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反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740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格网反应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反应池。针对现有技术中,反应池的结构复杂、排泥与土建施工的难度增大、造价亦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数个顺序连通的竖井;按照连通的顺序,最后一个竖井的后端依次连接有配水区和沉淀区;按照连通的顺序,后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相对于前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增大或不变;在所有的竖井中,所述后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相对于前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增大的次数至少为两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的给水排水工程。

An efficient reac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rid reaction pool, in particular to an efficient reaction pool.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structure of reaction tank is complex, the difficulty of mud discharge and civil construction is increasing, and the cost is also hi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including several shafts connected in sequence;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connection, the rear end of the last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water distribution area and sedimentation area in sequence;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connection,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latter shaft increases or does not change with respect to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former shaft; in all shafts,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latter shaft is relative to the former shaft The number of times that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shafts increases is at least twice.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works of water supply treatment and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反应池
本技术属于格网反应池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反应池。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反应池作了不少研究。出现了高效节能的反应池。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现有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的给排水工程中,各种絮凝反应过滤和生化讲解的过程常采用格网反应池进行。但这些反应池一般为9~15格,例如常见的9格的反应池几何尺寸都一样,反应池空塔流速一样,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反应池的缺点在于:G值,T值,V值,GT值没随工艺流程要求,不随T(时间)值的推移而变化或坡降,为了增强水与格网上的反应絮凝作用,反应池分格过多、水流经过的格网层数也较多。这使得反应池的结构复杂、排泥与土建施工的难度增大、造价亦较高。此外,从图1可知,反应池出水的幅度比沉淀池的进口配水幅度更窄,使得在反应池在设计上不便于与沉淀池相衔接。通常反应池出水与沉淀池的衔接部位只有三分之二的长度是配水区(有的还不足二分之一),导致沉淀池难以进水均匀,这种情况叫“配水不均匀”。为弥补该缺点,一般设计配水区宽度放宽到3至4米,使得反应池整体占地宽,且这导致了配水区占地面积增大。而且现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反应池,包括数个顺序连通的竖井;按照连通的顺序,最后一个竖井的后端依次连接有配水区(10)和沉淀区(11);其特征在于:按照连通的顺序,后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相对于前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增大或不变;在所有的竖井中,所述后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相对于前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增大的次数至少为两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反应池,包括数个顺序连通的竖井;按照连通的顺序,最后一个竖井的后端依次连接有配水区(10)和沉淀区(11);其特征在于:按照连通的顺序,后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相对于前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增大或不变;在所有的竖井中,所述后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相对于前一个竖井的横断面积增大的次数至少为两次。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分别为顺序连通的第一格竖井(1)、第二格竖井(2)和第三格竖井(3),所述第一格竖井(1)的形状为圆柱体形,所述第二格竖井(2)紧密设置在第一格竖井(1)外围,所述第三格竖井(3)紧密设置在第二格竖井(2)外围,所述配水区(10)紧密设置在第三格竖井(3)外围,所述沉淀区(11)紧密设置在配水区(10)外围;所述第二格竖井(2)、第三格竖井(3)、配水区(10)和沉淀区(11)的形状均为圆环柱体形,且所述第二格竖井(2)、第三格竖井(3)、配水区(10)和沉淀区(11)均与第一格竖井(1)同轴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11)中设置有数个集水支槽(18),集水支槽(18)侧面设置有数个用于与沉淀区(11)连通的收集孔(26),所述集水支槽(18)在沉淀区(11)中向四周形成均匀的辐射状;所述沉淀区(11)外围设置有环形的总集水槽(19),所述集水支槽(18)与总集水槽(19)连通。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反应池,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集水支槽(18)侧面的收集孔(26)在同一高度上排列成一列,且相邻两个收集孔(26)的孔间距从沉淀区(11)的内部向外部逐渐降低,从沉淀区(11)的内部向外部的第j个收集孔(26)和第j-1个收集孔(26)分别与第一格竖井(1)轴线的距离的关系满足下方的公式:



其中,rj为从沉淀区(11)的内部向外部的第j个收集孔(26)与第一格竖井(1)轴线的距离,rj-1为从沉淀区(11)的内部向外部的第j-1个收集孔(26)与第一格竖井(1)轴线的距离;K为常数,K的定义为式中n为每一个集水支槽(18)的一个侧面设置的收集孔(26)的总数,r0为沉淀区(11)内侧边缘与第一格竖井(1)轴线的距离,rn为从沉淀区(11)的内部向外部的第j-1个收集孔(26)与第一格竖井(1)轴线的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文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持恒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