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晓辰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80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包括地脚管、铰支管、顶撑管、顶连接布和连接绳,地脚管和顶撑管均为弯折成C形状的圆管,顶连接布的两端套接在两个顶撑管的主管上;铰支管包括四根等长圆管,其中两根组成一组通过中心贯穿的销轴铰接呈X形支架;连接绳连接在地脚管、铰支管与顶撑管任意相邻两个零件的端部管筒内;组装马扎时,X形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顶撑管和两个地脚管上,顶连接布完全打开并限制X形支架的打开角度;折叠时,铰支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撑管、地脚管分离,顶撑管与地脚管并排放置,四根铰支管也并排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折叠式小马扎折叠效果好,节省空间,便于携带。

A foldable pon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oldable small horse ti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daily necessities, including foundation pipe, hinged branch pipe, jacking pipe, top connecting cloth and connecting rope. The foundation pipe and jacking pipe are all round pipes bent into C shape, and both ends of the top connecting cloth are sleeved on the main pipes of two Jacking Pipes; the hinged branch pipe includes four equal long round pipes, two of which form a group and pass through the center The through pin axis is hinged as an X-shaped support; the connecting rope is connected in the end tube of any two adjacent parts of the anchor pipe, hinged branch pipe and jacking pipe; when assembling the horse tie,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X-shaped suppor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wo Jacking Pipes and two anchor pipes, and the top connecting cloth is fully opened and limits the opening angle of the X-shaped support; when folding,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hinged branch pip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jacking pipe The anchor pipe shall be separated, the top support pipe and the anchor pipe shall be placed side by side, and the four hinged branch pipes shall also be placed side by side. The foldable small Maza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good foldable effect, saves space and is easy to car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
技术介绍
外出旅行时或者去郊游时,常常需要等人、等车,时间长了就会容易疲劳。例如,搭乘火车时持有站票的乘客疲劳更甚,这时,如果能有地方坐,就能大大缓解疲劳。目前,人们常常携带的主要是全塑或木质小圆凳、小方凳或者马扎,然而,前两者不能折叠,易老化;而后者能折叠,但合拢后仍然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折叠效果好,节省空间,便于携带的可折叠式小马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效果好,节省空间,并且便于携带的可折叠式小马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包括地脚管、铰支管、顶撑管、顶连接布和连接绳,所述地脚管和顶撑管均为弯折成C形状的圆管,所述顶连接布的两端套接在两个所述顶撑管的主管上;所述铰支管包括四根等长圆管,其中两根组成一组通过中心贯穿的销轴铰接呈X形支架;所述连接绳连接在所述地脚管、铰支管与顶撑管任意相邻两个零件的端部管筒内;组装马扎时,所述X形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顶撑管和两个所述地脚管上,所述顶连接布完全打开并限制所述X形支架的打开角度;折叠时,所述铰支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撑管、地脚管分离,所述顶撑管与所述地脚管并排放置,四根所述铰支管缩小交叉角度后并排放置。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绳采用具有伸缩能力的弹性绳。进一步的,所述地脚管、铰支管和顶撑管与所述连接绳接触的管口处均设置有圆滑倒角。进一步的,所述地脚管与所述铰支管插接处设置有下缩口,所述下缩口的外圆柱面配合插接在所述铰支管的内孔中。进一步的,所述顶撑管与所述铰支管插接处设置有上缩口,所述上缩口的外圆柱面配合插接在所述铰支管的内孔中。进一步的,所述顶连接布上设置有绑带且位于所述顶撑管的一侧边的中间位置,所述绑带的根部缝接在所述顶连接布的上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绑带的末端的两个大面上分别设置有魔术贴的公面和魔术贴的母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折叠时,铰支管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撑管和地脚管分离,顶撑管绕其中心轴线旋转180度后,与地脚管并排放置;另一侧,通过连接绳相连的四根铰支管缩小角度后也并排放置。此时,折叠后本技术小马扎体积小,便于存放和携带。通过铰支管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撑管和地脚管的缩口插接的方式,保证了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了本技术小马扎的承重能力。此外,连接绳为具有伸缩能力的弹性绳,便于折叠时收紧铰支管,组装成马扎时也有利于插接结构的自动对准找正。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式小马扎分体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装成小马扎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地脚管;1a、下缩口;2、铰支管;2a、销轴;3、顶撑管;3a、上缩口;4、顶连接布;5、连接绳;6、绑带。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折叠效果好,节省空间,便于携带。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3,图1为本技术可折叠式小马扎分体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装成小马扎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半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包括地脚管1、铰支管2、顶撑管3、顶连接布4和连接绳5,地脚管1和顶撑管3均为弯折成C形状的圆管,注意弯折时不能形成直角硬弯折而强度降低。顶连接布4两端通过缝纫方式形成连接套筒并套接在两个顶撑管3的主管上;铰支管2包括四根等长圆管,其中两根组成一组通过中心贯穿的销轴2a铰接呈X形支架,此处的销轴2a可以采用M5的长螺栓配合双螺母锁紧。按照组装马扎时的装配关系,连接绳5连接在地脚管1、铰支管2与顶撑管3任意相邻两个零件的端部管筒内。组装马扎时,X形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顶撑管3和两个地脚管1上,顶连接布4完全打开并限制X形支架的打开角度,形成马扎便于人们坐下休息。此时,一个地脚管1、两个铰支管2和一个顶撑管3组成一个圆管方框,整个小马扎由两个所述圆管方框组成,所述圆管方框内部安装有连成一圈的连接绳5。折叠时,铰支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撑管3、地脚管1分离,各个零件使用连接绳5连接,不会彻底分离。此时,顶撑管3与地脚管1并排放置,四根铰支管2缩小交叉角度后并排放置。折叠后本技术小马扎体积小,便于存放和携带。在本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绳5为具有伸缩能力的弹性绳,便于折叠时收紧铰支管2,组装成马扎时也有利于插接结构的自动对准认正。进一步的,折叠时地脚管1、铰支管2和顶撑管3与连接绳5接触的管口处均设置有圆滑倒角,保证连接绳5不会被管口的毛刺或锐边割伤损坏。在本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地脚管1在与铰支管2插接处设置有下缩口1a,下缩口1a的外圆柱面配合插接在铰支管2的内孔中。进一步的,顶撑管3在与铰支管2插接处设置有上缩口3a,上缩口3a的外圆柱面配合插接在铰支管2的内孔中。通过这样的插接方式,保证了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加了本技术小马扎的承重能力。同时,将上述缩口位置设置在铰支管2上的方式,也能够达到相同技术效果,所以这种变相的方式也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顶连接布4在顶撑管3的一侧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绑带6,绑带6的根部缝接在顶连接布4的上表面上。进一步的,绑带6的末端的两个大面上分别设置有魔术贴的公面和魔术贴的母面。折叠后,可以使用绑带6绕着并排放置的地脚管1、顶撑管3连同顶连接布4一周后,通过绑带6的魔术贴的公面和母面粘接在一起,绑紧,更加便于携带。当然,也仅可以使用绑带6进行绑接扎紧,所以使用绑绳类进行绑紧的方式也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技术的组装和折叠过程:组装马扎时,四根铰支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两个顶撑管3的上缩口3a和两个地脚管1的下缩口1a,顶连接布4完全打开并限制铰支管2继续打开,形成马扎便于人们坐下休息,此时将绑带6卷缩成一卷不会形成阻碍。折叠时,人力将铰支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顶撑管3和地脚管1分离,顶撑管3绕其中心轴线旋转180度后,与地脚管1并排放置,并使用绑带6绕着并排放置的地脚管1、顶撑管3连同顶连接布4一周后,通过绑带6的魔术贴的公面和母面粘接在一起,绑紧;另一侧,通过连接绳5相连的四根铰支管2缩小交叉角度后也并排放置。此时,折叠后本技术小马扎体积小,便于存放和携带。本案所述的可折叠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脚管(1)、铰支管(2)、顶撑管(3)、顶连接布(4)和连接绳(5),所述地脚管(1)和顶撑管(3)均为弯折成C形状的圆管,所述顶连接布(4)的两端套接在两个所述顶撑管(3)的主管上;所述铰支管(2)包括四根等长圆管,其中两根组成一组通过中心贯穿的销轴(2a)铰接呈X形支架;所述连接绳(5)连接在所述地脚管(1)、铰支管(2)与顶撑管(3)任意相邻两个零件的端部管筒内;/n组装马扎时,所述X形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顶撑管(3)和两个所述地脚管(1)上,所述顶连接布(4)完全打开并限制所述X形支架的打开角度;/n折叠时,所述铰支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撑管(3)、地脚管(1)分离,所述顶撑管(3)与所述地脚管(1)并排放置,四根所述铰支管(2)缩小交叉角度后并排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式小马扎,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脚管(1)、铰支管(2)、顶撑管(3)、顶连接布(4)和连接绳(5),所述地脚管(1)和顶撑管(3)均为弯折成C形状的圆管,所述顶连接布(4)的两端套接在两个所述顶撑管(3)的主管上;所述铰支管(2)包括四根等长圆管,其中两根组成一组通过中心贯穿的销轴(2a)铰接呈X形支架;所述连接绳(5)连接在所述地脚管(1)、铰支管(2)与顶撑管(3)任意相邻两个零件的端部管筒内;
组装马扎时,所述X形支架的上下两端分别插接在两个所述顶撑管(3)和两个所述地脚管(1)上,所述顶连接布(4)完全打开并限制所述X形支架的打开角度;
折叠时,所述铰支管(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撑管(3)、地脚管(1)分离,所述顶撑管(3)与所述地脚管(1)并排放置,四根所述铰支管(2)缩小交叉角度后并排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式小马扎,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5)采用具有伸缩能力的弹性绳。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晓辰
申请(专利权)人:尤晓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