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伯武专利>正文

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797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包括具有上布面的面布和下布面的里布以及双层布的交叉纺织条,所述双层布上形成多条填充腔道,并且通过所述交叉纺织条将所述面布和里布叠合在一起,以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交叉纺织条通过交叉纺织交织隔离成交织条,所述面料通过所述交织条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的中空填充腔道或填充带,隔离条结合牢度高、不易开脱。

Fabric channel Plush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abric channel filling fabric, which comprises a top cloth with upper cloth surface, a lining with lower cloth surface, and a cross textile strip of double cloth, wherein a plurality of filling cavities are formed on the double cloth, and the surface cloth and the lining are overlapped by the cross textile strip to form a filling space, and the cross textile strip is separated into interweaving through the cross textile interweaving The fabric is interwoven by the interweaving strips to form hollow filling cavity channels or filling strips of various shapes, and the separating strips have high combination fastness and are not easy to op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织物通道充绒面料
:本技术涉及充绒面料,尤其涉及一种可在内部填充填充物的设有填充腔道的复合夹层织物通道充绒面料。
技术介绍
:自古以来人们的御寒服饰都是通过在两层或多层布料之间填充保温材料形成保温隔离层服饰保暖御寒。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保温填充材料更新迭代,传统保温填充材料也被不断完善更新。然而,布层之间保温填充材料在布层内部发生移位、导致保温材料分布不均匀、影响保温效果欠佳的事情总在发生。传统的方式是通过在成形的保温夹层片上线横向、纵向缝纫形成隔离加固线。这种方式对于传统的棉絮保温填充物而言或许能够起到些许作用,但是如果用于诸多新型保温填充材料就有诸多的缺陷和不便了。这种传统的方式不但容易引起布料起皱影响美观,而且存在真空钻绒的缺陷,污染环境影响健康。为了克服传统缝纫线保温材料隔离技术的缺陷,我国专利号为ZL2005201324305,名称为“无线粘结充绒布”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粘接的方式将里布与布面粘接在一起,并由粘接线在里布与布面之间隔出充绒腔道,羽绒填充在充绒腔道内的充绒布。但是当里布与面布为无纺布和粘接线与布料的经纬线相平行时则粘接牢度不佳,面布与里布会分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以交叉纺织技术为基础的,通过交叉纺织线将面料与里布结合形成各种形状的保温材料填充腔道中空夹层复合面料。不仅解决了现有填充腔道布粘接牢度欠佳,面布、里布脱胶分离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这种交叉纺织技术将中空填充腔道隔离成各种形状。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布面的面布和下布面的里布以及双层布的交叉纺织条,所述双层布上形成多条填充腔道,并且通过所述交叉纺织条将所述面布和里布叠合在一起,以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交叉纺织条通过交叉纺织交织隔离成交织条,所述面料通过所述交织条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的中空填充腔道或填充带。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与带胶粘充绒腔道的充绒面料相比,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不仅使面布与里布结合得牢靠不脱,而且也克服了胶水对面料和环境的污染。同时,织物腔道充绒布料的牢固性可以让填充空间更加随意性,可以隔离出各种形状的填充腔道和填充空间。而采用胶水粘结的技术方案由于受到其牢固度的局限则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所述面料由纵横纺线交织而成,所述交织条与所述纵横纺线呈一定倾斜角度交错,从而在所述面料之间隔离出第一填充腔道。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填充优选,所述面料的交织条呈直线形走线,所述第一填充腔道为直腔道,位于所述面料的交织条两侧的所述的第一填充腔道的其中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由此,该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不但制作方便,而且便于填充填充物。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牢固优选,所述面料交织条为曲线或其他形状的可交叉可单独的各种形状的交织结合线,所述第一填充腔道设有颈部。所述颈部是指第一填充腔道上的横截面相邻部分较小的部位。当本技术制作成衣服穿在穿着者身上时,随着穿着者身体的活动而填充物会产生移动,此设计能够阻挡或减缓填充物的移动。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美观优选,所述第一填充腔道还可以通过交织隔离线形成各种形状或图案的填充物的填充区域。同样,无论是何种形状或图案的填充物填充区域都设有颈部填充区域。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优选,所述面料的交织条呈非直线形走线,所述第一填充腔道为非直线腔道,所述第一填充腔道形成的颈部为直颈。由此,对填充物的定位效果更加完好。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优选,所述面料的交织条呈直线形走线,所述第一填充腔道为直线腔道,所述第一腔道的颈部呈纺锤形。由此,不但便于在第一腔道内填充填充物,而且能防止填充物下移。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优选,所述面料交织条间的面料,其中一面的布料面积大于另一面。当第一填充腔道内的填充物填充到填充腔道内将面料撑起时,布料较小的一面的面料可以保持平整便于熨烫。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优选,在所述面料交织结合线的位于所述第一填充腔道所在的一侧上设有定位突线。使用时,填充在第一填充腔道内的绒丝状的填充物会被该定位突线的突出部分勾住,从而使填充物保持为初始状态,不易移动变位。由此,填充物不易移动,从而防止填充物扎堆集在一起而导致填充物填充不均匀。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优选,所述面料的里布与所述面料之间设有里布纺织结合线,所述里布通过所述交织结合线交织在一起,所述里布在所述面料之间隔出第二填充腔道。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所述面料的面布的交织条与所述里布纺织结合线错开,所述第一填充腔道与所述第二填充腔道交错重叠。由此,设计为具有两层填充腔道,能尽可能减小对第二填充腔道的填充物的挤压,使得与里布相连接的填充物保持蓬松状态,不但塑形效果良好,作为羽绒服时其保温效果也是非常优秀。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优选,所述面料的面布的交织条间的所述面料中,与里布纺织结合线交织的一面的布料小于另一面,所述里布交织线间所述面料与所述里布纺织结合线的一面的布料小于所述里布的布料。当受到外力拉伸时,能使与里布相连接的那边布料保持平铺状态,且其上的织孔张开得较大,绒丝状的填充物一开始会插到该织孔内,从而对填充物起到定位作用,使填充物不易从里布或面料的织孔钻出。根据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作为另一优选,所述面料里布纺织结合线间的所述面料与所述里布相织结合的一面布料大于另一面,所述里布交织结合线间所述面料与所述里布相交织结合的一面布料大于所述里布的布料。既能使填充物保持较好的蓬松状态又能使本技术外表保持平整。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里布与面布腔道结合牢度高,对保温材料的定位效果好,保温效果好、保温材料不易从织孔内钻出,不会伤害穿着者的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的图1中的Q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涉及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涉及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的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包括具有上布面的面布和下布面的里布的双层布1和交叉纺织条2(后简称为交织条2),所述双层布1上形成多条填充腔道,并且通过所述交叉纺织条2将所述面布和里布叠合在一起,以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交叉纺织条2通过交叉纺织交织隔离成交织条2,所述面料通过所述交织条2交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形状的中空填充腔道或填充带。在本技术中,在面料的面布和里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布面的面布和下布面的里布以及双层布的交叉纺织条,所述双层布上形成多条填充腔道,并且通过所述交叉纺织条将所述面布和里布叠合在一起,以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交叉纺织条通过交叉纺织交织隔离成交织条,所述面料通过所述交织条交织在一起,形成中空填充腔道或填充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上布面的面布和下布面的里布以及双层布的交叉纺织条,所述双层布上形成多条填充腔道,并且通过所述交叉纺织条将所述面布和里布叠合在一起,以形成填充空间,所述交叉纺织条通过交叉纺织交织隔离成交织条,所述面料通过所述交织条交织在一起,形成中空填充腔道或填充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纵横纺线交织而成,所述交织条与所述纵横纺线呈一定倾斜角度交错,从而在所述面料之间隔离出第一填充腔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交织条呈直线形走线,所述第一填充腔道为直腔道,位于所述面料的交织条两侧的所述的第一填充腔道的其中一侧的宽度大于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交织条呈非直线形走线,所述第一填充腔道为非直线腔道,所述第一填充腔道形成的颈部为直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交织条呈直线形走线,所述第一填充腔道为直线腔道,所述第一填充腔道的颈部呈纺锤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物通道充绒面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料交织结合线的位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伯武
申请(专利权)人:侯伯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