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69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握力架中部转动安装曲轴,曲轴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套杆,每个套杆通过中间杆铰接一个拉把;拉把的两侧在滑槽内滑动;握力架一侧安装摩擦轮,摩擦轮安装在曲轴上,摩擦轮外圆处与压板通过摩擦垫接触,压板上端安装螺纹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曲轴,以驱动曲轴为运动方式,交替式的拉动两边的拉把,拉把以滑槽的轨道反复运动,以达到训练左右手的握力。滑槽和滑块的设计,可以让第一拉把和第二拉把按滑槽轨道运动,便于拉动第一拉把和第二拉。在曲轴上安装摩擦轮,通过压板上的摩擦垫压住摩擦轮,以增加摩擦轮的转动阻力,以此调节训练握力的力度。

A new grip strength train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grip training devic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grip frame rotates to install the crankshaft, two sleeve rods are installed on the crankshaft, and each sleeve rod is hinged with a pull handle through the middle rod; both sides of the pull handle slide in the sliding groove; one side of the grip frame is installed with a friction wheel, which is installed on the crankshaft, the outer circle of the friction wheel contacts with the pressing plate through the friction pa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pressing plate is installed with a threaded rod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crankshaft, which drives the crankshaft as the movement mode, alternately pulls the pull handles on both sides, and the pull handle moves repeatedly in the track of the chute, so as to achieve the grip strength of the left and right hands. The design of chute and slide block can make the first handle and the second handle move according to the chute track,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pulling the first handle and the second handle. Install the friction wheel on the crankshaft, press the friction wheel through the friction pad on the pressing plate to increase the rotation resistance of the friction wheel, so as to adjust the strength of the training gr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
技术介绍
握力反映人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是全身肌力的一个方面。握力大,说明人从事手腕精细工作的能力强,同时对全身活动也起重要作用。握力大小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屈指肌肉在等张收缩时产生力量,叫动力性握力,是握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二是屈指肌肉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叫静力性肌力。它能通过用力,使手指维持一定姿势,各小肌肉群间保持合力。三是正确的握姿,它对那些在握持动作中起对抗、协同和固定作用的手部小肌群起协调作用。现在的握力训练器以弹簧的弹力为阻力,压缩弹簧的方式做到训练握力的作用,但这种握力器以弹簧的弹力为训练强度,不能调节训练强度。想要调节强度的话只能更换弹簧。再有,弹簧使用久后弹力削弱,损坏快,影响握力训练效果。现有的握力器均以单手训练为主,要俩手锻炼的话,只能用两个握力器同时训练,不方便。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包括握力架、第一拉把、第一中间杆、第一套杆、曲轴、第二套杆、第二中间杆、第二拉把、滑槽、摩擦轮和压板,所述握力架形状为四方形,其中部两侧设置有圆孔,该圆孔中穿入安装曲轴并转动连接,所述曲轴上安装有第一套杆和第二套杆并均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杆外侧铰接第一中间杆的一端,所述第一中间杆另一端铰接第一拉把;所述第二套杆外侧铰接第二中间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中间杆另一端与第二拉把铰接;所述第一拉把和第二拉把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滑槽,所述滑槽固定安装在握力架内侧壁,第一拉把和第二拉把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握力架一侧边中部设置有沉头孔,该沉头孔内放入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中部安装在曲轴上,所述摩擦轮外圆处设有压板,所述压板为圆弧形板,内侧设有摩擦垫,压板通过摩擦垫与摩擦轮接触,所述压板上端转动连接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握力架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握力架两端外侧表面设为弧形。优选的,所述滑槽内设有T型槽,该T型槽内滑动连接滑块,所述滑槽通过滑槽螺钉固定在握力架上。优选的,所述曲轴中部采用可拆式设计,采用曲轴螺钉将曲轴的两边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把和第二拉把形状为环形,内侧表面相对设计有放手指的曲面。优选的,所述摩擦轮外部盖住端盖,所述端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握力架外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曲轴,以驱动曲轴为运动方式,交替式的拉动两边的拉把,拉把以滑槽的轨道反复运动,以达到训练左右手的握力。滑槽和滑块的设计,可以让第一拉把和第二拉把按滑槽轨道运动,便于拉动第一拉把和第二拉。在曲轴上安装摩擦轮,通过压板上的摩擦垫压住摩擦轮,以增加摩擦轮的转动阻力,以此调节训练握力的力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的拉动第二拉把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的拉动第一拉把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的滑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的曲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A处的放大图。图中:1、握力架;2、第一拉把;3、第一中间杆;4、第一套杆;5、曲轴;6、第二套杆;7、第二中间杆;8、第二拉把;9、滑槽;10、摩擦轮;11、端盖;12、螺纹杆;13、压板;14、摩擦垫;15、滑块;16、滑槽螺钉;17、曲轴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包括握力架1、第一拉把2、第一中间杆3、第一套杆4、曲轴5、第二套杆6、第二中间杆7、第二拉把8、滑槽9、摩擦轮10和压板13。握力架1形状为四方形,握力架1两端外侧表面设为弧形,便于双手握住握力架1,且让手感到舒适感。握力架1的中部两侧设置有圆孔,该圆孔中穿入安装曲轴5并转动连接,曲轴5可以在握力架1内侧转动,曲轴5一侧转动套接安装第一套杆4,另一侧转动套接安装第二套杆6。第一套杆4外侧铰接第一中间杆3的一端,第一中间杆3另一端铰接第一拉把2,拉动第一拉把2,使得第一套杆4可以带动曲轴5转动;第二套杆6外侧铰接第二中间杆7的一端,第二中间杆7另一端与第二拉把8铰接,拉动第二拉把8,使得第二套杆6可以带动曲轴5转动;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滑槽9,滑槽9内设有T型槽,该T型槽内滑动连接滑块15,滑槽9通过滑槽螺钉16固定在握力架1上,滑槽9端部与握力架1内侧壁保留有距离,该距离为了便于将第一拉把2或第二拉把8两端的滑块15放入滑槽9内。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5,滑块15可与第一拉把2或第二拉把8采用一体式设计,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通过滑块15与滑槽9滑动连接,滑槽9起到限定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的运动轨迹的作用。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形状为环形,内侧表面相对设计有放手指的曲面,便于用手指握住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曲轴5中部采用可拆式设计,采用曲轴螺钉17将曲轴5的两边固定连接,此设计便于将曲轴5安装在握力架1内侧。握力架1一侧边中部设置有沉头孔,该沉头孔内放入摩擦轮10,摩擦轮10中部安装在曲轴5上,摩擦轮10随着曲轴5转动;摩擦轮10外圆处设有压板13,压板13为圆弧形板,圆弧的弧度与摩擦轮10外圆相同,压板13内侧设有摩擦垫14,采用粘接方式固定,压板13通过摩擦垫14与摩擦轮10接触,通过摩擦垫14压紧摩擦轮10以增加摩擦轮10转动的阻力,从而增加曲轴5转动的阻力,摩擦垫14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压板13上端转动连接螺纹杆12,螺纹杆12与握力架1螺纹连接,通过从沉头孔外部转动螺纹杆12,螺纹杆12转动相对握力架1移动,可以调节压板13与摩擦轮10的距离,进而调节压板13对摩擦轮10的压紧程度。摩擦轮10外部盖住端盖11,端盖11通过螺钉固定在握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包括握力架(1)、第一拉把(2)、第一中间杆(3)、第一套杆(4)、曲轴(5)、第二套杆(6)、第二中间杆(7)、第二拉把(8)、滑槽(9)、摩擦轮(10)和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握力架(1)形状为四方形,其中部两侧设置有圆孔,该圆孔中穿入安装曲轴(5)并转动连接,所述曲轴(5)上安装有第一套杆(4)和第二套杆(6)并均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杆(4)外侧铰接第一中间杆(3)的一端,所述第一中间杆(3)另一端铰接第一拉把(2);所述第二套杆(6)外侧铰接第二中间杆(7)的一端,所述第二中间杆(7)另一端与第二拉把(8)铰接;所述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滑槽(9),所述滑槽(9)固定安装在握力架(1)内侧壁,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5),通过滑块(15)与滑槽(9)滑动连接;所述握力架(1)一侧边中部设置有沉头孔,该沉头孔内放入摩擦轮(10),所述摩擦轮(10)中部安装在曲轴(5)上,所述摩擦轮(10)外圆处设有压板(13),所述压板(13)为圆弧形板,内侧设有摩擦垫(14),压板(13)通过摩擦垫(14)与摩擦轮(10)接触,所述压板(13)上端转动连接螺纹杆(12),所述螺纹杆(12)与握力架(1)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握力训练器,包括握力架(1)、第一拉把(2)、第一中间杆(3)、第一套杆(4)、曲轴(5)、第二套杆(6)、第二中间杆(7)、第二拉把(8)、滑槽(9)、摩擦轮(10)和压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握力架(1)形状为四方形,其中部两侧设置有圆孔,该圆孔中穿入安装曲轴(5)并转动连接,所述曲轴(5)上安装有第一套杆(4)和第二套杆(6)并均采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套杆(4)外侧铰接第一中间杆(3)的一端,所述第一中间杆(3)另一端铰接第一拉把(2);所述第二套杆(6)外侧铰接第二中间杆(7)的一端,所述第二中间杆(7)另一端与第二拉把(8)铰接;所述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滑槽(9),所述滑槽(9)固定安装在握力架(1)内侧壁,第一拉把(2)和第二拉把(8)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块(15),通过滑块(15)与滑槽(9)滑动连接;所述握力架(1)一侧边中部设置有沉头孔,该沉头孔内放入摩擦轮(10),所述摩擦轮(10)中部安装在曲轴(5)上,所述摩擦轮(10)外圆处设有压板(13),所述压板(13)为圆弧形板,内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令大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