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19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设备。其中,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气口;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进液口进入的至少部分液体经由所述加热件的壁面加热后流动至加热件的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或避免储水罐中出现剩水,同时提升熨烫效果。

Steam generator and iron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am generator and an ironing device. Wherein, the steam generator comprises a shell, wherein a heating chamber is formed in the shell, and the shell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nd a heating piece, wherein the heating piece is arranged in the heating chamber, and at least part of the liquid entering the liquid inlet flows to the bottom of the heating piece after being heated by the wall surface of the heating piece.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or avoid the residual water in the water storage tank and improve the ironing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蒸汽发生器和熨烫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衣物护理
,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和应用该蒸汽发生器的熨烫设备。
技术介绍
蒸汽发生器是产生蒸汽的部件,在衣物护理时可通过其产生的高温蒸汽对衣物进行熨烫。蒸汽发生器可广泛应用于熨烫设备,例如应用在挂烫机或电熨斗中。目前的蒸汽发生器是煮水式去产生蒸汽,类似于浴室的电热水器储水罐,通过向储水罐中注水,储水罐中的发热部件烧水,将水煮沸从而产生蒸汽。然而如此存在以下问题:使用完后储水罐的内部长期存有剩水,容易脏臭以及腐蚀发热器,同时使用该种煮水式产生蒸汽的方式,发热部件的热能利用不够充分,热能分布不够均匀,产生的蒸汽不够干燥而含水量多,熨烫效果较差。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旨在降低或避免储水罐中出现剩水,并充分利用热能,避免产生的蒸汽含水,以提升熨烫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进液口和出气口;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进液口进入的至少部分液体经由所述加热件的壁面加热后向下流动至加热件的底部。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加热件的一端邻近所述进液口设置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设有导液槽,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导液槽相对设置。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液槽呈环形设置;且/或,所述导液槽的深度H1范围为:1mm≤H1≤3mm;且/或,所述导液槽的宽度W1范围为:1mm≤W1≤3mm;且/或,所述导液槽设有出液缺口,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出液缺口的下方;且/或,所述导液槽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上端设置。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液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槽侧壁和连接两所述槽侧壁的槽底壁,远离所述进液口设置的槽侧壁凸设有挡水板。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并正对所述挡水板设置;且/或,所述进液口的面积S的范围值为:0<S≤5.5mm2。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聚液板,所述聚液板沿所述加热件的周向延伸,并与所述加热件的下端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聚液槽。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聚液槽的宽度W2范围为:2mm≤W2≤8mm;且/或,所述聚液槽的深度H2范围为:2mm≤H2≤10mm。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的外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流筋。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的外侧壁设有至少两导流筋,两所述导流筋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道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加热件的外侧壁。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件形成具有开口的筒状设置,所述加热件将所述加热腔分为主加热腔和辅助加热腔,所述主加热腔形成于所述加热件外,所述辅助加热腔形成于所述加热件内。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还设有挡气板,所述挡气板环绕所述出气口设置,所述挡气板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加热件的上端面,所述挡气板还设有连通加热腔和辅助加热腔的过气口。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有出气筒,所述出气筒一端环绕所述出气口设置,另一端自所述加热件的开口伸入至所述辅助加热腔内。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底座,所述上壳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围合形成所述加热腔,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上壳的上半部分。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的下端凸设有环形设置的第一安装筋和第二安装筋,所述第一安装筋位于所述第二安装筋的外侧,所述第一安装筋和所述第二安装筋与所述底座抵接并围合形成防水空间,所述防水空间内设有密封件。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凹设有环形设置的让位槽,所述第二安装筋的下端安装于所述让位槽内。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让位槽的深度W3范围为:1mm≤W3≤3.5mm。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熨烫设备,包括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进液口和出气口;和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进液口进入的至少部分液体经由所述加热件的壁面加热后向下流动至加热件的底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液口进入的至少部分液体经由所述加热件的壁面加热后向下流动至加热件的底部。在使用时,外部液体(例如水)从进液口进入后,水经由加热件的壁面朝向加热件的底部流动并汽化后,气体向上流动经由壳体的出气口排出。如此,流动的水加快了热转换,少量的水大面积去接触高温的加热件,热能利用充分,产生蒸汽速度提快,加热腔内不会存剩余水,进入的水能够即时汽化实现完全蒸发,进而而不存剩水。水在高热的加热件自上向下自然流动,从而增加热交换速度和增大热交换面积,使得热能分布均匀,热能利用充分,产生的蒸汽干燥而含水量少,提升熨烫效果。同时,水从加热件的上端往下端流,还可长期冲刷加热件的外表面,避免水垢附积,即或有水垢附存,当高热的加热件突然接触冷水,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水垢会收缩拉开断裂,然后被冲刷掉,如此也可提升加热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之底座和加热件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之上壳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的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的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B-B向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蒸汽发生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C-C向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蒸汽发生器19底座10壳体191让位槽11进液口30加热件13出气口31导液槽131出气筒311出液缺口15加热腔313挡水板151主加热腔33导流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进液口和出气口;和/n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进液口进入的至少部分液体经由所述加热件的壁面加热后向下流动至加热件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加热腔,所述壳体还设有连通所述加热腔的进液口和出气口;和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进液口进入的至少部分液体经由所述加热件的壁面加热后向下流动至加热件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上半部分,所述加热件的一端邻近所述进液口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设有导液槽,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导液槽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槽呈环形设置;
且/或,所述导液槽的深度H1范围为:1mm≤H1≤3mm;
且/或,所述导液槽的宽度W1范围为:1mm≤W1≤3mm;
且/或,所述导液槽设有出液缺口,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于所述壳体,并位于所述出液缺口的下方;
且/或,所述导液槽位于所述加热件的上端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槽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槽侧壁和连接两所述槽侧壁的槽底壁,远离所述进液口设置的槽侧壁凸设有挡水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设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并正对所述挡水板设置;
且/或,所述进液口的面积S的范围值为:0<S≤5.5mm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聚液板,所述聚液板沿所述加热件的周向延伸,并与所述加热件的下端的外表面之间形成聚液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液槽的宽度W2范围为:2mm≤W2≤8mm;
且/或,所述聚液槽的深度H2范围为:2mm≤H2≤1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的外侧壁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流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碧军刘道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