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88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包括有机身,及与机身相连接的机翼,及安装于机身尾部的尾翼;所述机翼前端设置涡轮发动机组合,所述机翼采用双凸翼型,所述机身头部下方下部为设置有球形部件,所述球形部件下端与鳍形感应器相连;该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可以达到提升地效飞行器动力、同时减小阻力的目的。

A power lift ground effect vehic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ower lifting ground effect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fuselage, a wing connected with the fuselage, and a tail wing installed at the tail of the fuselage; the front end of the wing is provided with a turbine engine combination, the wing adopts a double convex airfoil, the lower part under the fuselage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spherical part, the lower end of the spherical part is connected with a fin shaped sensor; the power lifting ground Efficiency vehicle can improve the power of ground effect vehicle and reduce the resistance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效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
技术介绍
地效飞行器,也称作翼地效应机,是一种利用翼地效应飞行的飞行器。地效飞行器主要在地效区飞行,也就是贴近地面、水面飞行。地效飞行器当要以比飞机轮船更高的运载效率运作时,如离水面距离过大,地面效应不明显,尽量紧贴水面如果出现机翼机身碰水就很容易失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以达到提升地效飞行器动力、同时减小阻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包括有机身,及与机身相连接的机翼,及安装于机身尾部的尾翼;所述机翼前端设置涡轮发动机组合,所述涡轮发动机组合为射流预冷涡轮/亚燃超燃/双模态超燃冲压组合动力,所述涡轮发动机组合由射流预冷涡轮与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串联作为组合发动机的低速通道,及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组合发动机的高速通道,及安装于涡轮发动机入口的预冷器组成,所述高速通道与低速通道采用并联的形式。所述机翼由机翼主体,及安装于机翼主体前缘的前缘襟翼,及安装于机翼主体后端的后缘襟翼组成。所述机翼采用双凸翼型,所述双凸型中弧线弯曲比较大,可获得较大升阻比,性能优越。所述机翼为三角翼,所述三角翼后掠角为35°~40°。所述较小的后掠角能使能使前缘涡诱导的吸力增量增加,从而背风面的升阻力增量也随之增加。所述机翼前缘襟翼设置有变形前缘,所述变形前缘下垂,所述变形前缘替代展开缝翼提高升力,空气将在机翼表面流动。后缘襟翼铰链轴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采用真空灌注工艺,步骤如下:(1)将按照结构和性能要求制备好的纤维预制体放置在模具上,(2)在真空压力作用下使液态树脂在预制体内流动并浸润纤维,(3)升温固化、冷却脱模。真空灌注工艺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非热压罐低成本复合材料制造技术。所述机身头部下方下部为设置有球形部件,所述球形部件下端与鳍形感应器相连,所述鳍形感应器内部安装有红外线感应装置,当地效飞行器与水面距离过低时,能将信息反馈给地效飞行器反馈与控制机构,启到报警作用。所述机翼翼尖设置端板,所述端板能有效提高机翼升阻比。所述尾翼下端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连接螺旋桨,所述螺旋桨有3个,成正三角形安装。所述第一螺旋桨左下端安装第二螺旋桨,后下端安装第三螺旋桨,进一步增加了地效飞行器动力。本专利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所述动力提升地效飞行通过设置端板,变形前缘,及涡轮发动机组合提高了升阻比,通过设置球形部件减小了所受阻力,通过加装螺旋桨提高了地效飞行器动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00-机身,101-球形部件,102-鳍形感应器,200-机翼,201-机翼主体,202-前缘襟翼,203-后缘襟翼,204-端板,300-尾翼,400-螺旋桨,401-固定机构,402-第一螺旋桨,403-第二螺旋桨,404-第三螺旋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包括有机身100,及与机身100相连接的机翼200,及安装于机身100尾部的尾翼300,所述机翼200前端设置涡轮发动机组合,所述涡轮发动机组合为射流预冷涡轮/亚燃超燃/双模态超燃冲压组合动力,所述涡轮发动机组合由射流预冷涡轮与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串联作为组合发动机的低速通道,及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组合发动机的高速通道,及安装于涡轮发动机入口的预冷器组成,所述高速通道与低速通道采用并联的形式。所述机翼200由机翼主体201,及安装于机翼主体201前缘的前缘襟翼202,及安装于机翼主体201后端的后缘襟翼203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机翼200采用双凸翼型,所述双凸型中弧线弯曲比较大,可获得较大升阻比,性能优越。所述机翼200为三角翼,所述三角翼后掠角为35°~40°。所述较小的后掠角能使能使前缘涡诱导的吸力增量增加,从而背风面的升阻力增量也随之增加。所述机翼前缘襟翼202设置有变形前缘,所述变形前缘下垂,所述变形前缘替代展开缝翼提高升力,空气将在机翼200表面流动。后缘襟翼203铰链轴采用高强度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采用真空灌注工艺,步骤如下:(1)将按照结构和性能要求制备好的纤维预制体放置在模具上,(2)在真空压力作用下使液态树脂在预制体内流动并浸润纤维,(3)升温固化、冷却脱模。真空灌注工艺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非热压罐低成本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如图1所示,所述机身100头部下方下部为设置有球形部件101,所述球形部件101下端与鳍形感应器102相连,所述鳍形感应器102内部安装有红外线感应装置,当地效飞行器与水面距离过低时,能将信息反馈给地效飞行器反馈至控制机构,启到报警作用。所述机翼200翼尖设置端板204,所述端板204能有效提高机翼升阻比。如图1-3所示,所述尾翼300下端设置有固定机构401,所述固定机构401连接螺旋桨400,所述螺旋桨400有3个,成正三角形安装。所述第一螺旋桨402左下端安装第二螺旋桨403,后下端安装第三螺旋桨404,进一步增加了地效飞行器动力。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当涡轮发动机组合工作后,所产生的的气流通过机翼200、机身100“流动,产生较大的垫升力将地效飞行器托起离开水面或地面,整个操作简单,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包括有机身(100),及与机身(100)相连接的机翼(200),及安装于机身(100)尾部的尾翼(300),所述机翼(200)前端设置涡轮发动机组合,所述涡轮发动机组合为射流预冷涡轮/亚燃超燃/双模态超燃冲压组合动力,所述机翼(200)由机翼主体(201),及安装于机翼主体(201)前缘的前缘襟翼(202),及安装于机翼主体(201)后端的后缘襟翼(203)组成;/n所述机身(100)头部下方下部为设置有球形部件(101),所述球形部件(101)下端与鳍形感应器(102)相连,所述鳍形感应器(102)内部安装有红外线感应装置;所述机翼(200)翼尖设置端板(204);所述尾翼(300)下端设置有固定机构(401),所述固定机构(401)连接螺旋桨(4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包括有机身(100),及与机身(100)相连接的机翼(200),及安装于机身(100)尾部的尾翼(300),所述机翼(200)前端设置涡轮发动机组合,所述涡轮发动机组合为射流预冷涡轮/亚燃超燃/双模态超燃冲压组合动力,所述机翼(200)由机翼主体(201),及安装于机翼主体(201)前缘的前缘襟翼(202),及安装于机翼主体(201)后端的后缘襟翼(203)组成;
所述机身(100)头部下方下部为设置有球形部件(101),所述球形部件(101)下端与鳍形感应器(102)相连,所述鳍形感应器(102)内部安装有红外线感应装置;所述机翼(200)翼尖设置端板(204);所述尾翼(300)下端设置有固定机构(401),所述固定机构(401)连接螺旋桨(4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提升地效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发动机组合由射流预冷涡轮与亚燃超燃冲压发动机串联作为组合发动机的低速通道,及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组合发动机的高速通道,及安装于涡轮发动机入口的预冷器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源顾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镇江校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