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444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连接结构,包括推动部、提示件;推动部受到外力移动,提示件根据推动部发生移动,提示件产生移动表示插头与插座之间建立信号传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又能提供插头与插座之间建立稳定信号传输的连接结构。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a pushing part and a prompt part; the pushing part moves under external force, and the prompt part moves according to the pushing part, and the prompt part generates a movement, indicating that a signal transmission is established between the plug and the socke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mple structure, and also provides a connection structure that can establish a stable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plug and the so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柜用二次插件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抽屉式配电柜由于抽屉柜在操作维护性方面有优越性而越来越多地用在电力系统中。一次信号和二次信号的进出线回路的电器元件(也称为一次插件和二次插件)都集成在抽屉中,抽屉可收纳在配电柜中并且通过抽屉的抽拉来实现一次信号和二次信号的通断控制。然而,随着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电气设备与控制器需要越来越多的通信,而抽屉二次插件同时用于传输二次信号和通讯信号。现有技术的抽屉式配电柜在传输通信信号时不能满足要求。期望能够对现有技术的抽屉式配电柜进行改进以满足对通信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又能提供插头与插座之间建立稳定信号传输的连接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连接结构,包括推动部、提示件;推动部受到外力移动,提示件根据推动部发生移动,提示件产生移动表示插头与插座之间建立信号传输。进一步的,推动部包括导引部和按键部,导引部与按键部套接;导引部中间设置矩形贯穿孔,按键部设置在矩形贯穿孔内。进一步的,按键部包括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上接触部整体呈矩形与矩形贯穿孔相匹配,上接触部的两端设置下接触部,下接触部采用对称设置,上接触部两端的下接触部的整体长度大于上接触部的长度。进一步的,下接触部设置切斜导角。进一步的,提示件包括提示件本体和弹簧,提示件本体上设置弹簧槽与弹簧接触。进一步的,提示件本体包括底座和突出,底座远离突出一侧的两端设置矩形突板,弹簧槽设置在底座该侧的中央,突出设置在底座另一侧的中央。进一步的,底座在设置突出的一侧设置导角。进一步的,弹簧槽采用圆柱形。进一步的,导引部两端设置安装结构,安装结构突出于导引部。进一步的,安装结构中间设置梯形槽口,梯形槽口的两端设置限位钩,限位钩采用倒直角梯形。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型材结构简单,实现电柜抽屉的信号传输建立和信号的交互,即集成了数据线,并通过连接结构进行信息提示,采用机械结构来进行提示,大大降低了维修次数,且更方便使用者确认信号的建立。可通过抽拉在配电柜中的抽屉来实现信号的通断控制,不单独设置连接结构的相应移动距离,即可通过插头和插座的紧配合来确保信号连接的稳定,也可以通过抽屉本身的重量来确保连接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滑动导引图;图3为本技术的数据线接头和电力线接头插入的插头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插头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4的插头反面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数据线接头和电力线接头插入插座的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的导引部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的按键部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的弹簧结构图;图10为本技术的提示件本体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的图10的提示件本体反面结构图;图12为本技术的插座部分爆炸图;图13为本技术的对接结构图;图14为本技术的插头插座接触后的结构图;图15为本技术的图14的A处放大图;图16为本技术的插头插座连接后的外部结构图;图17为本技术的插头插座连接后的部分剖视结构图;图18为本技术的应用于电柜抽屉的结构图。图中标识:插头1、接口2、插座电力线接口21、插座数据线接口22、导引孔23、上限位钩25、插座3、安装槽31、限位弹簧槽32、下限位钩33、导引部4、矩形贯穿孔41、按键部5、下接触部51、上接触部52、提示件本体6、突出61、底座导角62、弹簧槽63、接口弹簧7、弹簧8、限位板9、限位孔91、电力线接头的插入部分11a、电力线接头伸出部分11b、安置数据线接头的槽12、导引柱13、下压突出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连接结构包括推动部、提示件,推动部受到外力移动,提示件根据推动部发生移动。一般提示件受到推动部下移的带动,提示件相对推动部而向右平移。连接结构还包括限位板9,限位板9设置在插座3的两端,插座3相应位置设置限位板9的安装槽31供限位板9安装;限位板9包括安装部和限位部,限位部和安装部都呈现为矩形,安装部的长度、宽度小于限位部的长度宽度;安装部上设置安装孔,限位部上设置限位孔91,安装孔和限位孔91都采用矩形;插座3对应位置处设置倾斜板,倾斜板大小与安装孔大小适配,形成倾斜板固定限位板9。即将限位板9沿着安装槽31固定在插座3的两端。限位孔91与推动部配合,推动部初始位置在限位孔91内。推动部包括导引部4和按键部5,导引部4与按键部5套接,导引部4中间设置矩形贯穿孔41,按键部5设置在矩形贯穿孔41内。导引部4两端设置安装结构,安装结构突出于导引部4。安装结构中间设置梯形槽口,梯形槽口的两端设置限位钩,限位钩采用倒直角梯形。即将导引部4在插座3特定位置上向下移动,而插座3特定位置处会使得安装结构发生形变而向内压缩,其中梯形槽口提供了可以形变的距离。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后产生形变的限位设置不存在了,因此会产生复原的力而向外回弹,回到原来的形状,从而安装好了导引部4。按键部5包括上接触部52和下接触部51,上接触部52整体呈矩形与矩形贯穿孔41相匹配,上接触部52的两端设置下接触部51,下接触部51采用对称设置,上接触部52两端的下接触部51的整体长度大于上接触部52的长度。下接触部51设置切斜导角,以此来实现控制提示件相对推动部进行水平方向移动。提示件包括提示件本体6和弹簧8,提示件本体6上设置弹簧槽63与弹簧8接触,弹簧槽63采用圆柱形;提示件本体6包括底座和突出61,底座远离突出61一侧的两端设置矩形突板,弹簧槽63设置在底座该侧的中央,突出61设置在底座另一侧的中央;底座在设置突出61的一侧设置底座导角62。底座导角62与下接触部51设置的切斜导角相适配。实现整体上通过提示件的水平方向移动,给使用者带来接触的信息,即提示件移出时就会产生咔的声音,表示插头1与插座3之间建立信号传输。实施例二:如图所示,插件结构,包括插头1、插座3,插头1包括数据线接头和电力线接头,插座3上相应的设置有对应的接口2,插头1与插座3滑动地接合;插头1两端设置下压突出14,插座3两端相应设置连接结构,以确认插头1与插座3之间建立信号传输。即只要将插头1向插座3滑动地接合,此时插头1的下压突出14会带动连接结构,从而明确知道是不是已经建立信号传输。插头1上设置导引柱13,插座3上靠近插头1的一侧的相应位置处设置导引孔23。以确保在插拔时不会出现错位的情况,提高使用规范程度,降低不必要的损害,即提供了插头1向插座3滑动时引导的路线,保证了需要对接的接口2之间的连接。电力线接头采用常规的插拔针,即在插头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部、提示件;推动部受到外力移动,提示件根据推动部发生移动,提示件产生移动表示插头与插座之间建立信号传输。/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动部、提示件;推动部受到外力移动,提示件根据推动部发生移动,提示件产生移动表示插头与插座之间建立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推动部包括导引部和按键部,导引部与按键部套接;导引部中间设置矩形贯穿孔,按键部设置在矩形贯穿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按键部包括上接触部和下接触部,上接触部整体呈矩形与矩形贯穿孔相匹配,上接触部的两端设置下接触部,下接触部采用对称设置,上接触部两端的下接触部的整体长度大于上接触部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接触部设置切斜导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提示件包括提示件本体和弹簧,提示件本体上设置弹簧槽与弹簧接触;其中弹簧槽采用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登攀王艳胜蔡恒才
申请(专利权)人:万控智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