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锁和购物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914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互联锁和购物车,智能互联锁包括壳体、锁芯组件、控制电路板;锁芯组件包括锁销、上锁顶柱、上锁卡片、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控制电路板包括主控芯片、驱动组件和交互组件;壳体上设置有上锁卡槽,上锁卡片设置在上锁卡槽内;壳体上还设置有锁孔,锁孔与上锁卡槽垂直设置,上锁顶柱设置在锁孔内;锁销上设置有凹槽;上锁卡片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开锁时,用户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发送开锁指令,主控芯片控制驱动组件推动上锁卡片移动,第二弹性组件被压缩,第一开口、锁孔、凹槽重合,第一弹性组件带动上锁顶柱将锁销顶出锁孔,以实现开锁。用户不需要使用硬币就可以实现购物车解锁,解锁过程方便,快捷。

Smart Internet lock and shopping car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ntelligent interconnection lock and a shopping cart. The intelligent interconnection lock comprises a shell, a lock cylinder component and a control circuit board. The lock cylinder component comprises a lock pin, a lock top post, a lock card, a first elastic component and a second elastic component. The control circuit board comprises a main control chip, a drive component and an interaction component.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lock card slot, and the lock card is arranged on the lock card In the slot; the shell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lock hole, which is vertically arranged with the lock card slot, and the lock top post is arranged in the lock hole; the lock pin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lock card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opening and the second opening which are mutually connected; when unlocking, the user sends the unlocking instruction through the external control equipment, and the main control chip controls the driving component to push the lock card to move, and the second elastic component is pressed The first opening, lock hole and groove are overlapped. The first elastic component drives the lock pillar to push the lock pin out of the lock hole to realize unlocking. Users do not need to use coins to unlock the shopping cart. The unlocking process is convenient and fa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互联锁和购物车
本技术涉及锁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互联锁和购物车。
技术介绍
为了方便顾客或使用者方便购物、运载物品,现在各大小超市、卖场等场合的购物车已经非常普及。因此,如何管理好购物车就成了商家的一个难题。现在主要有两种管理方法:一是人工去整理使用完后摆放的购物车,但是人工整理购物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人们随意摆放的购物车,会使得商场凌乱,影响其他人的正常购物;二是在车上加装机械锁,来起到一定的规范取车和还车行为作用。现有技术中的机械锁,多是购物者通过投放硬币来将购物车锁进行解锁,也就是拔出自己所选择的购物车上所连接的前一辆购物车上的带有链条的锁定片来实现取车。购物者用车完毕后,会为了取回自己的硬币而自觉的返回购物车放置点,并将购物车返还并锁上。但传统的购物车锁只能通过硬币来使购物车锁解锁。当购物者没有硬币时,就无法对购物车解锁,也就无法使用购物车,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互联锁和购物车,以克服目前当购物者没有硬币时,就无法对购物车解锁,也就无法使用购物车,使用较为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互联锁,包括壳体、锁芯组件、控制电路板;所述锁芯组件和所述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锁芯组件包括锁销、上锁顶柱、上锁卡片、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套设在所述上锁顶柱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上锁卡片远离所述锁孔的一侧;r>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主控芯片、驱动组件和交互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交互组件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上锁卡槽,所述上锁卡片设置在所述上锁卡槽内;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与所述上锁卡槽垂直设置,所述上锁顶柱设置在所述锁孔内;所述锁销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上锁卡片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锁销和所述上锁顶柱的直径;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锁销和所述上锁顶柱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凹槽的直径;开锁时,用户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发送开锁指令,所述交互组件将接收到的所述开锁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驱动组件推动所述上锁卡片移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被压缩,所述第一开口、所述锁孔、所述凹槽重合,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带动所述上锁顶柱将所述锁销顶出锁孔,以实现开锁;上锁时,用户将所述锁销插入所述锁孔内,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开口重合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推送所述上锁卡片移动,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锁孔、所述凹槽重合,实现上锁。进一步地,以上所述智能互联锁,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芯片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芯片和驱动电机相连。进一步地,以上所述智能互联锁,所述锁芯组件还包括开锁凸轮,所述开锁凸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开锁凸轮转动,推动所述上锁卡片移动到预设位置。进一步地,以上所述智能互联锁,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均为弹簧。进一步地,以上所述智能互联锁,还包括机械钥匙;所述上锁卡片上设置有斜坡型缺口;所述壳体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钥匙插口;所述机械钥匙插入所述钥匙插口中后,与所述斜坡型缺口接触,产生推力,使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锁销重合。进一步地,以上所述智能互联锁,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上锁顶柱远离所述锁孔的一端;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所述检测装置检测所述上锁顶柱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进一步地,以上所述智能互联锁,所述控制电路板还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包括磁性组件和感应组件;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所述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开锁凸轮上;处于上锁状态时,所述感应组件与所述磁性组件接触;开锁时,所述开锁凸轮转动一周后,所述磁性组件与所述感应组件接触,所述感应组件向所述主控芯片发送限位信号,所述主控芯片控制所述开锁凸轮停止转动。进一步地,以上所述智能互联锁,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蓄电池与所述主控芯片相连。进一步地,以上所述智能互联锁,还包括链条;所述锁销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壳体相连。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购物车,包括车身和以上所述的智能互联锁;所述车身上设置有推杆,所述智能互联锁设置在所述推杆上。本技术的智能互联锁和购物车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智能互联锁包括壳体、锁芯组件、控制电路板;锁芯组件包括锁销、上锁顶柱和上锁卡片;控制电路板包括主控芯片、驱动组件和交互组件;壳体上设置有上锁卡槽,上锁卡片设置在上锁卡槽内;壳体上还设置有锁孔,锁孔与上锁卡槽垂直设置,上锁顶柱设置在锁孔内;锁销上设置有凹槽;上锁卡片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直径大于锁销和上锁顶柱的直径;第二开口的直径小于锁销和上锁顶柱的直径,且大于凹槽的直径;处于上锁状态时,第二开口与凹槽重合;开锁时,用户通过控制设备发送开锁指令,交互组件将接收到的开锁指令发送至主控芯片,主控芯片控制驱动组件推动上锁卡片移动,第一开口与凹槽重合,上锁顶柱将锁销顶出,以实现开锁。用户不需要使用硬币,可以通过手机等随身携带的外部控制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实现购物车解锁,解锁过程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智能互联锁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互联锁的电路图;图3是图1中壳体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图1的右视图;图5是图2上锁卡片的结构图;图6是图2上锁顶柱的结构图;图7是本是技术购物车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技术智能互联锁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互联锁的电路图,图3是图1中壳体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图1的右视图。请参考图1-4,本实施例的智能互联锁可以包括壳体11、锁芯组件12、控制电路板13,锁芯组件12和控制电路板13可以设置在壳体11内,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智能互联锁可以设置在推杆211上。锁芯组件12可以包括锁销121、上锁顶柱122和上锁卡片123、第一弹性组件124和第二弹性组件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互联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锁芯组件(12)、控制电路板(13);/n所述锁芯组件(12)和所述控制电路板(13)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n所述锁芯组件(12)包括锁销(121)、上锁顶柱(122)、上锁卡片(123)、第一弹性组件(124)和第二弹性组件(125);/n所述控制电路板(13)包括主控芯片(131)、驱动组件(132)和交互组件(133),所述驱动组件(132)和所述交互组件(133)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131)相连;/n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上锁卡槽,所述上锁卡片(123)设置在所述上锁卡槽内;/n所述壳体(11)上还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与所述上锁卡槽垂直设置,所述上锁顶柱(122)设置在所述锁孔内;/n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24)套设在所述上锁顶柱(122)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125)设置在所述上锁卡片(123)远离所述锁孔的一侧;/n所述锁销(121)上设置有凹槽;/n所述上锁卡片(123)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1231)和第二开口(1232);/n所述第一开口(1231)的直径大于所述锁销(121)和所述上锁顶柱(122)的直径;/n所述第二开口(1232)的直径小于所述锁销(121)和所述上锁顶柱(122)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凹槽的直径;/n开锁时,用户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发送开锁指令,所述交互组件(133)将接收到的所述开锁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131),所述主控芯片(131)控制所述驱动组件(132)推动所述上锁卡片(123)移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125) 被压缩,所述第一开口(1231)、所述锁孔、所述凹槽重合,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24)带动所述上锁顶柱(122)将所述锁销(121)顶出锁孔,以实现开锁;上锁时,用户将所述锁销(121)插入所述锁孔内,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开口(1231)重合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125)推送所述上锁卡片(123)移动,所述第二开口(1232)、所述锁孔、所述凹槽重合,实现上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互联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锁芯组件(12)、控制电路板(13);
所述锁芯组件(12)和所述控制电路板(13)设置在所述壳体(11)内;
所述锁芯组件(12)包括锁销(121)、上锁顶柱(122)、上锁卡片(123)、第一弹性组件(124)和第二弹性组件(125);
所述控制电路板(13)包括主控芯片(131)、驱动组件(132)和交互组件(133),所述驱动组件(132)和所述交互组件(133)分别与所述主控芯片(131)相连;
所述壳体(11)上设置有上锁卡槽,所述上锁卡片(123)设置在所述上锁卡槽内;
所述壳体(11)上还设置有锁孔,所述锁孔与所述上锁卡槽垂直设置,所述上锁顶柱(122)设置在所述锁孔内;
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24)套设在所述上锁顶柱(122)上,所述第二弹性组件(125)设置在所述上锁卡片(123)远离所述锁孔的一侧;
所述锁销(121)上设置有凹槽;
所述上锁卡片(123)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开口(1231)和第二开口(1232);
所述第一开口(1231)的直径大于所述锁销(121)和所述上锁顶柱(122)的直径;
所述第二开口(1232)的直径小于所述锁销(121)和所述上锁顶柱(122)的直径,且大于所述凹槽的直径;
开锁时,用户通过外部控制设备发送开锁指令,所述交互组件(133)将接收到的所述开锁指令发送至所述主控芯片(131),所述主控芯片(131)控制所述驱动组件(132)推动所述上锁卡片(123)移动,所述第二弹性组件(125)被压缩,所述第一开口(1231)、所述锁孔、所述凹槽重合,所述第一弹性组件(124)带动所述上锁顶柱(122)将所述锁销(121)顶出锁孔,以实现开锁;上锁时,用户将所述锁销(121)插入所述锁孔内,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开口(1231)重合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125)推送所述上锁卡片(123)移动,所述第二开口(1232)、所述锁孔、所述凹槽重合,实现上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互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32)包括驱动芯片(1321)和驱动电机(1322);
所述驱动芯片(1321)和驱动电机(132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互联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组件(12)还包括开锁凸轮(126),所述开锁凸轮(126)与所述驱动电机(1322)相连;
所述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新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多佳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