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军建专利>正文

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7008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壳体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壳体内壁上下两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动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该岩土工程抗震结构,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和第二弹簧,人们将设备放置在载物板表面,当设备受到竖直方向的震动时会带动载物板向下移动,载物板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第二弹簧便能够对其起到减震作用,当设备受到水平方向的震动时,会带动壳体左右移动,壳体带动第三弹簧收缩,第三弹簧在收缩的过程中便能够对设备起到减震作用,从而能够对设备起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缓冲作用,能够对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

A seismic structur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eotechnical anti-seismic structur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cluding a bottom plate,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overlapped with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hell,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top and bottom ends of the two sliding devices. Through setting buffer device and second spring, people place the equipm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load plate. When the equipment is vibrat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t will drive the load plate to move down. The load plate will drive the moving rod to move down through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second spring can play a role of shock absorption. When the equipment is vibrated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it will drive the left side of the shell When moving to the right, the shell will drive the third spring to shrink, and the third spring can play a role of shock absorption on the equipment in the process of shrinking, so as to play a role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buffer on the equipment, and play a good role in protecting the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
,具体为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岩土工程是欧美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岩土工程勘探的过程中会对岩土进行破碎、钻探、打孔等工作,因此会使用到抗震机构来对勘探时使用的设备进行减震,现有的岩土工程抗震机构功能简单,只能够起到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减震作用,而设备在工作时环境复杂,仅具有水平或竖直单一的方向的减震功能,不能够对设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岩土工程抗震机构功能简单,只能够起到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减震作用,而设备在工作时环境复杂,仅具有水平或竖直单一的方向的减震功能,不能够对设备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壳体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壳体内壁上下两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动装置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动装置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杆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滑动装置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壳体内壁的下表面。所述活动杆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上表面穿过壳体上表面开设的通孔并与载物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正面的左右两侧通过两个第一销轴与两个连接杆背面的上方铰接,所述连接杆背面的下方通过第二销轴与连接块的正面铰接,且两个连接块的相对面分别与缓冲装置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壳体内壁下表面开设的滑槽中。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两个固定板相远离的一面均卡接有两个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内套接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右侧面,所述第二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右侧面,所述第三弹簧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套的左侧面。优选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壳体内壁的上下两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的左端与活动杆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一滑套的下表面与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形状为T形,所述滑块的形状为T形。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伸缩杆和第二弹簧的右端均固定在连接块的左侧面,所述伸缩杆和第二弹簧的左端均固定在左侧连接块的右侧面。优选的,所述底板下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且四个安装孔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处。优选的,所述第二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尺寸大于第二滑杆的尺寸。(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该岩土工程抗震结构,通过设置缓冲装置和第二弹簧,人们将设备放置在载物板表面,当设备受到竖直方向的震动时会带动载物板向下移动,载物板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活动杆通过第一销轴、连接杆和第二销轴的作用下带动缓冲装置内的第二弹簧伸张,第二弹簧便能够对其起到减震作用,当设备受到水平方向的震动时,会带动壳体左右移动,壳体带动第三弹簧收缩,第三弹簧在收缩的过程中便能够对设备起到减震作用,从而能够对设备起到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缓冲作用,能够对设备起到良好的保护。2、该岩土工程抗震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活动杆向下移动会带动第一滑套向下移动,第一滑套会带动第一弹簧收缩,第一弹簧在收缩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对载物板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设备的抗震效果更好,通过设置第二滑杆和第二滑套,能够对壳体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壳体仅能够进行左右移动,不会发生前后或上下移动,通过设置滑动装置,滑动装置内的第一滑套能够使活动杆在移动时不会发生倾斜,从而使载物板在移动时更加平稳。3、该岩土工程抗震结构,通过设置滑块和滑槽的形状为T形,能够避免滑块在滑动时脱离滑槽,使连接块在移动时更加稳定,通过设置安装孔,安装孔能够方便人们将底板进行固定,从而避免本技术在使用时发生移动,通过设置限位块,限位块能够对第二滑杆起到限位的功能,从而使第二滑杆始终在第二滑套内进行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部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壳体、3滑动装置、31第一滑杆、32第一滑套、4第一弹簧、5活动杆、6通孔、7连接板、8载物板、9第一销轴、10连接杆、11第二销轴、12连接块、13缓冲装置、131第二弹簧、132伸缩杆、14滑槽、15滑块、16固定板、17第二滑套、18第二滑杆、19限位块、20第三弹簧、2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下表面开设有四个安装孔21,且四个安装孔21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下表面的四角处,通过设置安装孔21,安装孔21能够方便人们将底板1进行固定,从而避免本技术在使用时发生移动,底板1的上表面与壳体2的下表面搭接,壳体2内壁上下两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动装置3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滑动装置3包括第一滑杆31,第一滑杆3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壳体2内壁的上下两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滑杆31的表面套接有第一滑套32,第一滑套32的左端与活动杆5的右端连接,第一滑套32的下表面与第一弹簧4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动装置3,滑动装置3内的第一滑套32能够使活动杆5在移动时不会发生倾斜,从而使载物板8在移动时更加平稳,且两个滑动装置3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杆5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滑动装置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4,通过设置第一弹簧4,活动杆5向下移动会带动第一滑套32向下移动,第一滑套32会带动第一弹簧4收缩,第一弹簧4在收缩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对载物板8起到缓冲的作用,使设备的抗震效果更好,第一弹簧4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滑动装置3的下表面,第一弹簧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内壁的下表面。活动杆5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且连接板7的上表面穿过壳体2上表面开设的通孔6并与载物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载物板8,能够方便人们放置岩土工程勘探时使用的设备,活动杆5正面的左右两侧通过两个第一销轴9与两个连接杆10背面的上方铰接,连接杆10背面的下方通过第二销轴11与连接块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与壳体(2)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壳体(2)内壁上下两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动装置(3)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动装置(3)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杆(5)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滑动装置(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弹簧(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内壁的下表面;/n所述活动杆(5)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且连接板(7)的上表面穿过壳体(2)上表面开设的通孔(6)并与载物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5)正面的左右两侧通过两个第一销轴(9)与两个连接杆(10)背面的上方铰接,所述连接杆(10)背面的下方通过第二销轴(11)与连接块(12)的正面铰接,且两个连接块(12)的相对面分别与缓冲装置(13)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滑动连接在壳体(2)内壁下表面开设的滑槽(14)中;/n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且两个固定板(16)相远离的一面均卡接有两个第二滑套(17),所述第二滑套(17)内套接有第二滑杆(18),所述第二滑杆(18)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右侧面,所述第二滑杆(18)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弹簧(20),所述第三弹簧(20)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右侧面,所述第三弹簧(20)的右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套(17)的左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土工程抗震结构,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与壳体(2)的下表面搭接,所述壳体(2)内壁上下两侧面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滑动装置(3)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动装置(3)的相对面分别与活动杆(5)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装置(3)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顶端固定连接在滑动装置(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弹簧(4)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内壁的下表面;
所述活动杆(5)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且连接板(7)的上表面穿过壳体(2)上表面开设的通孔(6)并与载物板(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5)正面的左右两侧通过两个第一销轴(9)与两个连接杆(10)背面的上方铰接,所述连接杆(10)背面的下方通过第二销轴(11)与连接块(12)的正面铰接,且两个连接块(12)的相对面分别与缓冲装置(13)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滑动连接在壳体(2)内壁下表面开设的滑槽(14)中;
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6),且两个固定板(16)相远离的一面均卡接有两个第二滑套(17),所述第二滑套(17)内套接有第二滑杆(18),所述第二滑杆(18)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右侧面,所述第二滑杆(18)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弹簧(20),所述第三弹簧(20)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右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建
申请(专利权)人:张军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