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系统的电缆和电源连接电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856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缆和电源连接电路,包括一伺服驱动器模块和一伺服电机模块,伺服驱动器模块与伺服电机模块之间连接有一电缆,电缆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伺服驱动器模块和伺服电机模块。电缆包括一第一制动线和一第二制动线,以及一复数根电机驱动线,所述第一制动线与所述第二制动线通过载波加载信号。所述第一制动线与所述第二制动线以及所述复数根电机驱动线均设置于同一所述电缆内。采用载波技术将现有技术中的信号线简化省略,解决了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和所述伺服电机模块连接线复杂的技术问题。

Servo system cable and power connection circui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ble and a power connection circuit of a servo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servo driver module and a servo motor module. A cabl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servo driver module and the servo motor module, and both ends of the cable are respectively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rvo driver module and the servo motor module. The cable includes a first brake line and a second brake line, as well as a plurality of motor drive lines, the first brake line and the second brake line load signals through carrier wave. The first brake wire is arranged in the same cable with the second brake wire and the plurality of motor drive wires. The carrier technology is adopted to simplify and omit the signal line in the prior art, so as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complex connecting line between the servo driver module and the servo moto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伺服系统的电缆和电源连接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伺服系统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伺服系统的电缆和电源连接电路。
技术介绍
伺服系统(servomechanism)又称随动系统,是用来精确地跟随或复现某个过程的反馈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对功率进行放大、变换与调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矩、速度和位置控制非常灵活方便。在很多情况下,伺服系统专指被控制量(系统的输出量)是机械位移或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使输出的机械位移(或转角)准确地跟踪输入的位移(或转角),其结构组成和其他形式的反馈控制系统没有原则上的区别。伺服系统最初用于国防军工,如火炮的控制,船舰、飞机的自动驾驶,导弹发射等,后来逐渐推广到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如自动机床、无线跟踪控制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缆和电源连接电路,解决了伺服驱动器模块和伺服电机模块连接线复杂的技术问题。在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缆,所述电缆包括一第一制动线和一第二制动线,以及一复数根电机驱动线。所述第一制动线与所述第二制动线通过载波加载传输信号所述第一制动线与所述第二制动线,以及所述复数根电机驱动线均设置于同一所述电缆内。可见,电缆一般是一根多芯电缆,多芯电缆包括第一制动线和第二制动线,以及四根电机驱动线。简化了现有技术中的编码器信号传输线,降低了连接线的成本。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制动线和所述第二制动线为双绞线。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动线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包括一伺服驱动器模块、一伺服电机模块和如上述所述电缆,所述电缆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和所述伺服电机模块。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包括一第一PLC模块。所述第一PLC模块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正极线和一第一负极线,所述第一正极线上连接有一正极供电线的一端,所述正极供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的供电电源正极,所述第一正极线的一端为所述第一PLC模块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线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线上连接有一负极供电线的一端,所述负极供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的供电电源负极,所述第一负极线的一端为所述第一PLC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制动线连接。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正极供电线上设置有一第一滤波电感,所述第一滤波电感串联在所述正极供电线上。所述负极供电线上设置有一第二滤波电感,所述第二滤波电感串联在所述负极供电线上。本实施方式中滤波电感的使用目的在于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PLC模块还包括一第一芯片和一第一变压器,以及一第一RC电路,所述第一正极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正极,所述第一负极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负极。所述第一变压器并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和所述第一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线上,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所述第一RC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一变压器之间。本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第一PLC模块的电路结构。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RC电路包括一第一电阻和一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形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第一串联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和所述第一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线上,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之间设置有接地端。所述第一RC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容和一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上,且所述第一电容设置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正极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正极端之间。所述第二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且所述第二电容设置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的负极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负极端之间。本实施方式具体公开了所述第一RC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正极线上设置有一第一隔直电容,所述第一隔直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上,且所述第一隔直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PLC模块的正极端之间。所述第一负极线上设置有一第二隔直电容,所述第二隔直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一负极线上,且所述第二隔直电容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PLC模块的负极端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公开了电源连接电路的电路结构。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电机模块包括一第二PLC模块,第二PLC模块包括一第二正极线和一第二负极线,以及一第一供电线和一第二供电线。所述第二正极线的一端为所述第二PLC模块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线连接。所述第二负极线的一端为所述第二PLC模块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制动线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线上;所述第二供电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本实施方式公开了所述伺服电机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供电线上设置有第三滤波电感和第四滤波电感,所述第三滤波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一供电线上。所述第四滤波电感串联在所述第二供电线上。本实施方式中滤波电感的使用目的在于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还包括一电机制动控制电路,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一供电线与所述第二供电线之间,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供电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制动控制电路的负极与所述第二供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的公开了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的电路结构。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还设置有一滤波电容,所述滤波电容设置在所述编码器供电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本实施方式中滤波电感的使用目的在于靠通过电流产生电磁感应来平滑输出电流。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PLC模块还包括一第二芯片和一第二变压器,以及一第二RC电路,所述第二正极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正极,所述第二负极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芯片的负极。所述第二变压器并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和所述第二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线上,所述第二变压器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所述第二RC电路设置在所述第二芯片和所述第二变压器之间。本实施方式进一步公开了所述第二PLC模块的内部电路结构。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RC电路包括一第三电阻和一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串联形成第二串联电路,所述第二串联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和所述第二负极线之间,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正极线上,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二负极线上,所述第三电阻和所述第四电阻之间设置有接地端。所述第二RC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容串联在所述第二正极线上,且所述第三电容设置与所述第二串联电路的正极端和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正极端之间,所述第四电容串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伺服系统的电缆,适于连接在一伺服驱动器模块(1)和一伺服电机模块(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3)包括:/n一第一制动线(31);和/n一第二制动线(32),所述第一制动线(31)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通过载波加载传输信号;以及/n一复数根电机驱动线(33),所述第一制动线(31)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以及所述复数根电机驱动线(33)均设置于同一所述电缆(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伺服系统的电缆,适于连接在一伺服驱动器模块(1)和一伺服电机模块(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3)包括:
一第一制动线(31);和
一第二制动线(32),所述第一制动线(31)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通过载波加载传输信号;以及
一复数根电机驱动线(33),所述第一制动线(31)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以及所述复数根电机驱动线(33)均设置于同一所述电缆(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动线(31)和所述第二制动线(32)为双绞线。


3.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伺服驱动器模块(1)、一伺服电机模块(2)和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缆,所述电缆(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和所述伺服电机模块(2);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包括:
一第一PLC模块(11),所述第一PLC模块(11)进一步包括:
一第一正极线(111),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连接有一正极供电线(112)的一端,所述正极供电线(11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的供电电源正极,所述第一正极线(111)的一端为所述第一PLC模块(11)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制动线(31)连接;和
一第一负极线(113),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连接有一负极供电线(114)的一端,所述负极供电线(1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模块(1)的供电电源负极,所述第一负极线(113)的一端为所述第一PLC模块(11)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二制动线(3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供电线(112)上设置有:
一第一滤波电感(115),所述第一滤波电感(115)串联在所述正极供电线(112)上;和
所述负极供电线(114)上设置有:
一第二滤波电感(116),所述第二滤波电感(116)串联在所述负极供电线(114)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LC模块(11)还包括:
一第一芯片(117),所述第一正极线(1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117)的正极,所述第一负极线(1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117)的负极;和
一第一变压器(118),所述第一变压器(118)并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和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之间,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以及
一第一RC电路(119);所述第一RC电路(119)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117)和所述第一变压器(118)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RC电路(119)包括:
一第一电阻(120);和
一第二电阻(121),所述第一电阻(120)和所述第二电阻(121)串联形成第一串联电路(122),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并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和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之间,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的正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的负极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所述第一电阻(120)和所述第二电阻(121)之间设置有接地端;
所述第一RC电路(119)还包括:
一第一电容(123),所述第一电容(123)串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且所述第一电容(123)设置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的正极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之间;和
一第二电容(124),所述第二电容(124)串联在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且所述第二电容(123)设置与所述第一串联电路(122)的负极端和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负极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设置有:
一第一隔直电容(125),所述第一隔直电容(125)串联在所述第一正极线(111)上,且所述第一隔直电容(125)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正极端与所述第一PLC模块(11)的正极端之间;
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设置有:
一第二隔直电容(126),所述第二隔直电容(126)串联在所述第一负极线(113)上,且所述第二隔直电容(126)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压器(118)的负极端与所述第一PLC模块(11)的负极端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伺服系统的电源连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模块(2)包括:
一第二PLC模块(21),所述第二PLC模块(21)包括:
一第二正极线(21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龙刘明介鸣王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