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西得专利>正文

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3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置物架是在一框座的两平行撑架间利用四个乙组的连接块架设一片片平行的置物板,该连接块分别借二支螺杆组装在置物板的四个转折部上,在块体上一体成型一平直的槽壁及一弯弧的环围片,在槽壁与环围片间共同组成一供置物板夹设的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避免置物板承载的重量集中在连接块与框座的卡接部位,此举亦可改善连接块上卡接部位容易受损、弯折的缺失,以增进置物架组装的稳固性与顺畅性。(*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置物架的结构,尤指一种用来架设置物板的连接块的改变,来避免构件在搬运中损坏,并增进其跨置稳固性与组装顺畅性的置物架构造。目前,常见的置物架会因使用场合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基本形态,有些完全以塑胶成形必要的构件,再凭借构件间相互套接来形成一立体架体,有的则是利用视感精致的金属材料架设成立体的框座,再于框座间组装一片片的置物板,为了供前述置物板架设,其可行实施方式也很多,本技术则是针对以双撑杆来作为支撑单元的置物架作的改进。参阅附图说明图1、2,是一种已知置物架的立体图及连接组件分解图,已知置物架1主要是在一框座11间架设数置物板12,该置物板12乃凭借两对应的连接组件2架设于框座11上;其中,该框座11具有两平行的撑架111,在两撑架111间利用两交叉设置的枢接杆112连接,每一撑架111则由两组平行靠接的撑杆113以及横向连接其间的数连杆114架设而成,在两同组的撑杆113间形成一段段直向的滑槽115;而该置物板12是横跨于框座11的两撑架111间,每一置物板12两侧分别组装一连接组件2,上述连接组件2包含两对应的连接块21以及一连接其间的连板22;其中,该连接块21是由一板片体210弯折成型,弯折后在块体上形成一弧形的环围片211,此环围片211上具有一弯弧端212及两平行段213,在弯弧端212与平行段213间构成一可供置物板12容装的容槽214,于弯弧端212处更向外延伸一弯钩215,在弯钩215外侧形成一弧度与撑杆113杆径配合的卡槽216,于两平行段213间则利用板体的弯折对接形成一槽壁217,此槽壁217中央对接部位具有一裂缝218,其上则设有两穿孔219;而该连板22乃焊接在两连接块21的对应容槽214间,在连板22上对应于连接块21的两穿孔219处设有四个轴向对应的通孔221。配合图1、3,其中图3为已知置物架的连接组件与置物板间的组合剖视图,已知置物架1在组装时,首先成形框座11,并将连板22两端焊接于两连接块21上,之后将两组连接组件2分别套设在一置物板12的两侧缘,且使置物板12的转折部容装于连接块21的容槽214内,尔后利用两螺杆23将连接块21与置物板12固接成一体,最后将固接有连接组件2的置物板12架设于框座11的两撑架111间,且使连接块21的弯钩215经其中一滑槽115,而使其卡槽216分别钩设在框座11的一撑杆113上,即可完成置物架1的组装。已知置物架1凭借前述构件间的组合,虽可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使用上却难免产生下述缺陷一、搬运过程构件容易损坏,影响置物板组装的顺畅性已知置物架1的置物板12在组装上,为了达到卡接顺畅的目的,必须使连接块21的卡槽216和撑杆113的杆径相配合;今已知连接块21是由片体210弯折而成,弯折后由于弯钩215突出于槽壁217及环围片211外,因此,很容易在搬运过程遭受碰撞进而变形,当弯钩215受到碰撞致使宽度改变时,此弯钩215就很难卡接在撑杆113上,造成组装的不顺畅。二、置物板跨置的稳固性不佳参阅图3,已知置物架1的置物板12是靠连接块21上的弯钩215卡掣于撑杆113上而定位,今由于弯钩215是突出于供置物板12架设的容槽214外,因此,置物板12在架设后只有弯钩215卡接于撑杆113上,连接块21、连板22及置物板12都将悬空架设在两撑架111间,此设计将导致置物板12架设上的不稳固。三、连接组件受到框架规格限制多,同一规格的产品适用性差已知置物架1的连接组件2之所以必须凭借一连板22连接两连接块21,其原因是连接块21由单一板片体210弯折成型,在弯折后槽壁217中央设置穿孔219处具有一道裂缝218,为了避免穿孔219因螺接而变形,在两对应的连接块21间焊接一连板22具有补强的效果;上述连板22的设计固有其功用,但此连板22的组装却也限制了组装置物板12的宽度,亦即,在设计上每一个连接组件2由于连板22长度一定,其各有使用范围彼此间并无法通用;另一方面,已知置物架1是靠卡槽216环抱在撑杆111表面来固定置物板12,因此,当使用的撑杆111焊径不同时,连接块21的卡槽216的宽度也必须相对改变,亦即,受到卡槽216成型宽度的限制,每一个连接块21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而缺乏良好的共通性,此乃已知置物架1设计上难称理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置物板跨设稳固、组装顺畅、产品的适用性佳的置物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该置物架包含一具有两平行撑架的框座,在两撑架间组装至少一片置物板,上述置物板的四个转折部分别固设一连接块,凭借连接块夹设于撑架上两两平行的撑杆间而定位,前述同组撑杆间并因数连杆的连接,而形成一段段的滑槽;其特点在于该连接块上一体成型有一平直的槽壁,此槽壁靠向置物板的一侧面垂直向外延伸一环围片,在环围片与槽壁间共同组围成一供置物板的一转折部夹设的容槽,于槽壁上形成可供两螺杆穿设固定连接块与置物板的穿孔,又位于该槽壁上一体延伸有一与容槽及连杆平行的卡嵌部,此卡嵌部可在框座的滑槽内滑移,其厚度并大于槽壁,而使得卡嵌部上靠向环围片一侧所形成一夹靠面较槽壁的侧面突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前述连接块构造的改进,一者由于其卡嵌部直接由槽壁平行向外延伸,使用时又夹设在两撑杆间,故可避免构件突兀、受损影响置物架组装的顺畅性,二者由于卡嵌部及槽壁可直接架设在连杆上,因此,置物板横跨在框架上时,其重量得以分散在四个连接块上,以避免重量集中在卡接部位,造成跨置上的不稳固;三者前述设计由于可省略一连板,且其卡接部位与撑杆杆径无关,因此,亦具有较佳的适用性,使置物架在制造及使用上更臻完善。有关本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二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下图式的简单说明图1所示为一种已知置物架的立体图。图2所示为一种已知置物架的连接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3所示为一种已知置物架的连接组件与置物板组合关系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组装侧视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连接块的立体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组装俯视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可行实施例的组装俯视图。图号的简单说明3置物架6连接块4框座 61槽壁411 撑杆 611穿孔412 滑槽 63卡嵌部5置物板631夹靠面50螺杆 62环围片52转折部 623容槽参阅图4、5,本实施例的置物架3同样是在一框座4上架设数置物板5,该置物板5分别凭借四块连接块6架设在框座4上,于置物板5与连接块6间则分别凭借两螺杆50固接;其中该框座4,亦在两平行撑立的撑架41间利用两枢接杆42予以连接,上述撑架41同样包含四支两两靠合的撑杆411,在两撑杆411间凭借数支彼此平行的连杆413予以连接,于两上下平行的连杆413间形成一段段直向的滑槽412,为了使座体稳固架设于地面,再于分别设在座体四角隅的一撑杆421底端组装一脚座43。配合图4、6,该等置物板5,为木质材料所制造,板体上形成一平坦的置物面51,在置物面51四角隅分别形成一转折部52。该等连接块6,为铝材料一体成形的块体,该块体上具有一直向平整的槽壁61,此槽壁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置物架,其是在一框座上组装至少一置物板,该置物板上具有四个转折部,每一转折部上利用至少一螺杆组装一连接块,前述连接块并可架设在框座上两两平行的撑架间,此等撑架均是在两两平行的撑杆间组装数连杆,在两连杆间形成一直向的滑槽;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块乃在块体上一体成型一槽壁,此槽壁上贯穿与螺杆数量相同且可供其穿设的穿孔,在槽壁上靠向置物板的一侧面上垂直延伸一环围片,该环围片与槽壁间共同组围成一供置物板的转折部固定的容槽,于槽壁上再向外延伸一可在框座的滑槽内滑移并与连杆平行的卡嵌部,此卡嵌部的厚度大于槽壁并与该槽壁平行,其上靠向环围片一侧形成一较槽壁的侧面突出的夹靠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西得
申请(专利权)人:张西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