连接件共同连接防烫板上的两对接边能将防烫板更稳固地安装在外壳安装部上,从而有效确保本双层式防烫水壶具备良好的防烫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双层式防烫水壶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图3是内胆的示意图;图4是图1沿A—A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的双层式防烫水壶,包括内胆1和设于所述内胆1外侧的防烫外壳2,所述内胆1包括有与所述防烫外壳2配合安装的外壳安装部11,所述外壳安装部11包括内凹的安装内凹段111,所述防烫外壳2包括能形变的防烫板21,优选的,所述防烫板21是由透明PC板卷折成型的,所述防烫板21配合套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外侧,所述防烫板21的两端为对接边22,所述防烫外壳2还包括用于连接两对接边22以将防烫板21安装在所述外壳安装部11上的连接件23。本实施例中,通过安装内凹段与防烫板的结构配合,使防烫板能快速且稳定地套设在内胆的外壳安装部上,便于提高水壶整体的生产装配效率,同时通过连接件共同连接防烫板上的两对接边能将防烫板更稳固地安装在外壳安装部上,从而有效确保本双层式防烫水壶具备良好的防烫效果,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进一步的,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内胆1包括壶口段12,所述壶口段12的上端设有壶口13,所述安装内凹段111设于所述壶口段12下方,所述外壳安装部11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下端的安装主体段112,所述防烫板21同时套设于所述安装主体段112外侧,为了方便在内胆1上安装或拆卸防烫外壳2,所述安装主体段112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且所述安装主体段112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壶口段12的最大外径,所述防烫板21的形状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和所述安装主体段112相对应,从而使得套接在安装主体段112上的防烫板21的最大内径也大于所述壶口段12的最大外径,从而便于将防烫板21通过壶口段12安装在内胆1上或自内胆1上拆卸出来。为了提高防烫板21与内胆1之间的密封性,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双层式防烫水壶还包括紧密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与所述防烫板21之间用于密封所述防烫板21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之间间隙并使所述防烫板21与所述安装主体段112之间形成隔热间隙6的密封圈3。通过设置密封圈,既能提高防烫板21与内胆1之间的密封性,又能使防烫板21与所述安装主体段112之间形成隔热间隙从而有效降低内胆1传递至防烫板上的热量以提高防烫效果,十分方便。为了进一步提高防烫板21与内胆1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密封圈3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密封凸沿31,所述防烫板21的上端抵靠在所述密封凸沿31的下侧,所述防烫板21的内侧设有向内延伸的止顶凸沿211,所述止顶凸沿211抵靠在所述密封圈3的下端。为了能进一步地将防烫外壳稳定地安装在内胆上,所述双层式防烫水壶还包括与所述内胆1相连接并压紧两对接边22的手柄4。为了能增强手柄与内胆之间的密封性,所述双层式防烫水壶还包括设于所述手柄4与所述内胆1及所述防烫板21之间的手柄密封条5。为了能稳定地将防烫板的两对接边连接起来以将防烫板稳定地安装在所述外壳安装部上,两对接边22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柱24,所述手柄密封条5上与所述第一连接柱24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连接孔51,所述第一连接柱24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51,所述连接件23通过同时连接两对接边22上的第一连接柱24以连接两对接边22并将所述手柄密封条5压紧在所述防烫板21上。两对接边22的下部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柱25,所述手柄密封条5上与所述第二连接柱25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连接孔52,所述第二连接柱25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层式防烫水壶,包括内胆(1)和设于所述内胆(1)外侧的防烫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包括有与所述防烫外壳(2)配合安装的外壳安装部(11),所述外壳安装部(11)包括内凹的安装内凹段(111),所述防烫外壳(2)包括能形变的防烫板(21),且所述防烫板(21)配合套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外侧,所述防烫板(21)的两端为对接边(22),所述防烫外壳(2)还包括用于连接两对接边(22)以将防烫板(21)安装在所述外壳安装部(11)上的连接件(23)。/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式防烫水壶,包括内胆(1)和设于所述内胆(1)外侧的防烫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包括有与所述防烫外壳(2)配合安装的外壳安装部(11),所述外壳安装部(11)包括内凹的安装内凹段(111),所述防烫外壳(2)包括能形变的防烫板(21),且所述防烫板(21)配合套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外侧,所述防烫板(21)的两端为对接边(22),所述防烫外壳(2)还包括用于连接两对接边(22)以将防烫板(21)安装在所述外壳安装部(11)上的连接件(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包括壶口段(12),所述壶口段(12)的上端设有壶口(13),所述安装内凹段(111)设于所述壶口段(12)下方,所述外壳安装部(11)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下端的安装主体段(112),所述防烫板(21)同时套设于所述安装主体段(112)外侧,所述安装主体段(112)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且所述安装主体段(112)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壶口段(12)的最大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式防烫水壶还包括紧密设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与所述防烫板(21)之间用于密封所述防烫板(21)与所述安装内凹段(111)之间间隙并使所述防烫板(21)与所述安装主体段(112)之间形成隔热间隙(6)的密封圈(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密封凸沿(31),所述防烫板(21)的上端抵靠在所述密封凸沿(31)的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式防烫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板(21)的内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焰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洛华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