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7704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包括软管、硬管、过渡接头,所述过渡接头的两端分别与软管及硬管连接,在软管及过渡接头的外侧进行橡胶层包胶,所述过渡接头外包覆的橡胶层上扣压有扣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大大提升软硬管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使得本申请能够在高低温及高压气氛中使用,进而可以在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管路中使用。

A sealing system of high pressure soft and hard pipeline conn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igh-pressure soft and hard pipeline connection seal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hose, a hard pipe and a transition joint. The two ends of the transition join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hose and the hard pipe, the rubber layer is coat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hose and the transition joint, and the rubber layer covered by the transition joint is buckled with a buckle sleev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seal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soft and hard pipes, so that the application can be used in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atmosphere, and then can be used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pipelin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对舒适性体验的需求不断提升,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新能源电动交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新能源电动汽车对于续航里程要求的提高,热管理在城市电动交通的普及、电池寿命的延长、续航能力的提升和驱动系统性能改善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热泵空调是纯电动汽车制热有效解决方案。在动力电池没有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要保证低能耗制热,热泵空调是为数不多的可行技术,效能系数比PTC加热高出很多,可以有效延长续航里程。传统空调制冷剂为R134a,空调系统压力根据工况可分为高压、低压两种,其中:高压13bar左右,低压1bar-3bar。所以R134a只是作为向环保产品过渡中的替代品,全面淘汰只是时间问题。热泵空调制冷剂采用的是R744(CO2)二氧化碳制冷剂,高压管工作压力170bar,极限高温气候条件下管路内最高压力可达300bar。低压管工作压力130bar,同理,在极限高温气候条件下管路内压强也会大幅上升。同时工作温度最低-40℃,最高180℃。因此传统汽车空调软管总成无法承受环境温度-40℃至180℃,系统压力130-170bar(极限压力300bar)的要求。如果无法承受高温高压的话,在新能源汽车中使用时,只能采用电热丝进行空调加热,无法采用热泵技术进行制热。采用电热丝进行加热将大大降低汽车的续航里程;若全部用硬管连接,虽然可以解决管路的密封问题,但是由于汽车内部空间的局限性,无法全部采用硬管,必须采用软管和硬管结合的管路总成。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二氧化碳冷媒、适应高低温交变以及高压工况的空调管路,需要严格确保连接件的密封性以适应高低温、高压气氛,这是现在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102478139B公开了一种导管接头,包括软质管、硬质管和套管。硬质管包括插入部,插入部从软质管的端部插入软质管的内部。套管配置在插入部和软质管的径向外部,并将软质管压向插入部。插入部包括设置在插入部的外表面上的波纹面和设置在位于插入部的顶端侧的外表面上的柱面。套管包括第一小直径部和第二小直径部,第一小直径部配置在波纹面的径向外部并将软质管压向波纹面,第二小直径部设置在柱面的径向外部并将软质管压向柱面。虽然该专利也可以实现软硬管之间的连接,但是该种导管接头无法在高压条件下使用,因此无法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中。中国专利CN108916498A公开了一种R744空调管与转换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包括R744空调管以及转换连接组件,R744空调管由内至外依次为阻隔层、第一橡胶层、增强层及第二橡胶层;所述转换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头、转换连接管、外套管,连接头的一端与阻隔层的一端固定连接,转换连接管由套接部和管道连接部组成,所述套接部配置在所述连接头上,所述外套管配置在第二橡胶层以及套接部上后,外套管与第二橡胶层和套接部固定,所述连接头的周面上设有装配槽,所述套接部的内周面上设有与所述装配槽对应的凸台,在扣压作用力下使套接部上的凸台配合到所述装配槽中后,使得套接部与连接头固定成一体。但是该专利由于采用密封圈进行密封,在工作条件下的高低温气氛中由于密封圈和其它部分的橡胶材料的老化特性会导致漏气。而且该连接结构在进行扣压时由于不锈钢材料的形变产生形变马氏体或奥氏体孪晶,在含有形变马氏体或奥氏体孪晶的区域容易产生开裂导致泄漏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具有承高压、耐高温、耐振动的特性,从而可以应用在高压空调管路中,方便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中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该系统包括软管、硬管、过渡接头、扣套。所述过渡接头的壁厚为软管壁厚的5-20倍,过渡接头的两端分别与软管及硬管连接,在软管及过渡接头的外侧进行橡胶层包胶,所述过渡接头外包覆的橡胶层上扣压有扣套。优选地,使用的软管为金属波纹管。更加优选地,上述使用的金属波纹管为不锈钢材质的金属波纹管。优选地,在生产时,先将所述金属波纹管截取成规定长度后与所述过渡接头连接,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避免金属波纹管先包胶、然后截取管件再进行过渡接头焊接后接头外侧没有橡胶层包覆,扣套扣压位置无法定位在过渡接头外侧。如果扣压在金属波纹管外侧的橡胶层,扣压受力区域波纹管会产生形变,材料组织会有形变马氏体或奥氏体孪晶,在高压下波纹管形变区域容易产生开裂导致泄漏发生。优选地,所述橡胶层包括:包在所述金属波纹管外的橡胶内层、缠绕编织在所述橡胶内层外的增强层、包在所述增强层外的橡胶外层。优选地,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焊接连接,或者可以采用铆合连接。在铆合连接时,可以通过挤压实现软管和过渡接头的过盈铆合连接。在焊接连接时,软管可以插入过渡接头后,通过接触面进行焊接,也可以将软管与过渡接头端面对端面焊接连接。更加优选地,所述金属波纹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经激光焊接、铜钎焊或等离子弧焊进行连接。更加优选地,所述金属波纹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经焊接后使用的增强层为高强度芳纶线、涤纶线或金属丝编织层,优选可以采用金属丝编织层,保证软管的强度及弯曲回弹性。更加优选地,所述金属波纹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经铜钎焊,在铜钎焊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金属波纹管实际上就已经进行了固溶处理,该种焊接方式可以消除金属波纹管材料中的马氏体或奥氏体孪晶,此时使用的增强层为高强度芳纶线、涤纶线或金属丝编织层,优选可以采用高强度芳纶线、涤纶线,保证软管的强度。更加优选地,金属丝编织层的材质为镀黄铜的合金钢。优选地,所述过渡接头的外侧面设有相互平行的环状凸起,从而能够使得包胶后接头轴向抗拉脱力更强,过渡接头的外端面伸出橡胶层外与所述硬管连接。优选地,扣套与所述过渡接头铆扣连接,扣套的内侧面设有相互平行的环形齿状凸起且端部有凸台,扣压时扣套凸台铆扣卡入过渡接头端部凹槽内,环形齿状凸起卡入接头外侧橡胶,可以大大增加过渡接头轴向抗拉脱力。优选地,使用的硬管可以采用不锈钢材质管材,或者采用铝合金材质,与所述过渡接头焊接连接或过盈铆合连接。更加优选地,硬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经激光焊接、铜钎焊、等离子弧焊、氩弧焊或感应焊进行连接。优选地,伸出橡胶层外的过渡接头的外表面上镶嵌有铝合金接头,该铝合金接头与过渡接头之间经过盈配合连接,过渡接头的外表面仍然设有环形齿状凸起,从而铝合金接头在进行扣压连接时轴向抗拉脱力更强并提升耐高压密封能力。更加优选地,所述过渡接头的外表面与铝合金接头内侧之间还设有铜圈,利用铜圈使得过渡接头和铝合金接头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所述铝合金接头的外表面上扣压有外侧扣套,该外侧扣套的内表面为凸出的环状齿形结构,从而在扣压时卡入铝合金接头,可以大大增加轴向抗拉脱力并提升耐高压密封能力,并且在铝合金接头上还设置有一圈定位槽,外侧扣套可以很方便得卡扣在定位槽内,固定外侧扣套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该系统包括软管、硬管,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过渡接头,该过渡接头的壁厚为软管壁厚的5-20倍,/n所述过渡接头的两端分别与软管及硬管连接,在软管及过渡接头的外侧进行橡胶层包胶,/n所述过渡接头外包覆的橡胶层上扣压有扣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该系统包括软管、硬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过渡接头,该过渡接头的壁厚为软管壁厚的5-20倍,
所述过渡接头的两端分别与软管及硬管连接,在软管及过渡接头的外侧进行橡胶层包胶,
所述过渡接头外包覆的橡胶层上扣压有扣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金属波纹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为不锈钢材质的金属波纹管。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截取成规定长度后与所述过渡接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包括:
包在所述金属波纹管外的橡胶内层、缠绕编织在所述橡胶内层外的增强层、包在所述增强层外的橡胶外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渡接头采用焊接连接或过盈铆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插入所述过渡接头后端面之间进行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经接触面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经激光焊接、铜钎焊或等离子弧焊进行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经激光焊接,所述增强层为芳纶丝编织层、涤纶编织层或金属丝编织层。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压软硬管路连接密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与所述过渡接头经铜钎焊连接,所述增强层为芳纶丝编织层、涤纶编织层或金属丝编织层。


1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士力卢春鸿宋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众源燃油分配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